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名称 | 栀子(Zhī Zi) |
---|---|
英文名 | FRUCTUS GARDENIAE |
别名 | 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
功能主治 |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
用法用量 | 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
性味 | 苦,寒。 |
归经 | 归心、肺、三焦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 , 黄芩 , 黄连 , 大黄 , 当归 , 地黄 , 柴胡 , 连翘 , 茯苓 , 防风 , 川芎 , 桔梗 , 升麻 , 赤芍 , 黄柏 , 石膏 , 木通 , 麦冬 , 白术 , 薄荷 |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黄褐色。
(1)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 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 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8μ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 分钟,滤过。取滤液5 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1 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温水浴中浸 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置通风干燥处。
①利胆作用
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家兔总输胆管结扎后,口服栀子水提取液则血中胆红素减少,用药愈多,减少愈显着(如结扎后每隔24小时口服1次,则结果甚为明显),尤其连续服用适量药物以后结扎,所得效果最佳,醇提取液亦具有相同的作用,但较水提取液作用稍弱。桅子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2小时血中胆红素较对照组稍增加,6小时后较对照组低,24~48小时后明显减少,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在总胆管结扎的家兔,注射醇提取液,24小时末梢淋巴液中胆红素减少 ,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栀子可用于胆道炎症引起的黄疸。
②镇静、降压作用
小白鼠皮下注射栀子流浸膏,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而不能对抗士的宁的惊厥,但能减少其死亡率,以流浸膏灰分作对照则未见以上作用。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过度疲劳者。栀子煎剂和醇提取液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③抗微生物作用
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
栀子醇提取液对家兔及大白鼠离体肠管平滑肌,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去羟栀子甙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提取物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③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④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⑥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⑦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⑧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⑨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⑩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⑾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⑿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⒀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⒁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⒂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⒃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⒄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⒅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⒆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⒇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21)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22)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23)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24)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25)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26)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27)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28)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29)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30)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31)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毫升。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②治疗扭挫伤
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治疗407例,24小时内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时内消失者66例;72小时内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或用黄栀子、明乳香加适量黄酒,搅拌后放锅内蒸成糊膏状,待微温时敷于患部,厚度以1~1.5厘米为宜。用时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层,然后再敷药,上盖油纸,绷带包扎。间隔2~3天换药。治疗56例,除2例疗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亦可用黄栀子粉2两,面粉1两,鸡蛋1个,烧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待药干后更换新药。一般在敷药2次后即见效果。
③用于止血
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
1《本草撮要》:“山栀子,味苦.入手太阴经.功专除烦泻火.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川乌治冷热腹痛.得香豉治肾燥.并吐虚烦客热.得茵陈治五黄.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2《名医别录》:“栀子,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越桃,生阳.九月采实,曝干.《本经》原文∶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生川…”
3《食疗本草》:“栀子,(一)主喑哑,紫癜风,黄胆,积热心躁。〔证〕(二)又方,治下鲜血,栀子仁烧成灰,水和一钱匕服之。量其大小多少服之。〔证〕…”
4《本草衍义》:“栀子,仲景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张仲景《伤寒论》已着…”
5《本经逢原》:“栀子,苦寒无毒。入吐剂取肥栀生用,入降火药以建栀、姜汁炒黑用。《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 鼻白癞,赤癞疮疡。发明 栀子仁体性轻浮,专除心肺客热。《本经》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等病,不独除心肺客热…”
6《新修本草》:“栀子,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阳川谷。九月采实,曝干。解玉支毒。处处有,亦两三种小异,以七道者为良。经霜乃取之。今皆入染用,于药甚希。玉支即踯躅 也。…”
8《中药炮制》:“栀子,『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常用名』栀子仁、山枝子、红枝子、黑枝。『产地』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采收季节』8~10月采。『炮制方法』将原药拣净,研碎生用。有取仁、取皮,各地用…”
9《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栀子,栀子,味苦性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心中懊 颠倒而不得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得利。易老有云∶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肺中之火。…”
10《本草纲目》:“栀子,「释名」木丹、越桃、鲜支。「气味」苦、寒、无毒。「主治」1、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2、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3、血淋涩痛。用生栀…”
12《药鉴》:“栀子,气寒,味苦,无毒。气薄味浓,气浮味降,沉也,阴之阳也。主心烦懊 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利五淋,通小便。除胸中之热甚,止胃脘之热痛。留皮去热于肌表,去皮劫热于心胸。酒炒上行,盐浸下降。入手太阴一脏,因轻…”
1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栀子,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药性论》云∶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
14《本草从新》:“栀子,泻心肺三焦之火.苦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由小便出.(海藏曰∶或用为利小便药、非利小便、乃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腑、得此气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厥有寒热二证…”
15《汤液本草》:“栀子,气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入手太阴经。《象》云∶治心烦,懊 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珍》云∶止渴,去心懊 烦躁…”
16《本草备要》:“栀子,泻心、肺、三焦之火苦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海藏曰∶或用为利小便药,非利小便,乃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厥有寒、热…”
17《本草蒙筌》:“山栀子,味苦,气寒。味浓气薄,气浮味降,阴中阳也。无毒。一名越桃,霜后收采。家园栽者,肥大且长(此号伏尸栀子。)只供染色之需,五棱六棱弗计。山谷产者,圆小又薄。堪为入药之用,七棱九棱方良。析梗乃须,研碎才炒。…”
19《本草求真》:“栀子,(灌木)治心肺热邪曲屈下行栀子(专入心肺)。味苦大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书言能泻心肺热邪。使之屈曲下从小便而出。(肺清则气化行。而膀胱津液。亦得由气化而化。故曰能利小便。究之皆泻肺心药耳。)而三焦之…”
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台湾等地。主产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等地亦产。
山栀(《药性论》),又名:林兰(《谢康乐集》)。
常绿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杯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梭5~8条,长2.5~4.5厘米,黄色,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本植物的根(栀子花根)、叶(桅子叶)、花(栀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另含多种具环臭蚁醛结构的甙: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龙胆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栀甙。
藿香叶七钱(21克)、山栀子仁一钱(3克)、石膏五钱(15克)、甘草三两(90克)、防风(去芦,切,焙)四两(120克)
龙胆草2两,栀子3两,胡连1两6钱,木通2两,泽泻3两,熟军1两6钱,甘草2两,车前子3两,当归3两,生地黄3两,柴胡1两5钱。
栀子9克(劈)干姜6克
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当归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牡丹皮4.5克,炒栀子45克,甘草30克。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栀子(劈)9克、淡豆豉(绵裹)4克
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 抚芎(酒洗)30克 神曲(炒)30克 香附(童便浸,炒)30克 栀子(炒)15克 陈皮30克 半夏(炮)30克 白茯苓30克 连翘15克 莱菔子(炒)15克 枳实(麸炒)30克 白术90克 黄连(酒炒)30克 山楂(去核)60克 木香15克 当归(酒洗)30克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3克),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6克),滑石三两(18克),甘草二两(12克),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各1克)
木瓜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木瓜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木瓜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木瓜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地龙和栀子根可以一起服用吗?地龙和栀子根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地龙和栀子根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地龙和栀子根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蒺藜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蒺藜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蒺藜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蒺藜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青黛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青黛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青黛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青黛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苦参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苦参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苦参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苦参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桑白皮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桑白皮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桑白皮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桑白皮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橘红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橘红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个橘红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橘红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石斛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吗?石斛和焦栀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石斛和焦栀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石斛和焦栀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桑白皮和焦栀子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桑白皮和焦栀子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淫羊藿和栀子根可以一起泡酒吗?淫羊藿和栀子根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1个淫羊藿和栀子根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淫羊藿和栀子根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