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某,男,42岁,2011年5月29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5年,曾在某医院经检查肺功能正常,胸片正常,血清总IgE升高而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近日晨起,咳嗽,吐白痰,量多,咽痒,干呕,胸闷气短,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药物无效而来诊。该患者对桃子过敏。舌质黯、苔白、舌下瘀。
辨证:痰湿中阻,肺失宣降。
药用:乌梅、五味子、炒防风、银柴胡、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葶苈子、杏仁、旋覆花各10g,海浮石、蛤粉各30g,甘草、麻黄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6月11日二诊:药后显效,咳嗽、干呕已除,哮喘未发,精神好转。原方加补骨脂10g,继服10剂疾病告愈。
按:吕景山认为本病属于咳嗽、风咳等范畴,多由风邪侵袭[方剂汇www.fane8.com],伤及肺卫,肺失宣降,气机上逆而作。五子定喘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葶苈子、杏仁)系祝谌予在《韩式医通》之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再加入宣肺平喘止咳的杏仁和泻肺行水逐饮的葶苈子,畅通气机,增强了原方的祛痰定喘之功。麻黄辛温,中空而浮,长于升散,宣通肺气,止咳定喘,与降气止咳之杏仁配伍,一宣一降,宣降合法,肺气通调,止咳平喘功能倍增;旋覆花苦咸清热,辛温走散,能开结气,降痰涎;海浮石、蛤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诸药共用,通调肺气,祛痰止咳平喘。久病及肾,二诊加入补骨脂以加强补肾纳气而收功。
喉原性咳嗽也称喉痹咳嗽,以咽喉部干痒、阵发性呛咳、无痰或少痰为特征,临床少见。因治疗效果欠佳,常持续很长时间不愈。这类咳嗽病位在喉,病因为燥,病机为燥生风,风生痒,痒则引咳。证属风燥伤阴津,咽喉失润养。因病邪主要是燥和风,故治疗应以润燥祛风为重点。
初诊之时,患者咳嗽咯痰较重,结合患者长期工作繁忙,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聚湿生痰,阻于肺脏,而见咳嗽、咯痰(色白质黏)。治当标本兼顾,以二陈汤燥湿健脾化痰;加之长期又有大便不实,乃脾虚湿盛所致,故合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此外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土虚木乘,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方中前胡、桔梗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吕老认为,荨麻疹多为机体营卫虚疏,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郁于肌表,毛窍闭塞,不得宣泄,化热伤及阴血而发为疹。过敏煎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寒热共济,阴阳并调以抗过敏。
咳嗽是临床上唿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以及人们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咳嗽发病率日益增高,迁延失治就会发展成为慢性咳嗽[1]。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是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肺疾病证据,咳嗽往往是患者唯一的就诊症状。
患者年老体弱,久患肺病,致使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又新感外寒,寒邪内侵致发本病。肺阳不足,又见寒邪内侵,则津液不能正常运化,变而为痰,故见咳嗽,咽痒,咽部痰声辘辘;脾肾之阳不足,津液运化失常而下流于肠,故见胃脘痞闷,大便日三、四行,便稀;阳虚而推动无力,又寒邪凝滞,致使气血不畅,故见舌红暗,脉紧而力不足,两尺弱甚;阳气不足,津液运化失常,不能正常化生充养心阴,久久则见心阴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不安,脉数而细。
叮嘱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温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甘肥及过咸之食物,避免油烟味、香烟等有害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本文介绍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咳嗽案,以飨读者。
紫草5钱,珍珠4分,朱砂5钱,牛黄2分,犀角3钱,羚羊3钱,青黛3钱,川贝母3钱,羌活3钱,琥珀3钱,乳香3钱,没药3钱,玄参5钱,雄黄5钱,冰片2分(上为极细面,再加入下药),金银花2两,地丁2两,
全紫苏25g,杏仁、桔梗、白前、枇杷叶各6g,蔻仁3g,枳壳、半夏、茯苓各6g,陈皮12g,细辛、五味子各3g,干姜6g,桑白皮、全瓜蒌、浙贝母、百部各6g,甘草3g。辛温宣肺,止咳化痰。主治寒痰咳嗽
百合一钱半,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桔梗、玄参各八分,贝母、麦冬各一钱半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治肾水不足,虚火刑金,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或咯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附子 当归 厚朴 人参 陈皮 芍药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治胃寒气逆,腹胀咳嗽,食欲不振。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甘草(炙)一两,薏苡仁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十个。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 脉浮数,舌苔薄腻。现常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
百部根100g 白酒500ml润肺下气,止咳杀虫。主治因百日咳、肺结核、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气急;外用可杀虫虱、疥疮,阴道滴虫等。
桔梗(炒)、甘草(炙)、防风各等分。小儿痘疹,风热咽喉不利。小儿疹子已出,口舌生疮,咽干壮热,饮水咳嗽,痰涎不利。
人参2000克。大补元气,养正调元。多欲之人肾气衰疲所致的咳嗽。
芫花二两煮汁,去滓。和饴糖熬膏,每服枣许,神效。
咳嗽症,虚劳门已言之。而未详及外感诸病因,故再言之。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爆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
阿胶散治小儿久嗽无津液明阿胶(一两半面炒)黍粘子(一分炒)马兜铃(半两)甘草(一钱)杏仁(七个去皮)糯米(一两)上为末每服一字或一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温服泻白散治咳嗽而后喘面赤身热桑白皮(炒黄一两)甘草
咳谓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者,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病本虽分六气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出也。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
咳而兼发热身疼者,外感也(小青龙、麻黄汤之类)。咳而不发热身痛,饱闷嗳腐臭者,饮食为病也,亦间有发热者(宜平胃散加麦、曲)。咳而身大热,喜极热汤,唇舌青白者,元阳外越,阴气上干清道也(宜吴萸四逆汤)。
脉∶咳嗽所因,浮风、紧寒、数热、细湿、房劳涩难。右关微濡,饮食伤脾;左关弦短,肝极劳疲。肺脉浮短,咳嗽与期。五脏之嗽,各视本部。浮紧虚寒,沉数实热,沉滑多痰,弦涩少血。形盛脉细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
智某,女,32岁,六家庄人,1986年5月5日初诊。外感咳嗽一周,夜问较甚,痰清稀有白沫,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寒,胃纳不振,恶心欲吐,二便正常,口苦,咽微痛,不思饮,不思冷。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弦
论《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之咳嗽久,乃移于六腑。河间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
1、不能一咳嗽有痰就吃消炎药,这可能会让宝宝日后对消炎药有抵抗性和依赖性。2、不能自行买消炎药吃,避免用药不当,加重恶化宝宝病情,买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3、不能长期或超剂量吃消炎药,可能会让宝宝身
2-3次。大蒜水喝了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咳嗽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在咳嗽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可以每天喝2-3次大蒜水,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嗽的症状,不过注意,如果应用大蒜水治疗咳嗽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
1、宝宝虽有咳嗽、发烧,但是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2、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3、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4、宝宝只在清晨咳嗽。5、紧张时或运动后会轻微咳嗽。备注以上5种咳嗽家长不
当宝宝咳嗽有痰时,我们应先祛痰,痰液的治疗取决于产生痰液的根本原因,但不管病因是什么,让孩子多摄入一些液体,包括母乳、配方奶都是有利的,有助于稀释痰液和舒缓呼吸道黏膜,还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来稀释痰液
咳嗽有痰的时候可以按摩以下穴位合谷穴合谷穴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虎口”,专家表示,当咳嗽不停的时候可按压合谷穴来止咳。提醒按摩合谷穴的时候不宜太用力,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列缺穴列缺穴位于手腕处,当两
1、风寒咳嗽有痰病症舌苔黄、红,痰黄稠,不宜咳出,并有咽痛、喉咙痒。2、粥疗适宜宜清肺、止咳化痰。推荐粥方1、芦根粥食材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做法将芦根洗净、切段,与竹茹同
对症的情况下能吃。枇杷膏是将枇杷果肉和枇杷叶子加入蜂蜜、川贝等等进行熬制而成,属于中成药,可以润肺化痰、清咽润喉,如果小孩咳嗽由阴虚肺燥引起,症状表现为患者出现咳嗽,但是无痰、少痰,或痰中有少许血丝,
合谷穴合谷穴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虎口”,专家表示,当咳嗽不停的时候可按压合谷穴来止咳。提醒按摩合谷穴的时候不宜太用力,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列缺穴列缺穴位于手腕处,当两手虎口交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压
许某,男,77岁。2020年9月11日以反复咳嗽、咳痰7年余为主诉就诊。患者7年前出现咳嗽、咳痰,痰多、色白、质黏、有较多气泡,以晨起及夜间明显,影响睡眠,伴胸闷,与季节变化无明显相关,曾
李某,男,55岁,1984年2月25日初诊。咳嗽少痰、郁郁微烦1年余。现患者食纳可,二便调。视其舌边尖红赤,少苔,脉沉弦细稍数。检视患者原服方药,发现止嗽散、二陈汤、九仙散、百合固金汤、麻
孙某某,男,85岁。2018年2月3日初诊。主诉:高热咳嗽30余天。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脑梗死、帕金森综合征、冠心病、高血压病等。2017年12月29日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C~3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