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名称 | 丁香(Dīnɡ Xiānɡ) |
---|---|
英文名 | FLOS CARYOPHYLLI |
别名 | 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 |
功能主治 |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
用法用量 | 1~3g。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归脾、胃、肺、肾经。 |
常用配伍 | 木香、甘草、陈皮、豆蔻、人参、白术、沉香、附子、茯苓、麝香、干姜、藿香、当归、半夏、肉豆蔻、槟榔、砂仁、厚朴、生姜、青皮 |
相关方剂 | 平胃丸、夺命返魂散、紫苏丁香丸、人参附子汤、经进丁香调气汤、乳吮散、大固肠丸、一擦灵酒、麝香三棱丸、再造丸 |
相关中成药 | 和胃整肠丸、七十味松石丸、透骨镇风丸(透骨镇风丹)、爱维心口服液、人参再造丸、透骨镇风丸、参茸鞭丸、丹皮酚软膏、风湿止痛丸、海马强肾丸 |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1) 本品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侧散有2~3 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 150~200 μm;其下有 20 ~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粉末暗红棕色。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 副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 4~26μm,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 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 含16μl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置阴凉干燥处。
不宜与郁金同用。
治癣: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天后症状即见消退,2天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病史较长或曾经其它癣药治疗而不能控制者,则于治疗后2~3天症状才开始消退,一般经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复发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皮肤霉菌病共31例,结果8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药后3~7日痒感减轻,炎症减退,落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治疗期中如中断用药,效果多不明显或无效。疗效与病原苗未见明显关系,曾对6例治愈患者进行短期随访,1例于1个月后复发,6例经2~12月观察未见复发。
1.《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
2.《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方剂汇www.fane8.com],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NIW。3.《本草经疏》:丁香,其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者,盖脾胃为仓凛之官,饮食生冷,伤于脾胃,留而不去,则为壅塞胀满,上涌下泄,则为挥霍撩乱,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则霍乱止而壅胀消矣。齿疳者,亦阳明湿热上攻也,散阳明之邪,则疳自除。疗风毒诸肿者,辛温散结,而香气又能走窍除秽浊也。4.《本草通玄》: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5.《本草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直中阴经之病,最宜用之,但不可用之于传经之伤寒也。6.《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肉桂温能发表,丁香温能和胃。7.《药性论》:治冷气腹痛。《海药本草》:主风疳GUI,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8.《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9.《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10.《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11.《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12.《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13.《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14.《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15.《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栽培和野生于热带地区。原产于非洲摩洛哥,现我国广东也有种植。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细长,向上渐短;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下延至柄,全缘。秋季开花,花有浓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红色,管状,先端4浅裂,裂片三角形,肥厚;花冠白色稍带淡紫,基部管状,较萼稍长,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子房下位,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1.5(~2.5)厘米,直径5~8(~12)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数粒,长方形。
花蕾(公丁香)含挥发油(即丁香油)14~20%,油中含丁香酚(eugenol)78~95%、乙酰丁香酚(acetyl eugenol)约3%及少量的丁香烯(caryophyllene)、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此外,尚含齐墩果酸、鞣质、脂肪油及腊。果实(母丁香)含挥发油2~9%。
白丁香又名雀苏、雄雀矢、青丹、麻雀粪。载《雷公炮炙论》。系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linnaeus)的粪便。全年可收。去净泥土或杂质,晒干。
丁香又称丁子香、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芳香浓烈,沁人心肺,通常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色转为鲜红色时采收,其性温,味辛,入胃、脾、肾经,既可做为高级香料,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丁香又名丁子香、雄丁香、支解香。载《药性论》。系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小儿尿床:丁香和肉桂等量,也可以用单味的药,研成细末,调成膏饼,贴在肚脐眼(神阙穴)上,晚上用药1贴/日,连续用3~7次。牙痛:公丁香10粒,研成粉末,牙痛时将药末纳入牙缝中,一般数秒即能止痛,重者连续用2~3次。脚癣:丁香适量研末,撒于患趾脚缝内,或将丁香用75%酒精浸泡后外涂。口腔溃疡:丁香9~15g,打碎,装入瓶中,以冷水浸过药面,经约4小时后,取药液涂于口腔溃疡表面,6~8次/日。(李韦)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鸡舌香、公丁香干燥果客为母丁香丁香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傅青主女科》有云:“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於肠胃,则气逆呕吐而不下食也,也有痰气入胃,胃口不清而调者。”方用温胃丁香散2剂。李君陪堂嫂至,见其身体清瘦,目光黯淡,面黄乏力;诊其脉,虚而无力,唯右关脾胃脉滑数,舌质淡,苔薄黄。
消积.苦温微毒.治疝瘕积胀癖.及目翳弩肉.痈疽疮疖.咽噤齿龋.(时珍曰∶雀食诸谷、皆易消化、故所治诸证、皆取其能消烂之义也.)阴人使雄.阳人使雌.腊月采得.去两畔附着者.钵中研细.以甘草水浸一宿.去水
燥,暖胃,补肾辛温纯阳。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治胃冷壅胀,呕哕呃逆(丹溪曰∶人之阴气,以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为胃寒,用丁香、柿蒂,不能清痰利气,惟助火而已。
辛温纯阳,入肺胃而温中散滞,为胃虚冷呃专药。小者,名公丁香,可供食料,不剂。
治女人带下,利小便,去目中白膜,溃痈肿。味甘、咸,气温、平,无毒。直立者为母丁香,良。即瓦雀粪。
《日华子》云∶“治口气。”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治胃寒及脾胃冷气不和。有大者名母丁香,气味尤佳。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内阴中,主阴冷病,中病便已。
(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气味〕辛温无毒,纯阳,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须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肾四经。主口气腹痛,霍乱反胃,鬼疰蛊毒,及肾气奔豚气,壮阳暖腰膝,疗冷气,杀酒毒,消?癖,除冷劳。有大如山茱萸者,名母丁香,气味尤佳。按∶丁香辛温走肺部,甘温走脾胃。肾者,土
(宋《开宝》)(校正:并入《别录》鸡舌香)【释名】丁子香(《嘉祐》)鸡舌香(〔藏器曰〕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禹锡曰〕按(《
调理肠胃丁香中含有丁香油、丁香酚等成分,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肠道消化,丁香搭配金银花泡水,有保护脾胃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还能用于治疗胃寒、胃溃疡等疾病。抗菌消炎金银花有抗菌消
对于一般人而言丁香茶可以长期喝。丁香茶是养胃的,可以经常喝,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不要喝得太浓,不要大剂量的喝,根据自己的口味,身体情况适当的喝就行。
丁香金银花茶材料丁香、金银花。做法1、将丁香、金银花洗净,放入茶杯中;2、注入沸水,盖上杯盖;3、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能一起泡水。金银花又称“双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等症状,而丁香清香怡人,花蕾和果实可以入药,性温、味辛,有温脾胃、降逆气的作用,两者药效
丁香叶泡茶可以起到温胃散寒除湿的作用,适合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呕吐者、口臭者。而如果是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热性病及阴虚内热者忌食。
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将丁香茶反复冲泡,泡到没有味道为止。丁香茶是用中药材丁香进行冲泡的茶水,中医认为丁香性温、味辛,喝丁香茶具有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的功效,经常喝丁香茶有暖胃、养胃的作用,丁香茶是中药茶
临床药用丁香的剂量一般是1-3克,而日常用丁香泡茶的话建议用1-2克干品即可,此外,蒲公英泡茶由于其自身的寒性也是不宜频繁和大剂量服用的,常规用量服后偶见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而大剂量服用
每天喝3~5克,长期坚持可以起到效果。丁香茶的主要原料为丁香花、叶,中医认为丁香茶性温、味辛,应用丁香茶具有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的功效,常喝丁香茶可以起到暖胃、养胃的作用,而且丁香中含有大量的丁香油和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