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名称 | 藿香(Huò Xiānɡ) |
---|---|
英文名 | 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
别名 |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
功能主治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
性味 | 辛,微温。①《南方草木状》:"味辛。"②《别录》:"微温。"③《珍珠囊》:"甘苦。" |
归经 | 入肺、脾、胃经。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 , 陈皮 , 茯苓 , 人参 , 白术 , 木香 , 半夏 , 厚朴 , 香叶 , 丁香 , 砂仁 , 豆蔻 , 白芷 , 苍术 , 附子 , 香附 , 当归 , 川芎 , 沉香 , 防风 |
①广藿香
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分枝对生。老茎略呈四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约4~10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毛茸较少,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粗糙,黄绿色,中央有白色髓。嫩茎略呈方形,密被毛茸,质脆易断,断面灰绿色。叶片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皱缩或破碎,两面均密生毛茸,质柔而厚。气香,浓郁,昧微苦而辛。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者为佳。
产广东。一般认为本种的品质较优。
②藿香
又名:土藿香(《滇南本草》),杜藿香。干燥全草长约60~90厘米。茎呈四方柱形,四角有棱脊,直径约3~10毫米,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毛茸稀少,或近于无毛;质轻脆,断面中央有白色髓。老茎坚硬,木质化,断面中空。叶多已脱落,剩余的叶灰绿色,皱缩或破碎,两面微具毛;薄而脆。有时枝端有圆柱形的花序,土棕色,小花具短柄,花冠多脱落,小坚果藏于萼内。气清香,味淡。以茎枝青绿、叶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辽宁等地。
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茎,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20ml,置水浴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0.5ml,上层石油醚层显黄绿色,放置后下层渐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75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出挥发油。取0.1ml挥发油加环已烷至1ml,作供试液。另取甲基黄苏丹Ⅲ制成对照液,吸取两深液点于硅胶G-CMC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茴香醛浓硫酸试液,于110℃加热3-5min,供试液色谱中与对照液色谱相应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①抗真菌作用
试管实验藿香煎剂(8~15%)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蕾香乙醚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在煎剂15%对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3%、醇浸出液于5%及水浸出液于10%等浓度时均呈抑菌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
②抗螺旋休作用
藿香水煎剂(15毫克/毫升)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将浓度增至31毫克/毫升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③对胆囊的影响
口服藿香煎剂,利用X线胆囊造影术,证明藿香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②《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
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
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1《本草撮要》:“藿香,味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快气和中.开胃止呕.以及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惟胃弱胃热而呕者忌.得滑石治暑月泄泻.…”
2《本草求真》:“藿香,(芳草)醒脾止恶宣胸止呕藿香(专入脾胃肺)。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气散用此以理脾肺之气。俾正气通而邪气除。)俾其…”
3《药笼小品》:“藿香,出交广。辛微温,入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霍乱吐泻,心腹绞痛,上中二焦邪滞。若胃家有热戒用。梗胜于叶。…”
4《本经逢原》:“藿香,辛微温,无毒。广产者良,但叶甚少。土人每以排草叶伪充,最难辨别。须于茎上择取色绿,未经霉坏者方效。发明 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
5《得配本草》:“藿香,辛、甘,微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温中快气,理脾和胃,为吐逆要药。治上中二焦邪气壅滞,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去恶气,疗水毒,除饮酒口臭。得滑石,治暑月吐泻。(加丁香,尤效。)配豆仁,治饮酒口臭。广产者…”
6《滇南本草》:“土藿香,土藿香(图缺),味辛,微温。治胃热。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如刀伤流血,去矾加龙骨少许,搽上即愈。…”
7《本草图经》:“藿香,藿香(图缺),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曝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
8《本草易读》:“藿香七十,辛,甘,微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除恶气,定霍乱。解心腹之疼痛,止脾胃之呕逆。温中开气,开胃进食。出海边国,今岭南多有之,亦多种者。二月生苗,方茎有节,中虚,叶似茄叶。洁古、东垣辈,惟用叶不用枝茎。…”
9《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藿香,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日华子云∶味辛。近世医方∶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出∶海边国,今岭南多有。…”
10《本草备要》:“藿香,宣,去恶气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藿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11《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藿香叶,藿香叶,味甘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二∶开胃口,能进食欲;止霍乱,仍除呕逆。…”
13《本草择要纲目》:“藿香,【气味】辛微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经.【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脾胃吐逆.温中快气.上焦壅热.饮酒口臭.并汤嗽之.…”
14《证类本草》:“藿香, (藿香_图缺)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臣禹锡等谨按南州异物志云∶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南方草木状云∶味图经曰∶藿香,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
15《本草乘雅半偈》:“藿香,(宋嘉 )【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核】曰∶藿香出交址、九真、武平、兴古诸国。吏民多种之,今岭南颇饶,所在亦有。二月宿根再发,亦可子种。苗似都梁。方茎业生,中…”
16《本草纲目》:“藿香,「释名」兜娄婆香。「气味」(枝叶)辛、微温、无毒。「主治」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2、暑天吐泻。用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淘米…”
17《本草择要纲目》:“藿香叶,【气味】辛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可升可降.入手足太阴经.【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脾胃吐逆为要药.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芳香之气助脾胃.…”
18《新修本草》:“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风瘾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唯疗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詹糖出晋安岑州,上真淳泽者难得,多以其皮及柘虫屎杂之,唯轻者为佳,其余无甚真伪,而有精粗耳。外国用波…”
19《本草经集注》:“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詹糖去伏尸。鸡舌、藿香治霍乱、心痛。枫香治风瘾疹痒毒。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唯治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詹糖出晋安岭州。上真淳泽者难得,多以其皮及柘虫屎…”
20《本草经解》:“藿香,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藿香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二味.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风水毒肿者.感风邪…”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①广藿香,又名:枝香。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揉之有香气。茎直立,粗壮,四棱形,密被灰黄色长柔毛,上部多分枝。叶对生,阔卵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4厘米,下部的叶较小,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沿叶脉处最多;叶柄长2~3厘米,密被灰黄色柔毛。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长2~8厘米,直径1~2厘米;萼5裂,萼筒长6~8毫米,较苞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长约8毫米,裂片4(下唇3裂),近等长,先端钝,全缘;雄蕊4,突出,花丝有髯毛;子房上位,柱头2裂。小坚果椭圆形,平滑。花期1~2月。但很少开花。
广东、云南有栽培。
②藿香,又名:排香草、野藿香。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11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叶柄长1~4厘米。轮伞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阔线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毫米,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2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于山坡或路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约占52~57%;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薁醇、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石竹烯、β-榄香烯、别香橙烯、γ-广藿香烯、β-古芸烯、α-愈创木烯、瓦伦烯、α-古芸烯、γ-毕澄茄烯、δ-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等。
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柠檬烯,以及对-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辛酮-3、辛醇-3、对-聚伞花素、辛烯-1-醇-3、芳樟醇、l-石竹烯、β-榄香烯、β-葎草烯、α-衣兰烯、β-金合欢烯、γ-毕澄茄烯、二氢白菖考烯等。我国东北产藿香风干材料,全草含挥发油0.54%,并含微量鞣质及苦味质。
藿香叶七钱(21克)、山栀子仁一钱(3克)、石膏五钱(15克)、甘草三两(90克)、防风(去芦,切,焙)四两(120克)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黄 大黄(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玄参 白术各30克 防风75克 葛根 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龙(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黄(另研)片脑(另研)各4.5克 人参90克
真蕲蛇(去皮骨并头尾各3寸,酒浸,炙取净末)4两,两头尖(系草药,出在乌鲁木齐,非鼠粪也,如不得真者,以白附子代之,其性相似,制过用)2两,真山羊血5钱,北细辛1两,龟版1两(醋炙),乌药1两,黄芪2两(蜜炙),母丁香1两(去油),乳香1两(瓦焙去油),麻黄2两,甘草2两,青皮1两,熟地黄2两,犀角8钱,没药1两(焙去油),赤芍1两,羌活1两,白芷2两,虎胫骨1对(醋炙),血竭8钱(另研),全蝎2两5钱(去毒),防风2两,天麻2两,熟附子1两,当归2两,骨碎补1两(去皮),香附1两(去净皮毛),玄参2两(酒炒),首乌2两(制),川大黄2两,威灵仙2两5钱,葛根2两5钱,沉香1两(不见火),白蔻仁2两,藿香2两,冬白术1两(土炒),红曲8钱,川萆薢1两,西牛黄2钱5分,草豆蔻仁2两,川黄连2两,茯苓2两,姜黄2两(片子),僵蚕1两,松香5钱(煮过),川芎2两,广三七1两,桑寄生1两5钱,冰片2钱5分,当门麝5钱,辰砂1两(飞净),桂心2两,天竺黄1两,地龙5钱(去土),穿山甲2两(前后4足各用5钱,麻油浸)。
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黄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芪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白术(米泔水浸,用山黄土拌,蒸九次,晒九次,去土,切片,焙干)90克 人参(去芦,人乳浸透,饭锅上蒸热)90克 白茯苓(去粗皮,水飞,去筋膜,人乳拌,饭锅上蒸,晒干)45克 橘红 山楂肉(蒸)神曲(炒)各60克 川黄连(姜汁炒)白豆蔻仁(微炒)泽泻(去毛,炒)各11克 桔梗(米泔漫,炒)真藿香(洗)甘草(蜜炙,去皮)各15克 白扁豆(炒,去壳)莲子肉(去心)各30克 薏苡仁(淘净,炒)90克 干山药(炒)麦芽面(炒)芡实(净肉炒)各45克
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藿香、莲子、厚朴、缩砂、麦芽、神曲。
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 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去土) 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屑(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另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一两.酥炙)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天麻(二两)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甲(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香附(一两) 白豆蔻(一两) 骨碎补(一两) 黄连(二两) 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一两) 金箔(为衣)
谷芽15g,麦芽15g,神曲9g,焦鸡内金9g,焦山楂9g,陈皮9g,枳壳6g,苏梗6g,桔梗6g,莱菔子9g,佩兰9g,藿香6g,甘油6g。
飞滑石十五两(450克)、淡黄芩十两(300克)、绵茵陈十一两(33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川贝母五两(150克)、木通五两(150克)、藿香四两(120克)、连翘四两(120克)、白豆蔻四两(120克)、薄荷四两(120克)、射干四两(120克)
石斛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吗?石斛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石斛和广藿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石斛和广藿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秦艽和广藿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秦艽和广藿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莲子和广藿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5个含有莲子和广藿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莪术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吗?莪术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个莪术和广藿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莪术和广藿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橘红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吗?橘红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橘红和广藿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橘红和广藿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石斛和广藿香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石斛和广藿香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琥珀和广藿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1个含有琥珀和广藿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地骨皮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吗?地骨皮和广藿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地骨皮和广藿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地骨皮和广藿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橘红和广藿香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橘红和广藿香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地骨皮和广藿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4个含有地骨皮和广藿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