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名称 | 麦冬(Mài Dōnɡ) |
---|---|
英文名 | RADIX OPHIOPOGONIS |
别名 | 麦门冬、沿阶草 |
功能主治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
用法用量 | 6~12g。 |
性味 | 甘,微苦,微寒。 |
归经 | 归心、肺、胃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地黄、人参、茯苓、当归、黄芪、黄芩、白术、熟地黄、五味子、天冬、知母、陈皮、白芍、茯神、远志、干地黄、柴胡、黄连、玄参 |
相关方剂 | 二冬汤、一贯煎、养阴清肺汤、天王补心丹、白花蛇酒、大补延龄膏、新加黄龙汤、大金牙酒、清金化痰汤、甘露饮 |
相关中成药 | 麝香牛黄丸、金鸣片、舒肝康胶囊、生脉胶囊、安神健脑液、人参固本丸、清心丸、玉液金丸、养阴镇静片、咳喘舒片 |
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或脱落,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μm;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22个,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2)取本品2g,剪碎,加三氯甲烷一甲醇(7:3)混合溶液20ml,浸泡3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冬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醇-冰醋酸(80: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麦冬原产中国,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河南、陕西(南部)和河北(北京以南)等地均有栽培。也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丛阴湿处、林下或溪旁 。
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小块根长1-1.5厘米,或更长些,宽5-10毫米,淡褐黄色;地下走茎细长,直径1-2毫米,节上具膜质的鞘。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长10-50厘米,少数更长些,宽1.5-3.5毫米,具3-7条脉,边缘具细锯齿。
花葶长6-15(-27)厘米,通常比叶短得多,总状花序长2-5厘米,或有时更长些,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苞片腋内;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最下面的长可达7-8毫米;花梗长3-4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上或近中部;花被片常稍下垂而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毫米,白色或淡紫色;花药三角状披针形,长2.5-3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较粗,宽约1毫米,基部宽阔,向上渐狭。种子球形,直径7-8毫米。花期5-8月,果期8-9月。
因此植物体态变化较大,例如叶丛的密疏,叶的宽狭4长短等有时有明显的不同;但其花的构造变化不大,尤其花被片在花盛开时仅稍张开,花柱基部宽阔,一般稍粗而短,略呈圆锥形等性状很一致,是鉴别本种的主要特征。
回软、检修、包装出烤房的麦冬脯应放于25℃的室内回潮24~36小时,然后进行检验和整修,去掉脯块上的杂质、斑点和碎渣,挑出煮烂的、干瘪的和褐变的不合格品另作处理,合格品用无毒玻璃纸包好装箱入库。
首诊常规辨证为胆热上扰,予柴芩温胆汤,疗效不明显。二诊考虑口苦、口干、齿衄、乏力为戊戌年岁火灼金,水气来复致四末欠温,遂用司天麦门冬汤,诸症明显缓解,血压下降,改用血府逐瘀汤后血压反而上升。可见运用司天方调整天人关系,疗效更为显着。
麦冬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用于心、肺热,咳嗽痰多,津少口渴,咽喉肿痛等病症。
司天麦冬汤方:麦冬、白芷、半夏、竹叶、钟乳、桑白皮、紫菀、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缪问《司天方论》方解:“人参益肺之气,麦冬养肺之阴。张元素谓:参味苦甘能泻心肺之火,麦冬味苦兼泄心阳,且救金且抑火,一用而两擅其长。
患者发病于2018戊戌年三之气,岁火太过,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两火叠加,灼伤肺金;又出生辛卯年三之气,阳明燥金司天,“阳明司天,燥淫所胜”,三之气阳明燥金客气当值,主气少阳相火,燥热交合,金燥火烈,肺属燥金而恶火,肺受火刑,燥气自伤,致胸闷憋气。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功能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等,现详述如下。
【本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金匮》麦门冬汤
清肺中伏火,若燥金用之,能滋能清,最宜;兼能宁心。若肺有外邪,则不可用。复脉汤,生脉散用之,皆取其润养肺金也。
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胃经正药,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汤泡去心,酒浸滋补。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甘,平,微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润肺清心,泻热除烦,消痰止嗽,利水生津。定肺痿吐脓,解时疾热狂。呕吐痿痹之疾,经枯乳闭之。所在有之。叶如
(隰草)清心肺火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须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
见胃寒。
见胃寒。
气微寒,味甘平,无毒,降也,阳中微阴也。阳乃肺药,微阴去肺中之伏火,火去则肺金生,金生则烦渴止,而心亦清矣,心清而神亦保安矣。惟肺金得令,则金能生水,又能强阴益精,心清神安,则气血和畅,又能治血妄行。
忌多喝麦冬和茯苓做为药物,要是服用过多的话,是会加重机体代谢负担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病理性变化,所以麦冬茯苓泡水不宜过多服用。忌过敏者麦冬和茯苓都有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出现过敏反应,所以无论是对麦冬过
益气养阴。五味子、麦冬、西洋参泡水喝,来自于一个著名的方剂“生脉饮”,只不过生脉饮是以人参、麦冬、五味子为原材料,而这里使用西洋参将其替代,但西洋参同人参一样,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且麦冬也是一种具有补
根据个人病情决定。麦冬是一味补阴类中药,在中医上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干咳、心烦失眠、肠燥便秘、口渴咽干的人群,如健康人群保健服用麦冬泡水喝的话,通常是一天可以泡3-5粒,而
根据情况看。因为五味子、麦冬、西洋参一同泡水喝,相当于一种中药方剂,一般是用于治疗疾病以及补益机体的,正常健康的人群每天喝。反而会加重机体代谢负担,引起各种不适反应出现。但五味子、麦冬、西洋参是否能每
麦冬是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主要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而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主要有利
材料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做法水煎服,每日2剂。适应症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功效治疗暑天汗出虚脱。
外观区别从外观上来看,玉竹的形状比较细长,它的外皮颜色是浅褐色的,一些玉竹的表层还会有一些根,口感比较细嫩可口,味道也偏向于甘甜,摸起来会比较粗糙一些。麦冬的外皮颜色就要比玉竹深一些,颜色也偏向于黄色
可以搭配温热性材料一起泡水,推荐材料有黄芪、桂枝、大枣等。中医认为麦冬性质微寒,应用麦冬有滋阴、润肺的效果,如果觉得麦冬过于寒凉的话,可以搭配温热性材料一起泡水,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温热性材料有黄芪、桂枝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