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名称 | 牡丹皮(Mǔ Dān Pí) |
---|---|
英文名 | CORTEX MOUTAN |
别名 | 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
功能主治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
用法用量 | 6~12g。 |
性味 | 苦、辛,微寒。 |
归经 | 归心、肝、肾经。 |
常用配伍 | 地黄 , 当归 , 甘草 , 茯苓 , 白芍 , 熟地黄 , 川芎 , 赤芍 , 山药 , 泽泻 , 人参 , 柴胡 , 麦冬 , 黄芩 , 白术 , 山茱萸 , 栀子 , 牛膝 , 陈皮 , 红花 |
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1)本品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由 2~6 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 9~45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2)取本品粉末0.15g ,加无水乙醇25ml,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 1ml,加无水乙醇至25ml,照分光亮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74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铜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置阴凉干燥处。
①对中枢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具有镇静、催眠、镇痛作用;使正常小鼠体温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对人工发热小鼠(注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致)也有退热作用;还有抗电休克或药物引起的惊瞅的作用
②降压作用
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麻醉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③抗菌作用
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饬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
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后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给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则结果不一,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
喜马拉雅山产之喜马牡丹热浸液对各种动物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但对蛙心则抑制,对兔、豚鼠肠管有解痉作用。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兴奋子宫,抑制大鼠及兔肠管,轻度降低大白鼠血压,但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电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①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不良反应增至1两。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疗过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变态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1《药征》:“牡丹皮,仲景之方中,桂枝茯苓丸、八味丸、大黄牡丹皮汤,以上三方,虽有牡丹皮,而不以为主药也。如此之类,皆从其全方之主治而用之,如征姑阙焉,以俟之后君子也。【品考】牡丹皮 和、汉同。…”
2《中药炮制》:“牡丹皮,『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常用名』粉丹皮、丹皮、丹通。『产地』安徽、四川、陕西、山东、甘肃、湖南、湖北等地。『采收季节』秋末冬初采挖。『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去泥土,冬春用温水洗,夏秋用凉…”
3《本草备要》:“牡丹皮,泻伏火而补血辛甘寒微。入手足少阴(心、肾)、厥阴(心包、肝)。泻血中伏火(色丹故入血分。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和血、凉血而生血(…”
4《本经逢原》:“牡丹皮,苦辛平,无毒。酒洗去碱土,曝干。勿见火。《本经》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五脏,疗痈疮。发明 牡丹皮入手足少阴厥阴,治血中伏火,故相火胜肾,无汗骨蒸为专药。《本经》主寒热、中…”
5《本草求真》:“牡丹皮,(芳草)泻肾血分实热治无汗骨蒸牡丹皮(专入心肾肝)。辛苦微寒。能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以治三经血中伏火。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相火炽则血必枯必燥必滞。与火上浮而见为吐为衄。(汪昂曰…”
6《药鉴》:“牡丹皮,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也,无毒。凉骨蒸灵丹,止吐衄神方。惟其苦也,故除症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之中。惟其辛也,故散冷热血气收作于生产之后。月水欠匀者,服之即调。风痫时搐者,用之可定。痈疽用之,消肿住痛。痘家…”
7《本草从新》:“牡丹皮,泻伏火、去瘀.辛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心、肾.)厥阴.(心包、肝.)泻血中伏火.(色赤、故入血分、能泻诸经伏火、古方所以用治相火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和血凉血而生血.(血热则枯、凉…”
8《雷公炮制药性解》:“牡丹皮,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肝经。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吐衄血瘀积血,跌扑伤血,产后恶血。通月经,除风痹,催产难。畏菟丝子,忌蒜。按∶丹皮主用,无非辛温之功,禹锡等言其治冷,当矣。本草曰性寒,不亦误耶!夫肝为…”
9《长沙药解》:“牡丹皮,【本经】牡丹。味苦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淤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
10《本草新编》:“牡丹皮,牡丹皮,味辛、苦,气微寒,阴中微阳,无毒。种分赤、白,性味却同。入肾、肝二经,兼入心包络。凉骨蒸之热,止吐血、衄血、呕血、咯血,兼消瘀血,除症坚,定神志,更善调经,止惊搐,疗痈肿,排脓住痛。亦臣、佐、…”
11《得配本草》:“牡丹皮,畏菟丝子、贝母、大黄。忌葱、蒜、胡荽。伏砒。以乌贼骨针其树,必枯。辛、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经血分。泻心胞伏火,清膻中正气,除血中内热,退无汗骨蒸。(以其善行血滞,滞去而郁热自解。)滞下胞胎,治惊…”
12《药性切用》:“牡丹皮,辛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泻血中伏火,散瘀除烦,退无汗之骨蒸。生用凉血炒和血。妊妇忌之。…”
13《本草择要纲目》:“牡丹皮,(凡采得、以铜刀劈破、去骨、用酒拌蒸、日中晒干用.)【气味】辛寒无毒.阴中微阳.入手厥足少阴经.【主治】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妇人冷热血气.排脓通经.凉骨蒸.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肾气丸用之.…”
14《汤液本草》:“牡丹皮,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辛苦微寒。无毒。手厥阴经,足少阴经。《象》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珍》云∶凉骨蒸。《本草》云∶主寒热,中风,螈 ,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
15《滇南本草》:“牡丹皮,牡丹皮(图缺),味酸、辛,性寒。破血,行血,消症瘕,破血块,除血分之热,坠胎,孕妇忌服。──丛本卷上…”
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牡丹,又名:鹿韭、鼠姑(《本经》),白术(《广雅》),百两金、吴牡丹(《唐本草》),木芍药(《开元天宝遗事》),花王(《洛阳名园记》),洛阳花(《群芳谱》),铁角牛。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1~1.5米。根茎肥厚。枝短而粗壮。叶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生小叶片通常为3裂,侧生小叶亦有呈掌状3裂者,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略带白色,中脉上疏生白色长毛。花单生于枝端,大形;萼片5,覆瓦状排列,绿色;花瓣5片或多数,一般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花,变异很大,通常为倒卵形,顶端有缺刻,玫瑰色,红、紫、白色均有;雄蕊多数,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雌蕊2~5枚,绿色,密生短毛,花柱短,柱头叶状;花盘杯状。果实为2~5个蓇葖的聚生果,卵圆形,绿色,被褐色短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牡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当归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牡丹皮4.5克,炒栀子45克,甘草30克。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生地黄 山茱萸 茯苓 山药 牡丹皮 泽泻 构杞子 菊花
炒黄柏6克,炒知母6克,炒牡丹皮6克,熟地黄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山药30克,冬瓜皮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干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桂枝30克、附子30克
吴茱萸、麦冬各三两(9克),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去心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二两(6克)
黄芪1钱(蜜炙),人参(去芦)1钱,缩砂(去皮)2钱,白茯神(去心皮)2钱半,益智(去壳)6钱,莪术(火,煨)3钱,山药(姜汁炒)2钱半,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钱半,桔梗1钱,香附1两(蜜水煮过),甘松8钱半,牛黄1分,麝香3厘,金箔10片,滑石6两(用牡丹皮5两煎,去水、丹,煮水干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无,用白者),辰砂1两(用甘草1两,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1两(半生半煨),木香1钱,白茯苓(去皮)2钱半。
熟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牡丹皮和紫薇花可以一起服用吗?牡丹皮和紫薇花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牡丹皮和紫薇花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牡丹皮和紫薇花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牡丹皮和紫薇可以一起服用吗?牡丹皮和紫薇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牡丹皮和紫薇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牡丹皮和紫薇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牡丹皮和青盐陈皮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牡丹皮和青盐陈皮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牡丹皮和四大天王可以一起泡酒吗?牡丹皮和四大天王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1个牡丹皮和四大天王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牡丹皮和四大天王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牡丹皮和紫薇花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牡丹皮和紫薇花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牡丹皮和青盐陈皮可以一起服用吗?牡丹皮和青盐陈皮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牡丹皮和青盐陈皮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牡丹皮和青盐陈皮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牡丹皮和挂金灯可以一起服用吗?牡丹皮和挂金灯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牡丹皮和挂金灯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牡丹皮和挂金灯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牡丹皮和四大天王可以一起服用吗?牡丹皮和四大天王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牡丹皮和四大天王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牡丹皮和四大天王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牡丹皮和挂金灯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牡丹皮和挂金灯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牡丹皮和紫薇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牡丹皮和紫薇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