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案 / 正文

沙参桔梗汤合四君子汤化裁治疗肺积(右肺小细胞癌、放射性肺炎)案

患者:男/59岁563

李某某,男,59岁。2018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咳嗽8月余,伴胸闷气短1个月。患者于201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间断痰中带血,2018年2月13日就诊于某医院,查胸部CT发现右下肺至右肺门旁大分叶状肿块、纵隔可见多发淋巴结,考虑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查气管镜并取病理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右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确诊后于2018年3月至6月行6周期EC方案化疗,药用依托泊苷+卡铂,于第3周期化疗后行肺病灶及转移淋巴结放疗28次及头颅预防照射(具体不详),后规律复查。2018年9月15日因咳嗽次数增多,伴胸闷气短,查胸部CT结合病史考虑放射性肺炎,后服止咳化痰药对症处理,疗效一般。刻诊:阵发性咳嗽,痰少难咯,咽部不适如有哽物,诉乏力,胸闷,气短,无胸痛,无发热,口干渴欲饮,时自汗,小便正常,大便干稀不调,纳差,眠尚可,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结合患者既往病情及辅助检查,四诊合参后。

西医诊断:右肺小细胞癌、放射性肺炎。

中医诊断:肺积(燥邪伤肺、气阴两虚证)。

治以养阴生津益气健脾补肺、宣肺化痰止咳

沙参桔梗汤合四君子汤化裁。处方:北沙参30g,麦冬15g,玉竹10g,百合15g,桔梗10g,地骨皮10g,桃仁12g,炒苦杏仁10g,天花粉15g,生扁豆10g,桑叶10g,炒白术10g,茯苓20g,炙甘草10g,半枝莲15g,焦三仙(各)30g。14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2018年10月30日二诊:患者诉咳嗽较前减轻[方剂汇www.fane8.com],胸闷、纳差亦有缓解,但仍有乏力、气短、汗出,故在初诊方基础上去玉竹,减天花粉至10g,加炒白术至15g,加炙黄芪15g、浮小麦15g,14剂。

2018年11月13日三诊:诉纳食可,乏力汗出、胸闷气短较前明显缓解,间断干咳,咽部不适减轻,二诊方加厚朴9g。继服1个月后,患者自觉诸证基本缓解,后继续门诊长期口服中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按:《诸病源候论·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之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大多数学者认为恶性肿瘤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受体质、外感、内伤等多因素影响,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邪毒搏结积聚,从而逐渐形成癥瘕积聚的一类病证[14]。在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上,临床始终认为“扶正祛邪”是根本法则,尤重顾护正气、健运中焦脾胃的作用。本案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小细胞肺癌化放疗后又出现放射性肺炎,因咳嗽、胸闷气短加重来诊,故谨守病机、勿失其本,以沙参桔梗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用药,关注肺脏本身问题亦兼顾中焦脾胃。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二诊时患者症情减轻,但仍感乏力、气短、汗出,故初诊方去滋润之玉竹,减清热生津之天花粉用量,将益卫固表止汗之炒白术增至15g,同时加炙黄芪、浮小麦。方药对证,故三诊缓解较为明显,则守方并酌加厚朴宽中利膈,后期放射性肺炎症情逐渐缓解,处方思路则回归到扶正抑瘤本身。且用药多选平和之品,纵观沙参桔梗汤,其主用甘、微寒之品,以达养阴生津之功,倡清热而不凉遏、育阴而不恋邪,同时兼有固护中虚、培土生金的特点。(江苏中医药,2021,53(12):50)

相关话题:沙参桔梗汤四君子汤肺积肺癌放射性肺炎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