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名称 | 香附(Xiānɡ Fù) |
---|---|
英文名 | RHIZOMA CYPERI |
别名 | 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
功能主治 |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
用法用量 | 6~9g。 |
性味 | 辛、微苦、微甘,平。 |
归经 | 归肝、脾、三焦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 , 当归 , 陈皮 , 川芎 , 白术 , 茯苓 , 地黄 , 白芍 , 附子 , 木香 , 砂仁 , 青皮 , 半夏 , 枳壳 , 苍术 , 熟地黄 , 人参 , 厚朴 , 乌药 , 黄芩 |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及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碾碎或切薄片。
醋香附:取香附粒(片),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干。
(1)本品粉末浅棕色。分泌细胞类圆形,直径35~72μm ,内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5~8个细胞作放射状环列。表皮细胞多角形,常常有下皮纤维及厚壁细胞。下皮纤维成束,深棕色或红棕色,直径7~22μm,壁厚。厚壁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稍厚,纹孔明显。石细胞少数,类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 ,放置 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冰醋酸(92: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斑点;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放置片刻,斑点渐变为橙红色。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①对子宫的作用
香附子(购自南京,据说产于广东)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与当归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较弱。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②镇痛作用
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③抗菌作用
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纲目》:"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苍术良。"
②《本草经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
③《本草汇言》:"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
①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④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⑤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⑥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⑦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⑧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⑨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⑩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⑾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⑿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⒀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⒁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⒂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⒃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⒄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⒅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⒆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⒇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1)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㈠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㈡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本草纲目》:“莎草香附子,「释名」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夫须、续根草、地毛。「气味」(根)甘、微寒、无毒。「主治」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去皮)四两,共研为…”
2《本草经解》:“香附,气微寒.味甘.无毒.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醋炒)香附气微寒.禀天深秋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胸中者肺之分也.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
3《本草备要》:“香附,一名莎草根宣,调气开郁性平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
4《药鉴》:“香附,气微热,味甘辛,气重味轻,乃血中气药,诸血气方中所必用者也。快气开郁,逐瘀调经。除皮肤瘙痒外邪,止霍乱吐逆内证。炒黑色,禁崩漏下血。醋调敷,治乳肿成痈。又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醋炒理气疼为妙,盐制治肾…”
5《本草从新》:“香附,一名莎草根、宣、调气解郁.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
6《中药炮制》:“香附,『来源』本品为莎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常用名』香附子、莎草根、香附末。『产地』河南、江苏、湖北等地。『采收季节』秋季采挖。『炮制方法』将原药放入锅内,炒至外表细毛枯焦,取出摊冷,放石臼内捣杵,擂擦去…”
7《雷公炮制药性解》:“香附,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按∶香附味甘辛,故主发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类称女科圣药者,盖以妇人心性偏热,多气多郁,血因气郁,则不能生耳。不知惟气实血不大虚者宜之。…”
9《得配本草》:“莎草香附子,俗呼香附得芎 、苍术、醋、童便良。辛、微苦。入足厥阴及手少阳经气分。通行十二经及奇经八脉气分。通两胁,解诸郁,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气滞则血不生,疏之即所以生之。)治一切血凝气滞所致等症。得夏枯草,治…”
10《本草新编》:“香附,香附,味苦而甘,气寒而浓,阳中阴也,无毒。入肝、胆之经。专解气郁气疼,调经逐瘀,除皮肤瘙痒,止霍乱吐逆,崩漏下血,乳肿痈疮,皆可治疗。宿食能消,泄泻能固,长毛发,引血药至气分,此乃气血中必用之品。可为…”
11《本草易读》:“香附六十八,去毛,醋、酒、童尿、盐水四制。甘,苦,微寒,无毒。足厥阴、手少阴药也。理一切气血,止诸般疼痛。解情思之结郁,除胸腹之客热。霍乱吐泻之疾,痰饮痞满之 。消饮食而攻积聚,治崩漏而止带下,调月经而理胎产,平…”
12《本经逢原》:“香附,即莎草根辛微苦甘平,无毒。产金华,光细者佳。入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则四者兼制。肥盛多痰,姜汁浸炒。止崩漏,童便制炒黑。走表药中则生用之。发…”
13《本草撮要》:“香附,味苦辛.入足厥阴经.通行十二经.功专下气解郁.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山栀能降郁火.得茯苓能交心肾.得茴香、补骨脂能引气归元.得浓朴则决壅消胀.得艾叶能暖子宫.得高良姜治心脾冷痛.得乌药为青囊丸.得黄连名…”
14《本草蒙筌》:“香附子,(即莎草根。)味苦、甘,气微寒。气浓于味,阳中阴也。无毒。近道郊野俱生,高州(属广东)出者独胜。壮如枣核,周匝有毛。秋取曝干,忌犯铁器。预舂熟童便浸透,复捣碎砂锅炒成。若理气疼,醋炒尤妙。乃血中气药,…”
15《汤液本草》:“香附子,气微寒,味甘,阳中之阴。无毒。《本草》云∶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后世人用治崩漏,本草不言治崩漏。《图经》云∶膀胱、两胁气妨,常日忧愁不乐,饮食不多,皮肤瘙痒瘾疹,日渐瘦损,心忪少气。…”
16《本草分经》:“香附,辛香微苦微甘,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调一切,气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消积调经,乃治标之品,损气耗血。…”
17《玉楸药解》:“香附,味苦,气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开郁止痛,治肝家诸证。但肝以风木之气,升达不遂,则生风燥,香附降伏之性,最不相宜,香燥之气,亦正相反。庸工香附诸方造作,谬妄不通。…”
18《本草便读》:“香附,香附(图缺)入肝脾而开郁.为血因气滞之方.理胎产以调经.有气顺血行之理.其味辛甘带苦.故生者有解表之功.其质香燥而温.经制服得纯和之妙.乃女科之圣药.为气病之专司.(香附一名莎草根.其草可为衰衣.香附…”
19《本草求真》:“香附米,(芳草)入肝开郁散滞活血通经香附米(专入肝胆。兼入肺)。辛苦香燥。据书备极赞赏。能入肝胆二经开郁(郁有痰郁火郁气郁血郁湿郁食郁)散滞。活血通经。兼行诸经气分。(张子和谓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反…”
20《药性切用》:“金香附,即莎草子。辛苦微甘,气香性温,入十二经;能行血中之气,解郁调经,安胎利产女科专药。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炒用,下达肾肝,旁彻腰膝。盐水炒,软坚润童便制,散瘀除蒸;青盐炒,入肾调气;酒浸炒,入肝行经…”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植物形态详"莎草"条。
含葡萄糖8.3~9.1%、果糖1.0~1.7%,淀粉40~41.1%、挥发油0.65~1.4%。
挥发油中含:β-蒎烯、莰烯、1,8-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香附子烯、芹子三烯、β-芹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绿叶萜烯酮、α-及β-莎草醇、香附醇、异香附醇、环氧莎草薁、香附醇酮、莎草薁酮、考布松及异考布松。
根部含有抑制某些真菌发育的物质。
人参1两,白术(去芦,土炒)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怀山药(炒)1两,白扁豆(姜汁炒)1两,桔梗(去芦)1两,薏苡仁(炒)1两,莲子肉(去心皮)2两,陈皮1两,半夏(汤泡,姜汁炒)1两,砂仁5钱,黄连(姜汁炒)1两,神曲(炒)1两,香附(童便炒)1两,白芍(酒炒)1两,当归(酒炒)2两,甘草(炙)5钱。
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香附各4.5克,炙甘草1.5克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黄芪1钱(蜜炙),人参(去芦)1钱,缩砂(去皮)2钱,白茯神(去心皮)2钱半,益智(去壳)6钱,莪术(火,煨)3钱,山药(姜汁炒)2钱半,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钱半,桔梗1钱,香附1两(蜜水煮过),甘松8钱半,牛黄1分,麝香3厘,金箔10片,滑石6两(用牡丹皮5两煎,去水、丹,煮水干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无,用白者),辰砂1两(用甘草1两,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1两(半生半煨),木香1钱,白茯苓(去皮)2钱半。
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 抚芎(酒洗)30克 神曲(炒)30克 香附(童便浸,炒)30克 栀子(炒)15克 陈皮30克 半夏(炮)30克 白茯苓30克 连翘15克 莱菔子(炒)15克 枳实(麸炒)30克 白术90克 黄连(酒炒)30克 山楂(去核)60克 木香15克 当归(酒洗)30克
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黄12克,青皮6克。
熟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苍术(米泔浸,姜汁炒)1两,抚芎1两,香附(童便浸3日,炒)1两,神曲(炒)1两,栀子(炒)5钱,陈皮(去白)1两,白芍(去芦,炒)3两,黄连(酒炒)1两,山楂(去子)2两,白茯苓(去皮)1两,萝卜子(炒)5钱,连翘5钱,枳实(麸炒)1两,当归(酒洗)1两,广木香5钱。
白术4两,茯苓2两,白芍2两,六神曲2两,麦芽2两,香附2两,当归2两,枳实2两,半夏2两,陈皮、黄连、吴茱萸、山楂、白蔻仁、益智、黄芪、山药、甘草7钱,党参5钱,广木香5钱。
茴香和竹节香附可以一起服用吗?茴香和竹节香附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茴香和竹节香附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茴香和竹节香附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藿香和竹节香附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2个含有藿香和竹节香附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川乌和竹节香附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川乌和竹节香附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桂枝和竹节香附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桂枝和竹节香附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天麻和竹节香附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天麻和竹节香附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茴香和竹节香附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茴香和竹节香附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川乌和竹节香附可以一起服用吗?川乌和竹节香附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川乌和竹节香附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川乌和竹节香附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广木香和香附是不一样的。首先两者取材不一样,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而广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再就是作用有一些不一样,香附作用是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和中,而木香作用是行气止痛、
藿香和竹节香附可以一起服用吗?藿香和竹节香附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个藿香和竹节香附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藿香和竹节香附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藿香和竹节香附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2个含有藿香和竹节香附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