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或褐翅红娘子H. philaemata Fabricius 的干燥虫体。7~8月捕捉,一般在清早露水未干前,红娘子翅湿不能飞起,用手捕捉。因活的红娘子能发出一钟类似巴豆粉的气味,故在捕捉时最好戴上手套及口罩,以免刺激皮肤及粘膜,还要防止刺激眼睛。或用蝇拍打落,用竹筷夹入布袋内。连布袋放入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
名称 | 红娘子(Hónɡ Niánɡ Zǐ) |
---|---|
英文名 | Huechys sanguinea |
别名 | 红娘、红女、红姑娘、么姑虫、灰花蛾、花大鸡、山鸡腰、红盖虫 |
功能主治 | 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用于血瘀经闭,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 |
用法用量 | 0.5~1分。外用适量。 |
性味 | 苦,平。有毒。 |
归经 | 《纲目》:"厥阴经。" |
常用配伍 | 斑蝥、没药、当归、茴香、麝香、硇砂、黄连、乳香、血竭、轻粉、地龙、青娘子、红花、丁香、朱砂、硫黄、狗脊、水蛭、甘草、陈皮 |
相关方剂 | 拨云膏、定痛接骨紫金丹、梅毒药酒、发背膏、消核散、破经丸、金沉膏、救生丹、通窍解毒汤、秘传宁痒散 |
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头黑臂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翅黑棕色,质脆易破碎。胸部棕黑色,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可见有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剖开后可见体内呈淡黄色。气微臭,以身干、翅黑、腹红、色鲜艳、完整不碎、新鲜者为佳。
将虫体去头、足、翅翼,用米同炒至老黄色,然后筛去米即得。
体虚及孕妇禁服。
分布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河北等地;以湖南、河南产量较大。
形似蝉而小,体长15~25毫米,宽约5~7毫米。头部及胸部均呈黑色,唇基朱红色。头部两侧有复眼,大而突出,杂有黑褐色的斑块;触角1对,位于复眼间的前方。前胸背板前狭后宽,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两侧有2个大形斑块,呈朱红色;雄虫在后胸腹板两侧有鸣器。翅2对,长大,胶质,前翅黑色,后翅褐色,有光泽,翅脉黑褐色,明显。足3对,黑褐色,健壮。腹部血红色,基部黑色;雌虫有黑褐色的产卵管。
多生于丘陵地带,成虫栖息于低矮树丛中,不能高飞;若虫生活于未开垦的砂质土壤中。
红娘子含斑蝥素等,又含蜡、脂肪油及红、黑2种色素。樗鸡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