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 ~6 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名称 | 玄参(Xuán Shēn) |
---|---|
英文名 | RADIX SCROPHULARIAE |
别名 | 元参、乌元参、黑参 |
功能主治 |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
用法用量 | 9~15g。 |
性味 | 甘、苦、咸,微寒。 |
归经 | 归肺、胃、肾经。 |
常用配伍 | 木通 , 蒺藜 , 牡蛎 , 续断 , 菟丝 , 海藻 , 菟丝子 , 地龙 , 浙贝母 , 乌梅 , 人中黄 , 三七 , 硼砂 , 鸡内金 , 鸡血 , 辛夷 , 藜芦 , 苦丁茶 , 芥菜 , 甘草 |
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1)本品横切面: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多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射线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亦多裂隙;导管少数,类多角形,直径约至113μm,伴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核状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红色主斑点。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北玄参的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流浸膏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健康犬及"肾型高血比"犬,口服煎剂2克/公斤,每日二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效力较前者更显着,减少剂量时,作用出现刚延缓。在蟾蜍心脏灌流时,流浸膏小量可呈现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②其他作用
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从其根中提出的p-Mcthoxycinnamic_acid对伤寒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浸剂在体外,有抗真菌作用。因含皂甙,故有显著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
此外,同属植物S.grosslwimi中所含的总黄酮甙元有降低动物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利胆等作用。S.nodosa有镇静、降压、强心、扩张血管,并有某些抗惊厥的作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②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⑤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⑥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⑦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1《本草蒙筌》:“玄参,味苦、咸,气微寒。无毒。春生深谷,茎方叶似芝麻;(又如槐柳细长。)秋取旁根,(正根勿用。)初白干旋紫黑。鼻闻微臭,咀片忌铜。误犯饵之,噎喉丧目。古人深戒,吴载医通。(郡《韩氏医通》。)恶耆枣姜茱,(黄…”
2《药鉴》:“玄参,气寒,味苦咸,无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强阴益精,补肾明目。疗温疟寒热往来,洒洒时常发颤。逐肠内血瘕坚症,散颈下痰核痈肿。管领诸气上下,整肃而不浊。统治咽喉肿痛,软利而即消。去结热,消肿毒。除心中懊烦渴…”
3《本草纲目》:“玄参,「释名」亦名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鬼藏。「气味」(根)苦、微寒、无毒。「主治」1、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少许。2、年久瘰疬。用生玄参捣烂敷患处。一天…”
4《本草乘雅半偈》:“玄参,(本经中品)【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核】曰∶生河间川谷,及冤句,山阳近道亦有之。二月生苗,高四五尺,茎方而大,作节若竹,色紫赤,有细毛,叶生枝…”
5《名医别录》:“玄参,味咸,无毒.主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脏.久服补虚,目,强阴,益精.一名玄台,一名鹿肠,一名正马,一…”
6《中药炮制》:“玄参,『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常用名』元参、黑玄参、黑参。『产地』西南、华东、中南等地区均有栽培。『采收季节』秋季采挖。『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用热水浸半小时,春季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
7《证类本草》:“玄参,(玄参_图缺)味苦、咸,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
8《本草择要纲目》:“玄参,【气味】苦微寒无毒(勿犯铜器.饵之能噎人喉.丧人目.)入足少阴肾经.【主治】心中懊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凡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玄参治胸中氤氲之火.…”
9《本草经集注》:“玄参,味苦,咸,微寒,无毒。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治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脏。久服…”
10《本草崇原》:“玄参,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玄参近道处处有之,二月生苗,七月开花,八月结子黑色,其根一株五七枚,生时青白有腥气,曝干铺地下,久则黑也。)玄乃水天之色,参者参…”
11《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玄参,味苦咸,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主暴中伤寒,身热支满狂邪,温疟,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药性论》云∶使。能治暴结热,主热…”
12《本经逢原》:“玄参,一名黑参苦微寒,无毒。反藜芦。《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发明黑参入足少阴肾经,主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亢而僭逆,咽喉肿痛之专药。又治伤寒阳毒,汗下不解,发斑咽痛,…”
13《吴普本草》:“玄参,《御览》卷九百九十一一名鬼藏,一名正马,一名重台,一名鹿肠,一名端,一名玄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或生冤句山阳。二月生,叶如梅毛,四四相值,以芍药,黑茎,茎方,…”
14《得配本草》:“玄参,一名黑参恶黄、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微苦,微寒。入足少阴经。清上焦氤氲之热,滋下焦少阴之水。治伤寒沉昏身热,疗温疟寒热发颐,退无根浮游之火,为清肃枢机之剂。得花粉,治痰结热痈。配大力子,治急喉痹…”
15《汤液本草》:“玄参,气微寒,味苦、咸。无毒。《象》云∶足少阴肾经之君药也,治本经须用。《本草》云∶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
16《新修本草》:“玄参,味苦、咸、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疗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坚症,定五脏。久服补虚,明目,强阴,益精…”
17《雷公炮炙论》:“玄参,雷公云∶凡采得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干晒,拣去蒲草尽了用之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后噎人喉,丧人目。…”
18《本草图经》:“玄参,玄参(图缺),生河间及冤句,今处处有之。二月生苗,叶似脂麻,又如槐柳,细茎青紫色;七月开花青碧色;八月结子黑色。亦有白花,茎方大紫赤色而有细毛;有节若竹者,高五、六尺;叶如掌大而尖长如锯齿;其根尖长,…”
19《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玄参,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皆火气凝结之疾。女子产乳余疾,产后血亏,冲脉之火易动。清血中之火,则诸疾平矣。补肾气,令人目明。除阴分之火,则头目清明矣。玄参色黑属肾而性寒,故能除肾家浮游上升之火。但肾火…”
20《本草求真》:“玄参,(山草)制肾浮游之火攻于咽喉玄参(专入肾)。苦咸微寒。色黑入肾。书虽载能壮水。以制浮游无根之火。攻于咽喉。(肾脉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系舌本。凡肾水虚损。相火上炎者。多有喉痹咽肿咳嗽吐血等症。)谓其…”
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圆柱形,长5~12厘米,直径1.5~3厘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黄褐色。茎直立,四枝形,光滑或有腺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20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状;花梗氏1~3匣米,花序和花梗都有明显的腺毛;萼片5裂,卵圆形,先端钝,外面有腺状细毛;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毫米,有5裂片,上面2裂较长而大,侧面2裂片次之,下面裂片最小;雄蕊4,2强,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鳞片状,贴生在花冠管上;花盘明显;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先端短尖,深绿或暗绿色,长约8毫米,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
玄参(蒸)、牡蛎(煅,醋研)、川贝母(去心,蒸)各四两(120克)
人参(去芦)、丹参(微炒)、玄参(微炒)、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炒)、桔梗各五钱(15g),五味子、当归身(酒洗)、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柏子仁(炒)、酸枣仁各一两(30g),生地黄(酒洗)四两(120g)
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黄 大黄(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玄参 白术各30克 防风75克 葛根 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龙(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黄(另研)片脑(另研)各4.5克 人参90克
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 小生地黄(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 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12克(小剂)6~12克 真川黄连(大剂)12~18克(中剂)6~12克(小剂)3~4.5克 生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鲜竹叶 甘草 牡丹皮
夏枯草八两三钱(250克),玄参、青盐各五两(150克),海藻、川贝母、薄荷叶、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连翘(去心)、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桔梗、枳壳、当归、消石各一两(30克)
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黄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芪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大瓜蒌半个(黄熟者帚个,连皮子瓤,重重纸包,火煨,捣烂,取一半)白芷4.5克 玄参6克 升麻L5克 归尾6克 桔梗3克 连翘6克 柴胡3克 青皮3克 天花粉4.5克 穿山甲(炒)3克 川芎2.4克 知母3克 木通3克 木鳖子2个 延胡索0.6克
怀牛膝30克 生赭石30克(轧细)生龙骨15克(捣碎)生牡蛎15克(捣碎)生龟版(捣碎)15克 生杭芍15克 玄参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捣碎)生麦芽6克 茵陈6克 甘草4.5克
桔梗3钱,玄参3钱,杏仁3钱,陈皮3钱,半夏3钱,茯苓3钱,甘草2钱,生姜3钱。
全当归3两,牡丹皮(酒炒)2两,柴胡2两,酒芍2两,生地黄2两,黄芩2两,知母2两,麦冬2两,地骨皮2两,川芎2两,贝母2两,黄连2两,羌活1两,防风1两,连翘1两,薄荷1两,蔓荆子1两,紫苏1两,独活1两,藁本1两,细辛1两,丹参1两,党参1两,黄芪1两,熟地黄1两,玄参1两,白术1两,天冬1两,赤芍1两,白薇1两,苍术1两,萸肉1两,淮山药1两,枳壳1两,桔梗1两,麦芽1两,郁金1两,贯众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胆南星1两,白芷1两,升麻1两,葛根1两,黄柏1两,黑山栀子1两,生甘草1两,熟牛膝1两,杜仲1两,续断(炒)1两,桑白皮1两,椿白皮1两,樗白皮1两,秦皮1两,醋炒延胡1两,醋炒蒲黄1两,醋炒香附1两,黑荆穗1两,黑灵脂1两,地榆炭1两,瓜蒌皮1两,五味子1两,五倍子1两,诃子肉1两,乌贼骨1两,煅龙骨1两,煅左顾牡蛎1两,炮山甲1两,炒黑蚕砂1两,龟版2两,鳖甲2两,炮姜炭5钱,生姜2两,葱白4两,大蒜4两,韭白4两,紫花地丁(即大蓟)8两,益母草8两,槐枝(连实)8两,柳枝8两,桑枝8两,茅根2两,干荷叶2两,侧柏叶2两,霜桑叶2两,薄荷叶2两,凤仙草半株,苍耳草(全株)1两,艾1两,乌梅1两。
玄参和理石可以一起服用吗?玄参和理石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玄参和理石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玄参和理石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玄参和山羊角可以一起服用吗?玄参和山羊角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玄参和山羊角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玄参和山羊角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玄参和马尾连可以一起服用吗?玄参和马尾连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玄参和马尾连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玄参和马尾连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治疗外感风热且含有苦玄参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可以治疗外感风热且含有苦玄参的中成药,包含详细的配方组成比例和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薄荷脑和苦玄参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薄荷脑和苦玄参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玄参和杏枝可以一起服用吗?玄参和杏枝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玄参和杏枝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玄参和杏枝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玄参和望月砂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玄参和望月砂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血藤和苦玄参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血藤和苦玄参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柿叶和苦玄参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柿叶和苦玄参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玄参和杏枝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玄参和杏枝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