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某,女,66岁。2010年12月1日初诊。诉头痛1个月余。每次头痛发作持续约1小时后自行缓解,伴巅顶部昏沉不舒,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曾先后行甲状腺、子宫切除术,素感疲乏无力。6天前情绪激动后头痛加重,伴心烦急躁,阵发性汗出,胸闷气短,头昏,口干苦,手指发胀,悲伤欲哭,眠差,纳可,二便调。舌边尖红、体胖大、苔白厚腻,脉弦细。
诊断:(脾虚肝郁,肝阳上亢,心神不宁型)脏躁(西医称为神经官能症)。
方剂:自拟清心豁痰汤加减。
方药: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白豆蔻10g,郁金10g,石菖蒲10g,白芷10g,细辛3g,菊花12g,天麻10g,炒薏苡仁30g,合欢皮15g,莲子心5g,麻黄根8g,甘草3g,生姜3片。10剂,水煎,早晚分服。
2010年12月11日二诊:患者自诉睡眠较前转好,头痛改善不显,舌红苔白,脉弦细。上方去炒薏苡仁,加川芎10g,龙齿15g,继服25剂。
2011年1月5日三诊:患者诉头痛明显缓解,汗出减少,自觉心情较前舒畅,现无口苦、心烦、手指发胀等症。故守二诊方去麻黄根、合欢皮,继服1个疗程。后随访,患者诉已痊愈,未曾复发。
按本案患者先后行2次手术,体质较弱,此次因情绪刺激引起头痛发作[方剂汇www.fane8.com],伴心烦急躁、胸闷气短。四诊合参,证属脾虚肝郁,肝阳上亢。肝体阴而用阳,调节气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化热伤阴,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致肝阳上亢,症见头晕头痛、心烦急躁、口干口苦等表现;土虚木郁乘之,脾土运化失司,可使痰浊内生,壅滞中焦,引起胸闷、眠差、舌体胖大、苔白厚腻等症。首诊方取清心豁痰汤化裁,健脾疏肝,平肝潜阳,清心豁痰。患者虽以肝郁为主,然发病日久,有化火之嫌,小茴香、胆南星、乌药皆温性之品,用之有助阳化火之虑,故以菊花、白芷、天麻、合欢皮替之,既可清郁热之火,又能平抑肝阳;栀子、枳壳性寒凉,不利于痰浊温化,故用细辛、白豆蔻、炒薏苡仁,健脾利湿、温化痰饮;琥珀具有利尿通淋之功,用之恐更伤其阴,故以麻黄根敛汗固表、存阴补虚。二诊中,患者睡眠好转,然头痛改善不显,考虑脾胃已健而肝阳未平,故原方去健脾祛湿之薏苡仁,加川芎、龙齿以加强行气止痛、清心安神之功。三诊中,患者诸症明显缓解,汗出减少,肝阳已平,故守二诊方去麻黄根、合欢皮,续服,以巩固疗效。本病以脾虚为本,肝郁湿阻、肝阳上亢为标,故治以健脾除湿、平肝潜阳、清心安神。
“清心豁痰汤”化裁于《女科切要》的导痰汤(半夏、胆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该方是治疗妇人痰湿壅盛的经典方剂。全方相合,共奏健脾疏肝、化痰解郁、清心安神之功。
脏躁病程较长,症状表现变化不一,李振华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结合脏躁的致病特点,灵活化裁,创造性地提出“脾虚肝郁”是脏躁的发病之本。“清心豁痰汤”健脾以化湿,疏肝以解郁,符合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脏腑生理特性。不泥守于《金匮要略》所载方药,为中医辨治脏躁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抑郁症复杂的病机,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宜通不宜补,通即是疏通肝气,恢复肝气疏泄条达的功能,气行则湿行,健脾化痰,清心豁痰,痰湿消失,痰热成无根之火,痰火便自行消散。集数十年研究思考立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心豁痰安神的治法,研制出“清心豁痰汤”,疗效卓著。
本案治宜温经散寒,健脾除湿,通经活络。方取五苓散、木防己汤及二妙散化裁加味,重点用走窜之穿山甲以通达脉络;搜风活络之制马钱子散结止痛,以“搜筋骨之风湿”(《外科全生集》)。二诊效不更方,二诊方继服30剂,三诊方治则没变,继服20剂。
现代研究认为,肥胖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如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等。在肥胖的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能量的消耗来控制体重,这种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效果较慢。
李振华对“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萎缩性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曰:“胃阴虚少见,且较难治,可见病历属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少见的难治之病,且多癌变。”李振华采取在养胃阴的基础上,加“理气而不温燥伤阴”“益气而不燥”的药物。
脏躁的针灸治疗取督脉、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泻兼施穴取水沟、内关、太冲、神门。脏躁(梅核气)属郁证范畴。以情绪异常变化为特点,可表现为多种复杂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西医的神经症、抑郁症等具备本病主症特点者,均可参照施治。
心悸是指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医家多以心肾立论,并以气血阴阳亏虚,及水饮瘀血论治。邹教授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除了心脏本病外,肝、脾、肾等脏病变均可干扰心神,导致心悸的发生。本例患者,邹师治从心、脾、肝、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养心安神,补脾和中。主治脏躁,多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其他精神失常类疾病凡属脏阴不足、虚热燥扰者均可参考使用。《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酸枣仁(炒)二升(15g),甘草一两(3g),知母二两(6g),茯苓二两(6g),芎穷(川芎)二两(6g)。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症见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煤,舌红
柴胡半斤(24g),桂枝(去皮)三两(9g),干姜二两(6g),瓜蒌根(天花粉)四两(12g),黄芩三两(9g),牡蛎(熬)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现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
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健脾利水。治胃中停饮、脾虚饮逆所致的口干多饮、饮后呕吐、吐后又渴而饮等。现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肝硬化腹水、眩晕、经期水肿等症见脾虚停饮者。
黄连四两(12克)、黄芩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克)。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症,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脉细数。邪火内
百合(擘)七枚(24g),生地黄汁一升(24g)。养阴清热,补益心肺。主百合病之心肺阴虚内热证。症见神志恍惚,意欲饮食复不能食,时而欲食,时而恶食;沉默寡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如寒无寒
甘草、芎藭(川芎)、当归各二两(6g),半夏四两(12g),黄芩二两(6g),生葛(生葛根)五两(15g),芍药二两(6g),生姜四两(12g),甘李根白皮一升(12g)。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主由惊恐
【歌】妇人无故忽悲伤,不是神灵不是狂,脏躁欠伸谁识得,长沙传下麦甘汤。【论】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像如鬼神所作,数欠身,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盖心虚则悲伤,悲伤则心动,心动则宗脉感而液道开,令人欲哭,过甚则
甘麦大枣汤脏躁无故自悲伤,象若神灵大枣汤,甘草小麦与大枣,方出金匮效非常。【注】孕妇无故,时时伤悲哀痛,象若神灵凭根据者,名曰脏躁。宜用《金匮》甘麦大枣汤服之,其方即甘草、小麦、大枣三味,煎服,其效非
仲景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凭,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立斋治一妊妇,悲哀烦躁。其夫询之,云∶我无故,但欲自悲耳。用仲景方,又用淡竹茹汤佐八珍汤而愈。故妊娠无故悲伤,属肺病脏躁者,肺之脏燥
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全身性疾病。它是由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而没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病人常伴有睡眠障碍、精神不振、头痛、头昏和心悸等官能性症状。本病系一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较
凡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或哭笑无常,或无故悲泣,或烦躁易怒,或频作呵欠、心悸神疲者,称之为脏躁。《金匮要略》谓:“妇人脏躁,悲伤欲哭,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为辨识、治疗本病开创了先河。本病多发生
是种发作性精神病,以女性患者为多。在未发时,常有精神忧郁、幻觉、感情易激动,知觉过敏或迟钝等先期症状。发作时自觉烦闷,急躁,无故叹气或悲伤欲哭,甚至抽搐,但面色不苍白,意识亦不完全消失。故与癫痫不同。
罗×,男,25岁。四川新津县某乡,农民。【病史】1969年冬,时感胃脘隐痛,按之似包块。便秘而腹不满,未予治疗。翌年,胃脘持续疼痛,嗳气吞酸,呃逆气阻,暧出始舒。曾按“胃炎”治疗数年,后转成都××医院
李姓妇人,年30余。1954年春抑郁寡欢,内心畏怯,渐至不言不笑,畏见光,多呵欠,闻声则惊恐倍增,不时悲伤痛哭,涕泪纵横。询之,病人自谓两三月来身畔常见有一人跟随,终日不离左右,唿之不应,驱之不退,颇
马某,女,16岁,学生,1988年10月14 El初诊。患者自9月6 El以来,每见欠伸之后即哭泣无常或叫嚷吵闹,或精神恍惚,不闻不见。询其因,乃上学恋爱,被家人打骂恐吓而发病。曾服谷
患者,男,47岁,2019年11月12日初诊。诉颈痛伴右侧上肢麻木3个月,加重7天。现症:颈部酸痛,活动受限,以旋转活动受限明显,有明显压痛点,右侧上肢麻木,夜间加重,睡眠欠佳,饮食可,二
胡某,男,5岁。2020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注意力不集中1年,加重2个月。患儿自幼性格外向,活泼好动,1年前老师反映其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未予重视。2个月前因开学升班,患儿症状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