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名称 | 麦冬(Mài Dōnɡ) |
---|---|
英文名 | RADIX OPHIOPOGONIS |
别名 | 麦门冬、沿阶草 |
功能主治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
用法用量 | 6~12g。 |
性味 | 甘,微苦,微寒。 |
归经 | 归心、肺、胃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 , 地黄 , 人参 , 茯苓 , 当归 , 黄芪 , 黄芩 , 白术 , 熟地黄 , 五味子 , 天冬 , 知母 , 陈皮 , 白芍 , 茯神 , 远志 , 柴胡 , 干地黄 , 黄连 , 玄参 |
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μm; 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 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22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2)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1《长沙药解》:“麦冬,【本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金匮》麦门冬汤…”
2《药鉴》:“麦冬,气微寒,味甘平,无毒,降也,阳中微阴也。阳乃肺药,微阴去肺中之伏火,火去则肺金生,金生则烦渴止,而心亦清矣,心清而神亦保安矣。惟肺金得令,则金能生水,又能强阴益精,心清神安,则气血和畅,又能治血妄行。…”
3《药笼小品》:“麦冬,清肺中伏火,若燥金用之,能滋能清,最宜;兼能宁心。若肺有外邪,则不可用。复脉汤,生脉散用之,皆取其润养肺金也。…”
6《本草分经》:“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胃经正药,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7《本草易读》:“麦冬百零八,汤泡去心,酒浸滋补。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甘,平,微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润肺清心,泻热除烦,消痰止嗽,利水生津。定肺痿吐脓,解时疾热狂。呕吐痿痹之疾,经枯乳闭之 。所在有之。叶…”
8《本草求真》:“麦冬,(隰草)清心肺火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须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
人参(去芦)、丹参(微炒)、玄参(微炒)、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炒)、桔梗各五钱(15g),五味子、当归身(酒洗)、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柏子仁(炒)、酸枣仁各一两(30g),生地黄(酒洗)四两(120g)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薯蓣(山药)90克,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各30克,甘草84克,人参21克,川芎、芍药、白术、麦冬、杏仁各18克,柴胡、桔梗、茯苓各15克,阿胶21克,干姜9克,白蔹6克,防风18克,大枣100枚(为膏)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薯蓣37.5克 大黄45克 前胡23克 茯苓15克 人参15克 杏仁23克(熬,、去皮,尖)当归75克 桔梗15克 防风15克 黄芩60克 麦冬60克 甘草37.5克(炙加15克)五味子30克 干地黄75克 枣100枚 芍药30克 石膏30克(研)泽泻60克 阿胶30克(炙)白术15克。干姜30克 桂心30克 干漆23克 黄芪37.5克
吴茱萸、麦冬各三两(9克),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去心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二两(6克)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原书未着用量)
麦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芪(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 天花粉干葛各45克
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 黑参 人参(去芦头)麦冬(去心)天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 柏子仁 杜仲(姜汁炒)甘草 (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
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芪(蜜炙)、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含有附子和麦冬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37个含有附子和麦冬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黄芪和麦冬可以一起搭配使用,二者没有药物上的冲突。黄芪是补气的,有补脾益肺,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作用,麦冬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二者合用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可以用于气阴两
黄芪、西洋参、麦冬可以一起泡水喝,有补气养阴等功效,对临床上气阴两虚的病症疗效确切。如果平时出现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口干舌燥等情况,可以适当的口服以上三种药物进行调理。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利水,固表
麦冬和桔梗可以一起吃吗?麦冬和桔梗可以一起吃。共为您找到了1个麦冬和桔梗一起配伍吃的配方,包含麦冬和桔梗吃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黄芪麦冬枸杞可以一起泡水喝,三者合用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养肺等功效。其中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良药,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升阳举陷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肺气虚、自汗,容易感冒等。同时含有丰富
熟地黄和麦冬可以一起泡酒吗?熟地黄和麦冬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46个熟地黄和麦冬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熟地黄和麦冬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大黄和麦冬可以一起服用吗?大黄和麦冬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07个大黄和麦冬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大黄和麦冬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金银花,麦冬,甘草可以一起泡水喝,一般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急慢性咽喉炎见发热,咽干咽喉肿痛,咳嗽无痰之症。取此三个药清热解毒,生津润肺,利咽止咳的功效。
麦冬和陈皮可以一起泡水喝。二者合用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失眠,多梦,健忘,大便干燥,小便不利,胃胀,胃痛,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腰酸背痛,口干,口渴,口臭,心烦等症。
熟地黄和麦冬可以一起服用吗?熟地黄和麦冬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567个熟地黄和麦冬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熟地黄和麦冬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