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除去皮屑,杂质。
名称 | 鹤虱(Hè Shī) |
---|---|
英文名 | Common Carpesium Fruit |
别名 | 鹄虱(《唐本草》),鬼虱(《本草崇原》),北鹤虱(《中药志》)。 |
功能主治 | 杀虫。治虫积腹痛。①《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②《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③《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④《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疑气滞,杀虫。"⑤《岭南采药录》:"疗恶疮,解蛇毒,均捣敷。"⑥《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蛲虫、蛔虫之驱除剂。"⑦《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
性味 | 苦辛,平,有毒。①《唐本草》:"昧苦,平,有小毒。"②《纲目》:"苦辛,有小毒。"③《医林纂要》:"苦辛,温。" |
归经 | 《木经逢原》:"入厥阴肝经。" |
常用配伍 | 槟榔、雷丸、芜荑、使君子、黄连、陈皮、木香、芦荟、大黄、当归、麝香、胡黄连、贯众、甘草、白矾、雄黄、青黛、朱砂、三棱、莪术 |
相关方剂 | 干漆散、朱砂沉香丸、梅毒药酒、斧槌丸、鹅琅丸、参燕百补丸、姜黄汤、青黛散、集效丸、雷丸散 |
相关中成药 | 化积口服液、化虫丸、杀虫丸、化积颗粒、小儿消积化虫散 |
干燥果实呈圆柱状,细小,长约3~4毫米,宽不达1毫米,无毛,表面黄褐色,有多数纵棱及沟纹,顶端收缩呈线状短喙,先端有灰白色的环状物。横断面类圆形,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微苦,尝之有粘性。以粒匀、充实、尝之有粘性者为佳。
①天名精子有驱虫作用。1%天名精子酊5滴加入生理食盐水25毫升中,加温37℃再放入犬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
②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一种从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故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则尚未确定。在动物试验中(离体豚鼠、大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离体蛙心等),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还含黄酮类,据云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和抑制呼吸,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及未孕子宫。也有报告,其提取物(可能为叶)对已孕或未孕的猫、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有扩张冠状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与柯柯碱相似。其变种的种子中提出的精油,对麻醉犬小量可短暂的降低血压而不影响呼吸,大量则能导致持久性的降压并抑制呼吸。此精油对蛙心、在位犬心有直接抑制作用;对大鼠无镇痛作用,但却能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它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蛙),有轻度的保护作用;它能松弛离体大鼠及兔小肠、大鼠子宫平滑肌;在离体蛙横纹趴标本上,它能降隔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
东北鹤虱的果实,试管内对蚯蚓、猪蛔虫、水蛭均有杀虫作用;10%鹤虱酒精提取物1毫升于试管内对猪蛔头部作用不明显,须加入25毫升才能使之挛缩停止。50%及25%浓度的鹤虱液体外实验,20小时后仅有少数的鼠蛲虫死亡。
鹤虱有毒;孕妇禁用。
主产河南、山西、贵州。陕西、甘肃,湖北等地亦产。
天名精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无毛。叶互生;下部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cm,宽5-8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面有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上部叶片渐小,长圆形,无柄。头关花序多数,沿茎枝腋生,有短梗或近无梗,直径6-8mm,平立或梢下垂;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先端尖,有短柔毛,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先端圆钝,无毛;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丝状,3-5齿先端有短喙,有腺点,无冠毛。药期6-8月,果期9-10月。
天名精果实中含有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台物。
野胡萝卜果实含挥发油约2%,中含细辛醚、甜没药烯、巴豆酸、细辛醛。北高加索产Daucus carota种子含挥发油约2%,中含牻牛儿醇约30%,l-香桧烯20%,一种多氢薁类二环倍半萜7.7%,β-蒎烯等。亦有谓牻牛儿醇乙酸酯是野胡萝卜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量可达50%。不同产地野胡萝卜果实挥发油的成分的变异很大,其中尚可以有芳樟醇、α-蒎烯、柠檬烯、佛手柑油烯、胡萝卜烯、榄香脂素、α-姜黄烯、莰烯、α-松油烯、松油烯-4-醇、α-松油醇、龙脑乙酸酯、γ-癸内酯、β-芹子烯、α-古芸烯、香豆精、胡萝卜醇、胡萝卜次醇等。另有谓培植胡萝卜果实含挥发油0.6~2.1%,中含胡萝卜次醇9~63%,牻牛儿醇乙酸酯0~48%,环氧二氢齐墩果酸2.5~20%。野胡萝卜果实中尚含黄酮类、糖、季铵生物碱(可能是乙酰胆碱)、氨基酸、胡萝卜苦甙、甾醇和扩张冠状血管的成分。
窃衣果实含挥发油1.4%。挥发油中主含毕澄茄烯和窃衣烯。又含油约10%,其中脂肪酸有洋芫荽子酸、油酸、亚油酸等。又谓含窃衣醇、窃衣醇酮。种子含窃衣素。
东北鹤虱种子含油量19.48%。
南鹤虱又名野胡萝卜子。载《救荒奉草》。系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鹤虱又名鹄虱、鬼虱、为双子叶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鹤虱性平,味苦辛,有毒。据分析,果实中含有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合物,具有杀虫、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杀灭阴道滴虫,并治虫积腹痛。市场上有以伞科植物破子草(又名小窃衣、大叶山胡萝卜)的干燥果实冒充鹤虱,使用时注意鉴别。
鹤虱为少常用中药。原名天名精。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杀虫解毒、调逆、消积的功能。用于脏腑诸虫、心腹痛、小儿疳积、恶疮、大便出血等病症。
味苦、气平。有小毒。平原旷野俱有,茎圆一二尺高。叶皱大仿佛紫苏,花白黄俨若甘菊。八月结子,粒细而尖。任收研散为丸,大能杀虫追毒。蛔蛲虫咬心腹卒痛者,肥肉汁调下即安;砒霜毒吞肠胃未裂者,浓汁送下立吐。
苦平,杀五脏虫,治蛔痛。
即天名精子辛、苦,凉。有小毒。治虫咬心腹攻痛之要药,止疟疾,消痰气。捣末,拌淡醋,治虫痛攻心。捣末,和肥肉汁,治虫痛。怪症∶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用鹤虱末五钱,水调服之。
气味苦辛,有小毒。主治蛔蛲虫。(《唐本草》附。)鹤虱得天日之精气在上,故主杀阴类之蛔蛲。
天名精实也。辛,苦,有小毒。杀五脏诸虫,疗心腹虫痛。蛔咬心痛,时发时止,痛则面白唇红是也。用鹤虱蜜丸豆大,每蜜汤四十丸。(验方第一.)小儿蛔咬心痛,鹤虱为末,以肥猪肉汁下之。(第二。)大肠虫出,鹤虱为
味苦,平,有大毒。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新附)
苦平,无毒。发明鹤虱入厥阴肝经,善调逆气,能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方中最要药。《录验方》疗蛔攻心痛,一味丸服。小儿虫痛亦单用鹤虱研末,肥肉汁服,其虫自下。药肆每以胡萝卜子代充,不可不辨。??隰草部辛苦寒
味苦,平,有小毒。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别本》注云主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之立瘥。出波斯者为胜。日华子云∶凉,无毒。杀五虫,止疟敷恶疮。韦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于杂方内见,合服之便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