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名称 | 沉香(Chén Xiānɡ) |
---|---|
英文名 |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
别名 | 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
功能主治 |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
用法用量 | 1.5~4.5g,入煎剂宜后下。 |
性味 | 辛、苦,微温。 |
归经 | 归脾、胃、肾经。 |
常用配伍 | 木香 , 甘草 , 人参 , 附子 , 丁香 , 茯苓 , 陈皮 , 当归 , 白术 , 槟榔 , 豆蔻 , 地黄 , 茴香 , 牛膝 , 麝香 , 砂仁 , 香附 , 半夏 , 青皮 , 黄芪 |
本品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刷净,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1) 本品横切面: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棕色树脂。导管圆多角形,直径42~128μm,有的含棕色树脂。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μm,壁稍厚,木化。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2) 取[浸出物]项下醇溶性浸出物,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 滴与香草醛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国产沉香煎剂对人体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及福氏杆菌,亦有强烈的抗菌效能。
2.本品挥发油成分有麻醉、止痛、肌松作用。
3.尚有镇静、止喘作用:沉香的水煮液和水煮醇沉液能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的自主收缩;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小鼠腹腔注射沉香水煮醇沉液0.2ml(2g生药/ml),能使新斯的明(腹腔注射0.1ml相当2.5×10(-8)g/ml)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减慢,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可使麻醉猫注射乙酰胆碱后肠管收缩幅度减少,蠕动减慢,这些作用可能是沉香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
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
③《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脚气上冲: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爁)一百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局方》沉香降气丸)
②治阴虚肾气不归原: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务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汇言》)
③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鸡峰普济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梅、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济生方》四磨汤)
⑤治胸中痰热,积年痰火,无血者:半夏曲八两(用姜汁一小杯、竹沥一大盏制),黄连二两(姜汁炒),木香一两,沉香二两。为细末,甘草汤泛为丸。空心淡姜汤下二钱。(《张氏医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沉香(锉)一两,青橘皮、陈橘皮(并汤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实(锉,炒)、荜澄茄(炒)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入葱白一握,煎至半盏,去滓热服。(《圣济总录》沉香丸)
⑦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钱。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汤下。(《活人心统》)
⑧治大肠气滞,虚闭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当归、枳壳、杏仁泥、肉苁蓉各三钱,紫菀一两,水煎,和沉香汁服。(《方脉正宗》)
⑨治胞转不通,或过忍小便所致,当治其气则愈,非利药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钱。为末。白汤空腹服之,以通为度。(《医垒元戎》)
1《名医别录》:“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詹糖伏尸.鸡舌藿香治霍乱、心痛.枫香治风瘾疹痒毒.…”
2《本草求真》:“沉香,(香木)降气归肾沉香(专入命门。兼入脾)。辛苦性温。体重色黑。落水不浮。故书载能下气坠痰。气香能散。故书载能入脾调中。色黑体阳。故书载能暖精壮阳。是以心腹疼痛。噤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气痢气淋。…”
3《本草备要》:“沉香,重,宣,调气,补阳辛苦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东垣曰∶上至天,下至泉,用为使,最相宜)。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
4《本草易读》:“沉香二百七十八,沉水下者上,半沉者次之。磨汁用或研粉干之。辛,苦,微温,无毒。下气补肾,益精壮阳。除恶气而定霍乱,暖腰膝而止转筋,解麻痹而泻。生天竺国。皮青色,叶似橘,经冬不凋。海南、交、广亦有之。有青桂、鸡骨、马蹄…”
5《本草新编》:“沉香,沉香,味辛,气微温,阳也,无毒。入命门。补相火,抑阴助阳,养诸气,通天彻地,治吐泻,引龙雷之火下藏肾宫,安呕逆之气,上通于心脏,乃心肾交接之妙品。又温而不热,可常用以益阳者也。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
7《药笼小品》:“沉香,辛甘温。能下气,理痰调中。治心腹痛,噤口毒痢。气虚下陷,切勿沾唇。入汤剂磨汁,入丸散镑曝燥磨,忌火。…”
8《本草择要纲目》:“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凡使沉香.须要不枯.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欲入丸散.以纸裹置怀中待燥研之.或入乳钵以水磨粉晒干亦可.若入…”
9《本草思辨录》:“沉香,肾中阳虚之人,水上泛而为痰涎,火上升而为喘逆。沉香质坚色黑而沉,故能举在上之水与火,悉摄而返之于肾。其气香性温,则能温肾以理气,即小便气淋,大肠虚闭,亦得以通之,而要非以宣泄为通也。沉香之用以气,虽功…”
10《本草衍义》:“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岗岭相接,千里不绝。叶如冬青,大者合数人抱。木性虚柔,山民或以构茅庐,或为桥梁,或为饭甑尤佳。有香者,百无一二。盖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沉,或为煎,或…”
11《本草从新》:“沉香,宣、调气、重暖肾.辛苦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怒则气上、能平肝下气.)能降亦能升.故能理诸气而调中.(东垣曰∶上至天、下至泉、用与使、最相宜.)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
12《汤液本草》:“沉香,气微温,阳也。《本草》云∶治风水毒肿,去恶气;能调中壮阳,暖腰膝;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止转筋吐泻。东垣云∶能养诸气,上而至天,下而至泉。用为使,最相宜。《珍》云∶补…”
13《雷公炮炙论》:“沉香,雷公云∶沉香凡使,须要不枯者,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也;半沉者,次也。夫入丸散中用,须候众药出,即入,拌和用之。…”
14《本草图经》:“沉香,沉香(图缺)、青桂香、鸡骨香、马蹄香、栈香,同是一本,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惟海南诸国及交、广、崖州有之。其木类椿、榉,多节,叶似橘,花白,子似槟榔,大如桑椹,紫色而味辛,交州人谓之蜜香。欲取之,先断其积…”
15《证类本草》:“沉香, (沉香_图缺)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陶隐居云∶此香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药。唯疗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唐本注云∶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等,同是一树,叶似桔叶,…”
16《本草经解》:“沉香,气微温.味辛.无毒.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沉香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沉香辛温而香燥.入肝散风.入肺行水.所以疗风水毒肿…”
17《本草经集注》:“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詹糖去伏尸。鸡舌、藿香治霍乱、心痛。枫香治风瘾疹痒毒。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唯治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詹糖出晋安岭州。上真淳泽者难得,多以其皮及柘虫屎…”
18《本草乘雅半偈》:“沉香,(别录上品)【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主风水毒肿,去恶气。【核】曰∶出天竺,及海南诸国,今岭南州郡悉有,傍海处尤多。奇干连枝,岗岭相接。材理虚柔,凌冬不凋。皮膜作纸,沾水易烂。小者拱抱,大者数围…”
19《新修本草》:“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风瘾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唯疗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詹糖出晋安岑州,上真淳泽者难得,多以其皮及柘虫屎杂之,唯轻者为佳,其余无甚真伪,而有精粗耳。外国用波…”
20《本草分经》:“(和)沉香,辛苦温,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温中,平肝下气而坠痰涎,降而能升,故又理气调中,阴虚者勿用,磨汁服。…”
生态环境:1.野生或栽培于热带地区。
2.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有少量栽培。
资源分布:1.国外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我国热带地区有引种。
2.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①沉香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幼枝被绢状毛。叶互生,稍带革质,椭圆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5~9厘米,先端渐尖,全缘,下面叶脉有时被亚绢状毛;具短柄,长约3毫米。伞形花序;无梗,或有短的总花梗,被绢状毛;花白色,与小花梗等长或较短;花被钟形,5裂,裂片卵形,长0.7~1厘米,喉部密被白色绒毛的鳞片10枚,外被绢状毛,内密被长柔毛,花冠管与花被裂片略等长;雄蕊10,着生于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较长;子房上位,长卵形,密被柔毛,2室,花柱极短,柱头大,扁球形。蒴果倒卵形,木质,扁压状,长4.6~5.2厘米,密被灰白色绒毛,基部有略为木质的宿存花被。种子通常1枚,卵圆形,基部具有角状附属物,长约为种子的2倍。花期3~4月。果期5~6月。
野生或栽培于热带地区。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国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
②白木香(《南越笔记》),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儿香(《纲目拾遗》),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小枝和花序被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疏毛,后渐脱落,光滑而亮;叶柄长约5毫米,被柔毛。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花梗被灰白色绒毛,小花梗长0.5~1.2厘米,被灰白色绒毛;花黄绿色,被绒毛;花被钟形,5裂,矩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钝圆,花被管喉部有鳞片10枚,密被白色绒毛,长约5毫米,基部连合成一环;雄蕊10,花丝粗壮;子房卵形,密被绒毛。蒴果倒卵形,木质,扁压状,长2.5~3厘米,密被灰白色毛,基部具稍带木质的宿存花被。种子棕黑色,卵形,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种子基部延长为角状附属物,红棕色,长达2厘米,上部扩大。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有少量栽培。分布广东、广西、台湾。
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经皂化后蒸馏,得挥发油13%,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氢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黄 大黄(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玄参 白术各30克 防风75克 葛根 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龙(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黄(另研)片脑(另研)各4.5克 人参90克
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各等分
赤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茯神(去木)陈皮(去白)麦冬(去心)各30克 沉香(不见火)甘草(炙)槟榔各15克
真蕲蛇(去皮骨并头尾各3寸,酒浸,炙取净末)4两,两头尖(系草药,出在乌鲁木齐,非鼠粪也,如不得真者,以白附子代之,其性相似,制过用)2两,真山羊血5钱,北细辛1两,龟版1两(醋炙),乌药1两,黄芪2两(蜜炙),母丁香1两(去油),乳香1两(瓦焙去油),麻黄2两,甘草2两,青皮1两,熟地黄2两,犀角8钱,没药1两(焙去油),赤芍1两,羌活1两,白芷2两,虎胫骨1对(醋炙),血竭8钱(另研),全蝎2两5钱(去毒),防风2两,天麻2两,熟附子1两,当归2两,骨碎补1两(去皮),香附1两(去净皮毛),玄参2两(酒炒),首乌2两(制),川大黄2两,威灵仙2两5钱,葛根2两5钱,沉香1两(不见火),白蔻仁2两,藿香2两,冬白术1两(土炒),红曲8钱,川萆薢1两,西牛黄2钱5分,草豆蔻仁2两,川黄连2两,茯苓2两,姜黄2两(片子),僵蚕1两,松香5钱(煮过),川芎2两,广三七1两,桑寄生1两5钱,冰片2钱5分,当门麝5钱,辰砂1两(飞净),桂心2两,天竺黄1两,地龙5钱(去土),穿山甲2两(前后4足各用5钱,麻油浸)。
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黄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芪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各等分
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肚杂洗净人原汤熬膏,和药末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捣不成丸,加炼蜜)人参 白术(炒)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芪(蜜炙)天冬 麦冬 枸杞子 杜仲(盐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药(炒)芡实(炒)菟丝(制)五味子 锁阳(酒拌蒸)肉苁蓉 破故纸(酒炒)巴戟天肉 葫芦巴(酒拌蒸)川续断 覆盆子(酒拌蒸)楮实子(酒拌蒸)秋石 陈皮各500克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 青盐各250克
生白芍42克 片姜黄33克 蔻仁 厚朴(姜制)各15克 枳壳(麸炒)延胡索(醋制)各27克 茯苓(去皮)30克 陈皮 广木香 砂仁各21克 沉香27克 川楝子(酒蒸)45克
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补骨脂)(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川楝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肉桂(去皮)半两,黑锡(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二两
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 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去土) 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屑(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另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一两.酥炙)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天麻(二两)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甲(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香附(一两) 白豆蔻(一两) 骨碎补(一两) 黄连(二两) 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一两) 金箔(为衣)
甘草和沉香可以一起泡水喝吗?甘草和沉香可以一起泡水喝。共为您找到了3个甘草和沉香一起配伍泡水喝的配方,包含甘草和沉香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甘草和沉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57个含有甘草和沉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茯苓和沉香可以一起泡酒吗?茯苓和沉香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13个茯苓和沉香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茯苓和沉香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甘草和沉香可以一起服用吗?甘草和沉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458个甘草和沉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甘草和沉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甘草和沉香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445个含有甘草和沉香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甘草和沉香可以一起泡酒吗?甘草和沉香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10个甘草和沉香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甘草和沉香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当归和沉香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41个含有当归和沉香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当归和沉香可以一起服用吗?当归和沉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380个当归和沉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当归和沉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茯苓和沉香可以一起服用吗?茯苓和沉香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396个茯苓和沉香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茯苓和沉香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陈香化气片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较好,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沉香化气片,是有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的中药。多用于肝胃气滞导致的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等症状的治疗。服用本药可能会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身倦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