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名称 | 茯神(Fú Shén) |
---|---|
英文名 | Indian Bread with Pine, Tuckahoe with pine |
别名 | 茯神木,伏神 |
功能主治 | 宁心,安神,利水。主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
性味 | 甘、平。 |
归经 | 入心、脾经。①《药品化义》:"入心、脾二经。"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大阴脾经。"③《要药分剂》:"入心经,兼入肝经。" |
常用配伍 | 人参、甘草、远志、地黄、当归、麦冬、防风、白术、黄芪、茯苓、白芍、熟地黄、黄连、酸枣仁、干地黄、五味子、柏子仁、羚羊角、龙齿、附子 |
相关方剂 | 神效活络丹、安神定志丸、加减温胆汤、肉苁蓉丸、助眠交泰汤、温脏钩藤膏、千金保命丹、地黄生姜煎丸、大定心丸、二术救痹饮 |
相关中成药 | 补心丸、珠珀猴枣散、锁精丸(锁精丹)、锁精丸、参乌健脑胶囊(抗脑衰胶囊)、眠安康口服液、抗脑衰胶囊、抗衰灵口服液、天智颗粒、羚羊角散 |
朱茯神:取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茯神外面粘满朱砂为度,然后晾干。(每茯神100斤,用朱砂30两)
1.看形状,真的茯神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不但质坚实,具粉质,而且切断的松根呈棕黄色横断面可见年纹理。
2.闻气味,真的茯神气微 味淡 ,以肉厚实、松根细小者为佳。
3.假品很多都是用淀粉制作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用碘水滴在其表面,假的会遇碘水变蓝色,真的不会变色。
置干燥处。防潮。
①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
②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杨氏家藏方》茯神丸)
③治虚劳烦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参各一两,酸枣仁(炒,去皮,别研)五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茯神汤)
【名家论述】①《纲目》:"《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②《本草经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③《药品化义》:"茯神,其体沉重[方剂汇www.fane8.com],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
1.《纲目》:《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2.《本草经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3.《药品化义》:茯神,其体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
4.《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5.《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
6.《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湿。
生于松树根上。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厘米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克。外面有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料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厘米,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毫米,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毫米,中缘常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微米×(3~3.5)微米。
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马间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治五脏。恶白蔹,
茯苓,味甘、淡,气平,降也,阳中阴也,无毒。有赤、白二种,白者佳,亦可用入心、脾、肺、肝、肾五脏,兼入膀胱、大小肠、膻中、胃经。助阳,利窍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脐,除湿行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
阳也,味甘。无毒。《珍》云∶治风眩心虚,非此不能安。《药性论》云∶君,主惊痫,安神定志,补虚乏。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便不利者。
气温,味甘,无毒。阳也,专理心经,善补心血。止恍惚惊悸,治恚怒健忘。开心益智,安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五劳口干,止惊悸,疗风眩风虚,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肠不利,加而用之。神木即茯神心内木,疗毒风筋挛,心神惊掣,治脚气痹痛。
气味甘平。专理心经,补心气虚乏,疗风眩心虚。开心益智,止惊悸,虚人小肠不利者,加而用之。治心病必用茯神。洁古云: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亦未尝不治心病也。(濒湖)茯苓是古松流肪入地,久得霜露泉壤
主治与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安魂养神,疗心虚惊悸。黄松节即茯神心木,疗筋挛偏风心掣健忘。
气平味甘,无毒。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茯神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平味和,降中有升,阴也
1.肾虚寒患者。茯苓和茯神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肾虚寒者食用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出现滑精的症状。2.小便不禁者。茯苓和茯神有利水的作用,小便不禁者食用会加重病情。3.口干咽燥者。口干咽燥者大多是由于肝肾阴虚
利水渗湿茯神与茯苓都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可以利尿和消除水肿,经常性水肿者可以常食用茯苓、茯神,能有效改善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的症状。宁心安神茯苓、茯神有镇静的作用,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起到安神的功
茯苓是干燥的菌核入药,茯神是茯苓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茯苓和茯神的性味、功效基本相同,都有利水消肿、渗湿止泻、健脾安神的作用。都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以及脾虚湿盛所致的脾虚体倦
茯苓性平、味甘淡,是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入心、脾、肾经,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宁心安神的功效。茯神是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抱有松根的部分,性味和茯苓相似,茯神入心之效更多,宁心安神的作用强于茯苓,而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