患者,女,56岁,2006年10月23日初诊:诉腰背痛6个月余,加重伴四肢酸痛3个月。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腰椎摄片骨密度降低,有明显脱钙区。10年前因子宫肌瘤作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停经,曾服雌二醇、钙片、维生素A、维生素D等,并局部理疗均无好转。现面色萎黄,气短乏力,既畏寒又怕热,多汗,腰骶有压痛,双下肢麻胀屈伸不便,食纳差,口干微苦,二便正常,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肾精虚兼气血虚型)骨痹(西医称为骨质疏松症)。
方用补肾活血蠲痹汤:淫羊藿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枸杞15g,女贞子15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丹参15g,黄芪20g,白术10g,佛手10g,鸡血藤15g[方剂汇www.fane8.com],木瓜15g,甘草5g。服药7剂后,腰痛明显减轻,两膝已能屈伸,原方去木瓜,加骨碎补15g,10服。服后腰痛基本消失,已能做体位改变较大的活动,加熟地黄15g,党参15g,茯苓10g,陈皮10g。再15服,水煎服。
按:本例为绝经期妇女,腰背及四肢酸痛,畏寒怕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用补肾活血蠲痹汤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中淫羊藿、补骨脂补肾壮阳,菟丝子补肝肾益阴精;枸杞子、女贞子滋肾阴,性平不寒无伤阳之虞,与温肾壮阳之品同用,有阴中求阳之用;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化瘀且能搜风止痛;丹参活血化瘀消癥散结;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鸡血藤不仅补血行血,还能舒筋通络以利经脉;木瓜宣壅通滞,能通经络,止痹痛,和肝脾;佛手调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嘱平时坚持服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获得较好疗效。
患者骨病半年之久,门诊及住院多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效果不著。张怀亮认为骨病日久,须从本论治。《素问·五脏生成篇》早已指出:“肾之合骨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西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腰背、四肢疼痛为主,从轻度的间断疼痛发展为持续性骨痛,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西医学病名,在古医籍中未见有明确的记载。根据骨质疏松症身长缩短、驼背、不能负重等临床表现,历代中医学著作中的“虚劳”“骨痹”“骨痿”“腰痛”“骨缩”“骨枯”“骨折”等病,有些症状与其甚为相似。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嵴柱变形、易发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虽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当属“骨痿”、“骨痹”、“骨极”等范畴。现试从中医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及中医辨治思路。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缓慢,其主要症状是胸腰背部广泛性疼痛,多为隐隐作痛,部分患者疼痛由背部向肋缘扩散或出现腰背腿痛。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年老后肾气日衰,肾精不化而渐虚,于是筋骨解堕。国内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肾虚患者”的骨矿含量不但低于同龄的健康人,而且低于非“肾虚的病人”。加上患者经水已断,天癸渐竭,肾阳虚亏之象毕露,故首选肾气丸长期吞服,来恢复生命的原动力。
长圆针疗法可快速消除关节顽固疼痛,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可避免本病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该方法不仅具有中医理论的创新,同时具有西医解剖学、病理学与生物力学理论上的明晰解释。本方法定位易于掌握,手法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疗效显著,且与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鹿角霜30g,黄芪20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杜仲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牛膝10g,锁阳10g,枸杞子10g,徐长卿10g,丹参10g,当归10g,五加皮10g,鸡血藤10g。温肾通
杭白芍30-60克,生甘草1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5克。滋补肝肾、祛邪止痛。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还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
人参 4克;当归 6克;熟地黄 6克;枸杞子 6克;制何首乌 8克;鸡血藤 10克;桑椹 6克;女贞子 6克;黄精 6克;山茱萸 5克;龟胶 5克;鹿胶 5克;蛤蚧 1克;仙茅 5克;补骨脂 5克;杜
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豨莶草、肉桂、干姜各30克,生天南星、生乳香、生没药、细辛各20克。散寒燥湿,通络止痛。主治寒湿筋骨痹痛。
巴戟天12克,熟地黄15克,骨碎补15克,炒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秦艽12克,土鳖虫6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克,寻骨风15克,鸡血藤20克,甘草10克。补肾
白萝卜250克,虾米25克,紫菜5克,植物油、料酒、葱、姜、香油、精盐、味精各适量。清肺热,增加钙质和碘质。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者的辅助治疗。
独活10克,羌活10克,桑寄生10克,细辛5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焦杜仲20克,威灵仙20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3克,桂枝10克,肉桂6克(均为后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狗脊
天麻57克,羌活57克, 熟地黄139克,狗脊(炙)85克,巴戟天57克, 肉苁蓉57克, 淫羊藿57克,鹿衔草57克,续断57克,葛根57克,黑附子28克,鸡血藤85 克,川芎57克,陈皮19克,
《内经》谓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浓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满。故故不能髓满而寒不为髓少而方肉苁蓉丸(出《圣济总录》)补骨髓,治寒湿。肉苁蓉(酒浸切焙一两)獭肝(一具涂酥炙切)柴胡(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中年以后内分泌的变化、活动减少,营养障碍或治疗慢性病时所用药物的影响,所发生的慢性代谢性骨病。以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而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为病理特征,临床上多
骨痹,西医名之曰“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医者在辨治本病时,祛风除湿通络之法似乎已成定式。而任老揉合各家文献后提出:骨痹应归属于虚损性疾病的范畴,扶正祛邪才为正法。任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以外因为使
(《素问·逆调论》《腹中论》)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素问·逆调论》。非素所有,故曰非常。)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阴虚者阳必凑之,阳邪实于阴分,故
语出《素问.痹论》。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主要症状为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难举。
由于年老、外伤、制动及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骨质稀疏萎缩者,称为骨质疏松症。本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老年妇女更为多见。病人骨质疏松、脆弱,常伴有脊柱部位、腿或肩周的疼痛,身高降低,严重时容易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密度进行性下降,从而使骨变得脆弱,容易骨折。骨含有使之坚硬和致密的矿物质如钙和磷等。为了维持骨密度,机体不仅需要补充足够的钙和其他矿物质,而且在体内还应有适当数量的激素,包括甲状旁腺素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肾主冬令,骨属肾;肝主春令,筋属肝;心主夏令,血脉属心;脾主长夏,肌肉属脾;肺主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主要的症状,有肌肉疼痛和骨痛两类,疼痛的发生与骨吸收增加程度和骨丢失速度有密切关系,一旦发生骨折更容易导致疼痛加剧。疼痛时有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肌肉痉挛,肢体麻木,感觉乏力,失眠等,也
(1)性别女性的骨质密度天生低于男性,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数高出男性数倍之多。(2)年龄年长者和年轻者相较,更容易有骨质疏松的困扰。而女性在停经后骨质密度流失更加迅速,约50~60岁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是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避免晚年出现骨质疏松
有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60岁以上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高达40%。由于骨质疏松发病是长期缓慢渐进的过程,所以经常被忽视,但是一旦发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出现各种合并症,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因此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和遗传基因有关。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
骨质疏松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疼痛等症状,骨密度检查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因此,更年期后的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腰背疼痛的人,都应及时做骨密度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骨密度能够准确地预
(1)具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嗜咖啡的人群;(2)老年人;(3)更年期妇女或怀孕期、哺乳期妇女;(4)糖尿病人或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5)肾衰竭;(6)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另外,长期制动、长期卧
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概括起来有激素的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基因、免疫调控异常、药物影响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或是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或是影响维生素D活性物质的代谢,或是增加肾脏对钙的
杨某,女性,55岁,北京市人,于1973年11月17日上午11时入院。自七八年来,每于饭后腹痛,过去以“胃下垂”治疗,效果不佳,延及1972年,因腹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住某县医院诊为“结
患者,女,65岁,2007年3月21日初诊:诉罹患腰背及四肢酸痛已1年余。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右股骨X线摄片见骨密度明显降低,曾服钙片及多种维生素,并局部理疗等均无好转。现面色
白某,女,56岁,2019年3月15日初诊。诉腰背部疼痛无力5年余。患者50岁绝经。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酸痛,休息后不能缓解,全身乏力,伴月经紊乱,就诊于当地医院妇科,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