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名称 | 麝香(Shè Xiānɡ) |
---|---|
英文名 | MOSCHUS |
别名 | 原麝香、香脐子、寸草、麝脐香、臭子 |
功能主治 |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 |
用法用量 | 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归心、脾经。 |
常用配伍 | 朱砂 , 雄黄 , 牛黄 , 乳香 , 附子 , 甘草 , 当归 , 木香 , 没药 , 黄连 , 天麻 , 僵蚕 , 丁香 , 防风 , 人参 , 冰片 , 白附子 , 大黄 , 茯苓 , 细辛 |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取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出麝香仁,除去杂质,用时研碎。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4)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黄棕色。为无数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的半透明或透明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状、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内皮层膜组织。
(5)本品在[含量测定]项下所得色谱中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一致。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蛀。
①对中枢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剂量对大白鼠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无显着影响,中等剂量(0.01~0.06毫克/公斤)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剂量时(1毫克/公斤)则使大多数动物呈中毒现象,表现阳性条件反射的反应不规则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药、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大剂量则反而延长睡眠时间,天然麝香5、10和20毫克的剂量给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显着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故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②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麝香酊静脉注射于家兔及狗,可使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静脉注射于麻醉猫亦均有升压作用,呼吸次数及频率增加。用猫乳头肌、豚鼠气管平滑肌等作实验,可观察到麝香能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
③对子宫的作用
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的又较非妊娠的敏感,对非妊娠的兴奋作用发生较慢但较持久。
④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释液,在试管内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由分枝杆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关节炎,其消炎作用强于布他酮。
⑤其他作用
过去曾将麝香用于呃逆、中枢神经衰竭,现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咳嗽及声门痉挛。
孕妇禁用。
①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
②治中风不醒:麝香二钱。研末,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济生方》)
③治痰迷心窍: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一钱。上共研匀,密贮,每服五分。(《疡科遗编》)
④治中恶客忤垂死:空青一两(细研),麝香一分(细研),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合相和,调散半钱,不计时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圣惠方》)
⑤治小儿诸痼潮发,不省,困重:白僵蚕(汤洗,焙黄为末)半两,天竺黄一分(细研),真牛黄一钱(别研),麝香(研)、龙脑(研)各半钱。上拌研匀细,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调灌眼,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金散)
⑥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频发不止:麝香半两(细研),阿魏半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干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洒下二十丸。(《圣惠方》麝香丸)
⑦治厥心痛:麝香(别研,每汤成旋下),木香一两(锉),桃仁(麸炒)三十五枚,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两,槟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捣筛,入桃仁,再同和研匀。每服三钱匕,水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末半钱匕,搅匀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麝香汤)
⑧治跌打气闭:牙皂、北细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为末,吹鼻。(《医钞类编》吹药方)
⑨治痈疽发背及诸恶疮,去恶肉:麝香、雄黄、矾石、闾茹(一作’真朱’)各一两。上四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
⑩治鼠瘘:麝香(研)、雌黄(研)。上二味等分,并为散,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日一度。(《古今录验方》)
⑾治小儿疳,常渴,饮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药邡研令细,以蒸饼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煎皂荚汤下二丸,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麝香丸)
⑿治牙痛:麝香大豆许,巴豆一粒,细辛末半两(钱)。上药同研令细,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有蛀孔即纳一丸。(《圣惠方》麝香丸)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人工麝香以乳糖压成片剂(每片含人工麝香30毫克),当心绞痛发作或由冠心病引起胸闷、气憋时,取1片含于舌下,疼痛厉害者含1.5~2片。观察160例,最少含过2次,大多数含过10~20次,部分含过70~80次。结果如下:㈠与硝酸甘油同样有效,于含后2~5分钟发挥作用者(包括比硝酸甘油作用更快、止痛时间更长者)119例(74.37%)。㈡与硝酸甘油同样有效,但比硝酸甘油作用慢,含后7~10分钟发挥作用者27例(16.88%)。㈢含后止痛效果不如硝酸甘油,有的含2片才有效者6例(3.75%)。㈣无效8例(5%)。副作用:3例对麝香气味有恶心感觉,继续应用即逐步适应,不需停药。未见头痛、头胀、头晕等副作用;合并高血压者未见血压升高,亦未发现脉搏增速现象。鉴于有30例含后作用较硝酸甘油慢且差,有的含2片才止痛(但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因此可考虑每片含量增至50毫克,或许能提高疗效。
1《本草易读》:“麝香四百零四,微细用,不必甚细。当门子良。今人多杂荔枝之核伪之,不可不知。辛,苦,温,香,无毒。通窍走络,透骨辟邪,催生堕胎,除瘕破症。解恶气而杀鬼精,止惊痫而解魇寐,治疟疾而吐风痰,退目翳而疗耳聋。治一切中风中恶…”
2《汤液本草》:“麝香,气温,味辛。无毒。《本草》云∶主辟恶气。杀鬼精物,疗温疟,蛊毒痫痉,去三尸虫。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
3《食疗本草》:“麝香,(一)作末服之,辟诸毒热,煞蛇毒,除惊怪恍惚。蛮人常食,似獐肉而腥气。蛮人云∶食之不畏蛇毒故也。〔证〕(二)脐中有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疰病。研了,以水服之。〔证〕…”
4《本草求真》:“麝香,(兽)逐风逐滞开关利窍麝香(专入经络肌肉)。辛温芳烈。开关利窍。无处不到。如邪气着人淹闭不起。则关窍闭塞。登时眼翻手握。僵仆昏地。故必用此辛香自内达外。则毫毛骨节俱开。而邪始从外出。是以邪鬼精魅。三虫…”
5《雷公炮制药性解》:“麝香,味辛,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恶气鬼邪,蛇虺蛊毒,惊悸痈疽,中恶心腹暴痛胀满,目中翳膜,泪眵风毒,温疟痫?,通关窍,杀蛊虱催生堕胎,忌大蒜。按∶麝香为诸香之最,其气透入骨髓,故于经络无所不入。然辛香之剂…”
6《本草便读》:“麝香,麝香(图缺)辛温香苦.能开窍以搜邪.惊痫风痰.治卒中之内闭.瓜果尽消酒毒解.肿疡涣散蛊邪除.(麝其形似獐.小而色黑.麝香即其脐也.其所居之处.远近草木皆香.然其地草木枝叶不茂.瓜果不实.辛温香窜之性.…”
7《本草图经》:“麝香,麝香(图缺),出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今陕西、益、利、河东诸路山中皆有之,而秦州、文州诸蛮中尤多。形似獐而小,其香正在阴前皮内,别有膜裹之,春分取之,生者益良。此物极难得真,蛮人采得,以一子香刮取…”
8《本草撮要》:“麝香,味辛温.入足太阴经.功专开窍.得肉桂消瓜果诸积.得盐豉烧酒.为末淬酒服.产妇败血裹子难产效.忌蒜.防虫入脑.慎勿近鼻.…”
9《本草分经》:“麝香,辛温香窜,开经络通诸窍,内透骨髓外彻皮毛,搜风,治诸风、诸气、诸血、果积、酒积,辟邪解毒杀虫,风在肌肉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用当门子尤胜。…”
10《药性切用》:“麝香,辛温香窜,通窍辟邪,为内透骨髓,外彻毫窍专药。能治果积、酒积,杀虫,堕胎。研用,当门子尤妙。…”
11《本草从新》:“麝香,宣、通窍.辛温香窜.开经络.通诸窍.透肌骨.治卒中诸风.诸气诸血诸痛.痰厥惊痫.(严用和济生方云∶中风不醒者、以麝香清油灌之、先通其关、唐德宗贞元广利方、中恶客忤垂死、麝香一钱、醋和灌之.)症瘕瘴疟.…”
12《得配本草》:“麝香,忌大蒜。苦、辛、温。入足太阴经。利骨髓之伏痰,搜至阴之积热。通关窍,开经络,透肌骨,安心神,辟恶气尸疰,除惊痫客忤,杀虫解毒,祛风止痛,消食积,解酒渴,疗一切症瘕疮痈。当门子尤妙,微研用。孕妇禁佩。风…”
13《药笼小品》:“麝香,麝之脐也。西产为上,川产次之。能开通十二经气闭。走窜之品,凡丹药用之,取其开窍通气也。善败瓜果,亦能堕胎。…”
14《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香气盛,则秽气除。杀鬼精物,香能胜邪。温疟,香散邪风。蛊毒,香能杀虫。痫 ,香通经络。去三虫。虫皆湿秽之所生,故亦能除之。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魇寐由心气闭塞而成,香气通达则无此患…”
15《证类本草》:“麝香, 味辛,温,无毒。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 ,去三虫,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坠胎,去面 (音孕)、目中肤翳。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通神仙。生中台川谷及益州…”
16《本草经集注》:“麝香,味辛,温,无毒。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 ,去三虫,治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面 目中肤翳。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通神仙。生中台川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
17《神农本草经》:“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厌寐。生川谷。《名医》曰:生中台及益州雍州山中,春风取之,生者益良。案《说文》云:麝如小麋,脐有香,黑色獐也(《御览》引多三字)。…”
18《本草新编》:“麝香,麝香,味辛,气温,无毒。辟蛇虺,诛蛔虫、虫蛊痫疰,杀鬼精,殴疫瘴,胀急痞满咸消,催生堕胎,通关利窍,除恍惚惊怖,镇心安神,疗痈肿疮疽,蚀脓逐血,吐风痰,启寐魇,点目去膜止泪。亦外治居多,而内治甚少也。…”
19《新修本草》:“麝香,味辛,温,无毒。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 ,去三虫,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面 ,目中肤翳。久服除邪,不梦寤厌寐,通神仙。生中台川谷及益州、雍州山中。…”
20《本草择要纲目》:“麝香,【气味】辛温无毒.(凡使以当门子方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人成异疾.)【主治】辟恶气.去三虫蛊毒及惊怖恍惚.疗鼻塞不通.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又疗蛇虫…”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
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麝(《本经》),又名:麝父(《尔雅,),香獐(《纲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驴子。
体形小,长65~95厘米,体重8~13公斤。体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雄兽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四肢细长,后肢较前肢长;主蹄狭尖,侧蹄显着,尾短,雄兽鼠蹊部有香腺囊,囊内分泌麝香,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细短,稀疏,皮肤外裸,囊的外皮中央有2小口,在前面的为香囊口,在后面的为尿道,口外都有细毛一撮。体毛深棕色,体背体侧较深,腹毛较淡,下颌白色,颈两侧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两条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在腰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
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独居,多于晨昏活动。食物为松树、冷杉、雪松的嫩枝叶,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等。
本动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含水分22.56%(常温,减压,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3.62%(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麝香纯干燥品一般组成的范围如次:水溶性物质50~75%,乙醇溶性物质10~15%,水分10~15%(常温、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7~8%,麝香酮0.5~2%。
黄芪1钱(蜜炙),人参(去芦)1钱,缩砂(去皮)2钱,白茯神(去心皮)2钱半,益智(去壳)6钱,莪术(火,煨)3钱,山药(姜汁炒)2钱半,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钱半,桔梗1钱,香附1两(蜜水煮过),甘松8钱半,牛黄1分,麝香3厘,金箔10片,滑石6两(用牡丹皮5两煎,去水、丹,煮水干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无,用白者),辰砂1两(用甘草1两,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1两(半生半煨),木香1钱,白茯苓(去皮)2钱半。
钩藤0.9克 天麻 蝉蜕(去土)防风(去芦并叉枝,切)人参(去芦)麻黄(去根、节)僵蚕(去丝、嘴,炒黄)蝎尾(去毒,炒)各15克 甘草(炙)芎藭各0.3克 麝香3克(研)
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黄 大黄(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玄参 白术各30克 防风75克 葛根 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龙(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黄(另研)片脑(另研)各4.5克 人参90克
人参 珍珠 琥珀 当归 冰片 乳香 没药 三七各1.5克 血竭6克 麝香0.9克 牛黄0.3克
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黄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芪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天麻(一两) 独活(去芦.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桂心(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 乌蛇肉(酥炙黄.一两) 全蝎(炒.七钱半) 白僵蚕(炒.七钱半) 人参(去芦.七钱半) 防风(去芦.七钱半) 细辛(去苗.七钱半) 羚羊角(七钱半) 当归(炒.七钱半) 白术(七钱半) 薏苡仁(七钱半) 牛膝(酒浸.七钱半) 川芎(七钱半) 天南星(醋炒.七钱半) 牛黄(另碾.二钱半) 麝香(另碾.二钱半) 茯神(去木.七钱半) 朱砂(另碾.半两) 龙脑(另碾.二钱半)
犀黄三分(0.9克),麝香一钱半(4.5克),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两(30克),黄米饭一两(30克)
川贝母1两,制白附子3钱,雄黄3钱,天竺黄1两,防风3钱,羌活3钱,天麻3钱,陈胆星2两,制僵蚕3钱,全蝎3钱(酒洗),蛇含石8钱(煅),朱砂3钱,冰片1钱5分,麝香1钱5分,西牛黄1钱。
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 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去土) 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屑(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另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一两.酥炙)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天麻(二两)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甲(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香附(一两) 白豆蔻(一两) 骨碎补(一两) 黄连(二两) 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一两) 金箔(为衣)
羚羊角(镑.另研.一两) 麝香(另研.一两) 龙脑(另研.一两) 人参(去芦.二两半) 蒲黄(二两半) 白茯苓(去皮.二钱半) 芎藭(一两六钱半) 柴胡(一两六钱半) 杏仁(另研.一两六钱半) 桔梗(一两六钱半) 防风(去芦.一两半) 白术(一两半) 白芍药(一两半) 麦冬(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神曲(一两半) 当归(一两半) 阿胶(炒.一两七钱半) 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 肉桂(一两七钱半) 干姜(七钱半) 牛黄(另研.一两二钱) 犀角(另研.二两) 雄黄(另研 八钱)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钱) 乾山药(十两) 白蔹(七钱半) 大枣(另研.一百个)
含有茜草和毛麝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茜草和毛麝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青蒿和毛麝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青蒿和毛麝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土鳖虫和毛麝香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土鳖虫和毛麝香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白鲜皮和麝香草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鲜皮和麝香草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白茅根和毛麝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茅根和毛麝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土鳖虫和毛麝香可以一起服用吗?土鳖虫和毛麝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土鳖虫和毛麝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土鳖虫和毛麝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白鲜皮和毛麝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鲜皮和毛麝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淡竹叶和毛麝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淡竹叶和毛麝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蓖麻和毛麝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蓖麻和毛麝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蟾酥和麝香草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蟾酥和麝香草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