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男,59岁。2018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咳嗽8月余,伴胸闷气短1个月。患者于201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间断痰中带血,2018年2月13日就诊于某医院,查胸部CT发现右下肺至右肺门旁大分叶状肿块、纵隔可见多发淋巴结,考虑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查气管镜并取病理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右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确诊后于2018年3月至6月行6周期EC方案化疗,药用依托泊苷+卡铂,于第3周期化疗后行肺病灶及转移淋巴结放疗28次及头颅预防照射(具体不详),后规律复查。2018年9月15日因咳嗽次数增多,伴胸闷气短,查胸部CT结合病史考虑放射性肺炎,后服止咳化痰药对症处理,疗效一般。刻诊:阵发性咳嗽,痰少难咯,咽部不适如有哽物,诉乏力,胸闷,气短,无胸痛,无发热,口干渴欲饮,时自汗,小便正常,大便干稀不调,纳差,眠尚可,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结合患者既往病情及辅助检查,四诊合参后。
西医诊断:右肺小细胞癌、放射性肺炎。
中医诊断:肺积(燥邪伤肺、气阴两虚证)。
予沙参桔梗汤合四君子汤化裁。处方:北沙参30g,麦冬15g,玉竹10g,百合15g,桔梗10g,地骨皮10g,桃仁12g,炒苦杏仁10g,天花粉15g,生扁豆10g,桑叶10g,炒白术10g,茯苓20g,炙甘草10g,半枝莲15g,焦三仙(各)30g。14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2018年10月30日二诊:患者诉咳嗽较前减轻[方剂汇www.fane8.com],胸闷、纳差亦有缓解,但仍有乏力、气短、汗出,故在初诊方基础上去玉竹,减天花粉至10g,加炒白术至15g,加炙黄芪15g、浮小麦15g,14剂。
2018年11月13日三诊:诉纳食可,乏力汗出、胸闷气短较前明显缓解,间断干咳,咽部不适减轻,二诊方加厚朴9g。继服1个月后,患者自觉诸证基本缓解,后继续门诊长期口服中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按:《诸病源候论·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之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大多数学者认为恶性肿瘤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受体质、外感、内伤等多因素影响,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邪毒搏结积聚,从而逐渐形成癥瘕积聚的一类病证[14]。在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上,临床始终认为“扶正祛邪”是根本法则,尤重顾护正气、健运中焦脾胃的作用。本案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小细胞肺癌化放疗后又出现放射性肺炎,因咳嗽、胸闷气短加重来诊,故谨守病机、勿失其本,以沙参桔梗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用药,关注肺脏本身问题亦兼顾中焦脾胃。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二诊时患者症情减轻,但仍感乏力、气短、汗出,故初诊方去滋润之玉竹,减清热生津之天花粉用量,将益卫固表止汗之炒白术增至15g,同时加炙黄芪、浮小麦。方药对证,故三诊缓解较为明显,则守方并酌加厚朴宽中利膈,后期放射性肺炎症情逐渐缓解,处方思路则回归到扶正抑瘤本身。且用药多选平和之品,纵观沙参桔梗汤,其主用甘、微寒之品,以达养阴生津之功,倡清热而不凉遏、育阴而不恋邪,同时兼有固护中虚、培土生金的特点。(江苏中医药,2021,53(12):50)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郭立中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内科急重症及疑难杂病的治疗,辨证善于抓病机要素,从寒痰湿瘀论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颇有效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多年,受益匪浅,兹将郭师从寒痰湿瘀辨治肺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本例经胸片及CT诊断,右肺中叶占位两处,左肺下叶占位两处,已属晚期,手术、放疗与化疗均无法进行,只得以中医中药治疗,治疗至今已近二年,经胸片复查:左肺下叶两处占位依然存在,大小无变化,右肺中叶仅存一处,另一处未见,仅存一处大小亦无变化,可谓典型的“带癌生存”。
双黄升白颗粒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是徐振晔教授治疗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经验方药,组方以补肾生髓为主。骨髓属于中医“髓”的范畴,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血的虚实。《内经》指出“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类经》指出:“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故肾精充足,才能“气血皆从”;反之,肾精不足,骨髓枯竭,则气血生化乏源。因而,在骨髓抑制的治疗中,补血为治其标,更重要的是补肾生髓以治其本。
郁仁存认为,临证选药既要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也要选用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有抑瘤作用的中药,如白术、茯苓、人参、山茱萸、补骨脂等均有抗癌作用;鸡血藤既有活血提升血象作用,也有抑瘤作用等。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方中人参甘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扶脾养胃;白术苦温,入脾胃经,健脾燥湿,增强人参益气健脾功效;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和胃;炙甘草益气调中。看似简单的四味药,组成严谨,笔者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肝脏等消化道疾病中,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转移是肺癌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30%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50%~60%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远处转移,80%~90%的肺癌患者死亡是由转移引起的,而肺癌脑及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总转移部位的60%~70%。刘老辨证视角独特,重视“先天之本”,其“补肾培元”扶助正气固护根本的理念在晚期肺恶性肿瘤治疗中得到充分运用。
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补肺益气,养阴生津。治热伤气阴,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汗多口渴,咽干舌燥,脉微;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者。现用于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
青蒿300g,藤梨根250g,大黄100g,佛手100g,地榆100g,野葡萄根250g,半边莲250g,号桐100g,丹参250g,白花蛇舌草250g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
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紫苏11叶,砂仁5粒。头昏呕吐。
八角莲10g,八月札〔预知子〕30g,急性子、半枝莲各15g,丹参12g,青木香10g,生山楂12g。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肺癌、食管癌、贲门癌。
黄独60g,草河车60g,山豆根120g,败酱草120g,白鲜皮120g,夏枯草120g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肺癌。
百合60g,生地黄30g,熟地黄30g,玄参15g,川贝母15g,桔梗15g,麦冬30g,赤芍30g,鱼腥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60g,当归30g,三棱12g,莪术12g。肺癌疼痛。
生黄芪30g,生白术12g,生薏苡仁30g,冰球子(山慈菇)24g,莪术12g,七叶一枝花(重楼)24g,女贞子12g,姜黄9g,天龙6g,仙灵脾(淫羊藿)12g等。扶正祛邪,解毒消肿。主治肺癌、胃癌
人参、白术、白茯苓、天麻、麦门冬(麦冬)(去心)、甘草各等分。小儿夜啼。
助胃回阳。上以四君子汤加生附子四分之一,厥逆者对加,每一钱,姜三片,煎熟,以匙送下。
附:八珍汤【组成】人参3g(去芦)(或党参15g),甘草5g(炙),茯苓10g(去皮),白术10g。【用法】水煎服。市场有丸剂,每服6—10g,日2—3次,开水送下。【功用】益气健脾。【原方主治】脾胃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四君子汤(《局方》)(治胃气虚弱,饮食不思,倦怠少食。)人参(一钱至三钱) 白术(炒黄,一钱至二钱) 茯苓(一钱至钱半) 甘草(炙,六分至一钱)(上四味,水煎空心温服。按: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
1、肾虚的咳嗽被当肺的咳嗽来治。男女行房事时,吹冷气、电扇、风邪乘虚入肾,肾与心同为少阴经,肾脉贯膈入肺,肾虚受风的咳嗽为喉咙痒痒的,傍晚或夜间咳嗽加剧,尤其在行房事之后咳得更厉害,或腰痛(腰为肾之腑
治脾胃不调,不思饮食并泄泻等证。人参(去芦五钱)白茯苓(去芦一两)浙术(一两)甘草(三钱五分)上依此方,加减在内各四钱,生姜五片,枣一枚,煎服,或三钱重。亦可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有痰,加陈皮、
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三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服。如吐泻转筋,头痛自汗,脉虚者,四君子汤加桂(五钱)。如吐泻转筋,胁下痛,脉弦者宜。
王某,36岁,1993年2月4日初诊。产后半月,腹痛五日。某医与生化汤二剂不效。询知恶露止,复又见,量不多,色黑无块。平素饮食不思,大便干秘,数日一行,乳汁甚少。望其面色皓白少华,舌淡红,苔白厚腻。诊
赵某,男,73岁。2016年7月27日初诊。主诉:咳嗽伴咯血3天。2016年7月9日医院确诊为“肺癌”。刻下: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咳嗽咳痰,痰少色白,痰中夹鲜血,咯血时作,血色鲜红,日量约
张某某,女,47岁。2017年7月30日初诊。主诉:胃癌术后1年伴疲劳乏力、纳差。2016年5月因胃痛,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示:胃癌。行胃部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5个疗程。刻诊:疲劳乏力,怕冷
尹某某,男,83岁。2017年3月25日就诊。患者确诊肺癌3年余。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2013年5月体检时发现双肺结节,后确诊为肺鳞癌,因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已无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