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名称 | 麦冬(Mài Dōnɡ) |
---|---|
英文名 | RADIX OPHIOPOGONIS |
别名 | 麦门冬、沿阶草 |
功能主治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
用法用量 | 6~12g。 |
性味 | 甘,微苦,微寒。 |
归经 | 归心、肺、胃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地黄、人参、茯苓、当归、黄芪、黄芩、白术、熟地黄、五味子、天冬、知母、陈皮、白芍、茯神、远志、干地黄、柴胡、黄连、玄参 |
相关方剂 | 竹叶石膏汤、益气舒心汤、复方益气固脱汤、玉泉丸、耆参五味汤、甘露饮、舒心汤、七仙丹、保赤定惊丹、消红汤 |
相关中成药 | 国公酒、全鹿大补丸、归元健脑片、固本咳喘颗粒、小儿咽扁颗粒、长春宝口服液、河车补丸、龙牡壮骨颗粒、杞蓉益精颗粒、益脑片 |
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或脱落,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μm;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22个,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2)取本品2g,剪碎,加三氯甲烷一甲醇(7:3)混合溶液20ml,浸泡3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冬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醇-冰醋酸(80: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麦冬原产中国,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河南、陕西(南部)和河北(北京以南)等地均有栽培。也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丛阴湿处、林下或溪旁 。
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小块根长1-1.5厘米,或更长些,宽5-10毫米,淡褐黄色;地下走茎细长,直径1-2毫米,节上具膜质的鞘。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长10-50厘米,少数更长些,宽1.5-3.5毫米,具3-7条脉,边缘具细锯齿。
花葶长6-15(-27)厘米,通常比叶短得多,总状花序长2-5厘米,或有时更长些,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苞片腋内;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最下面的长可达7-8毫米;花梗长3-4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上或近中部;花被片常稍下垂而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毫米,白色或淡紫色;花药三角状披针形,长2.5-3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较粗,宽约1毫米,基部宽阔,向上渐狭。种子球形,直径7-8毫米。花期5-8月,果期8-9月。
因此植物体态变化较大,例如叶丛的密疏,叶的宽狭4长短等有时有明显的不同;但其花的构造变化不大,尤其花被片在花盛开时仅稍张开,花柱基部宽阔,一般稍粗而短,略呈圆锥形等性状很一致,是鉴别本种的主要特征。
戊戌年岁火太过,遇二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少阴君火,煎熬津液,故患者血糖异常增高。肺为华盖,主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此案用司天麦冬汤抑火补肺而降糖消肿,体现了肺主治节、通调水道的功能。
秋冬时节,我国北方因气温偏高,雨雪偏少,且燥为秋令之气,时邪多由皮毛、口鼻进犯人体,进而犯肺,易发外感燥咳。另外,风、寒、湿诸邪均可侵犯人体,伤津化燥,故冷热刺激、季节交接时燥咳反复发作不愈。尤其在初秋因夏之余热尚存,多温燥,深秋因冬之寒气将近,多凉燥。
本案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久病不愈,营养不充,体虚不能抗邪。明·绮石的《理虚元鉴》曰“或贫贱而窘迫难堪,皆能乱人情志,伤人气血。”明·徐春甫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痨不可得而传。”均指出正虚不足之人最易感染成疾。
张磊教授在治疗肿瘤类疾病邪实阶段创立涤浊法。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去菀陈莝……疏涤五脏”之旨,基础方选择千金苇茎汤加大黄3克。千金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清脏腑热,逐瘀排脓之功效,原用于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月经先期量少,按《傅青主女科》言应属水亏火旺,然本案原以戊戌年麦冬汤疗患者咳嗽,却意外使其月经恢复正常,所谓一方解诸苦。细细思索,月经先期本有两证,一则气虚,二则血热,患者气虚为本,适逢岁火太过,月经先期自当加重,气虚火旺为其发病之根本。麦冬汤针对戊年之火运太过立方,抑火养血,补肺益气,虽未治月经而经自调,是故临证当明运气之理。
陈无择《三因方》:“戊戌之岁,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宜麦冬汤”,《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临床上只要懂得五运六气,抓住病机,往往一些疑难病症可迎刃而解。
见胃寒。
(隰草)清心肺火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须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
【本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金匮》麦门冬汤
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胃经正药,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汤泡去心,酒浸滋补。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甘,平,微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润肺清心,泻热除烦,消痰止嗽,利水生津。定肺痿吐脓,解时疾热狂。呕吐痿痹之疾,经枯乳闭之。所在有之。叶如
气微寒,味甘平,无毒,降也,阳中微阴也。阳乃肺药,微阴去肺中之伏火,火去则肺金生,金生则烦渴止,而心亦清矣,心清而神亦保安矣。惟肺金得令,则金能生水,又能强阴益精,心清神安,则气血和畅,又能治血妄行。
见胃寒。
清心润肺,止渴生津,续元气,治烦躁,化痰行水。肺痿吐脓,血热妄行,明目悦颜。虚寒泄泻者勿用。恶款冬花、苦参、青葙子、木耳。忌鲫鱼。
滋阴润肺麦冬是一味滋阴药材,在炎热夏季和燥热秋季都能食用,其润肺滋阴,常用于肺阴不足,如咳嗽、咳血、失音等病症。由于麦冬清火生津、润肺养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肺结核等均有一定疗效。清火生津麦冬
材料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做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功效治疗慢性胃炎。
可以搭配温热性材料一起泡水,推荐材料有黄芪、桂枝、大枣等。中医认为麦冬性质微寒,应用麦冬有滋阴、润肺的效果,如果觉得麦冬过于寒凉的话,可以搭配温热性材料一起泡水,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温热性材料有黄芪、桂枝
根据情况看。因为五味子、麦冬、西洋参一同泡水喝,相当于一种中药方剂,一般是用于治疗疾病以及补益机体的,正常健康的人群每天喝。反而会加重机体代谢负担,引起各种不适反应出现。但五味子、麦冬、西洋参是否能每
原料黄芪30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做法洗净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每天少量多次饮用。
材料黄芪3-5g,麦冬3-5g。1、先将黄芪和麦冬先用清水清洗一遍。2、然后准备泡水的器皿,可以用茶壶或是陶瓷杯装黄芪和麦冬。3、用烧开的水冲泡黄芪和麦冬,不能用温水或是冷水。4、泡10分钟,时间不易
材料黄芪8克、麦冬10克。泡法将黄芪和麦冬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盖5分钟即可。功效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中医上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搭配黄芪泡水可养阴生津,可用于燥咳痰
可以一起适量泡水喝。蒲公英属性寒凉,麦冬是性味偏寒的中药,从性质上来说将蒲公英和麦冬放在一起适量泡水喝并不会引起冲突,所以,日常可以将蒲公英和麦冬放在一起饮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