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名称 | 苍术(Cānɡ Shù) |
---|---|
英文名 | RHIZOMA ATRACTYLODIS |
别名 | 赤术、枪头菜 |
功能主治 |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
用法用量 | 3~9g。 |
性味 | 辛、苦,温。 |
归经 | 归脾、胃、肝经。 |
常用配伍 | 甘草 , 陈皮 , 茯苓 , 川芎 , 当归 , 厚朴 , 白术 , 半夏 , 防风 , 羌活 , 白芷 , 香附 , 人参 , 黄芩 , 木香 , 地黄 , 黄柏 , 枳壳 , 白芍 , 柴胡 |
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4~9cm,直径1~4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香气较淡,味辛、苦。
苍术: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麸炒苍术:取苍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本品呈类圆形或条形厚片,灰屑不得过3% (附录Ⅸ B)。
(1) 本品粉末棕色。草酸钙针晶细小,长5~30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纤维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至40μm,壁甚厚,木化。石细胞甚多,有时与木栓细胞连结,多角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直径20~80μm,壁极厚。菊糖多见,表面呈放射状纹理。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正己烷2ml, 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苍术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2~6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相同的污绿色主斑点(苍术素)。
置阴凉干燥处。
①对血糖的影响
早年报告南苍术浸膏(相当生药6克/公斤)可降低家兔血糖,未被证实。煎剂或醇浸剂8克/公斤口服或皮下注射,正常家兔的血糖略有上升的倾向。用煎剂10克/公斤灌胃,亦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同剂量灌注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则血糖略升后即下降到灌药前血糖水平以下,唯差别并不明显。此后在每日灌药的10天内,血糖不断下降,差别显着(自401降至160毫克%)。停药后4~17天血糖未见升高到用药前水平。
②其他作用
南苍术煎剂10~40克/公斤给大鼠灌胃,无利尿作用;却有显着排盐(钠、钾、氯)作用。含苍术的复方-排气汤(苍术、厚朴、台乌、沉香、广木香、炒麦芽及广皮)虽对离体兔肠并无影响,但对在位犬肠,无论灌胃或静脉注射,均有兴奋肠蠕动的作用,临床上有用此治腹气胀有效者。苍术浸膏小量静脉注射,引起兔血压轻度上升,大量则降压;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亦有抑制作用;对蟾蜍下肢血管,作用微弱。
苍术、艾叶烟熏消毒(6立方米实验室各用4两,烟熏2小时)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枯草及绿脓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而优于紫外线及乳酸的消毒。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性论》:"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③《医学入门》:"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
④《本草经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肝肾有动气者勿服。"
⑤《本草正》:"内热阴虚,表疏汗出者忌服。"
①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呕吐恶心,常多自利: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两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局方》平胃散)
②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微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如痛甚者:苍术二两,芍药一两,黄芩半两。上锉,每服一两,加淡味桂半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苍术芍药汤)
③治时暑暴泻,壮脾温胃,进美饮食,及疗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吞下。(《局方》曲术丸)
④治飧泄:苍术二两,小椒一两(去目,炒)。上为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食前温水下。一法恶痢久不愈者加桂。(《素问病机保命集》椒术丸)
⑤治膈中停饮,已成癣囊: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生麻油半两,水二盏,研滤取汁,大枣十五枚,烂者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用盐汤吞下五十丸,增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鸽。(《本事方》)
⑥治脾经湿气,少食,湿肿,四肢无力,伤食,酒色过度,劳逸有伤,骨热:鲜白苍术二十斤,浸去粗皮,洗净晒干,锉碎,用米泔浸一宿,洗净,用溪水一担,大锅入药,以慢火煎半干去渣,再入石楠叶三斤,刷去红衣,用楮实子一斤,川归半斤,甘草四两,切,研,同煎黄色,用麻布滤去渣,再煎如稀粥,方入好白蜜三斤,同煎成膏。每用好酒,空心食远,调三、五钱服,不饮酒用米汤。有肿气用白汤,呕吐用姜汤。(《活人心统》苍术膏)
⑦治湿温多汗: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石膏一斤,苍术三两,粳米三两。上锤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类证活人书》白虎加苍术汤)
⑧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及伤风、鼻塞声重、咳嗽头昏: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五两,藁本(去土)、香白芷、细辛(去叶、土)、羌活(去芦)、川芎、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如觉伤风鼻塞,只用葱茶调下。(《局方》神术散)
⑨治感冒:苍术一两,细辛二钱,侧柏叶三钱。共研细末,每日四次,每次一钱五分,开水冲服,葱白为引,生吃。(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湿气身痛:苍术,泔浸切,水煎,取浓汁熬膏,白汤点服。(《简便单方》)
⑾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即《世医得效方》苍术散)
⑿补虚明目,健骨和血:苍术(泔浸)四两,熟地黄(焙)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三、五十丸,日三服。(《普济方》)
⒀治牙床风肿:大苍术,切作两片,于中穴一孔,入盐实之,湿纸裹,烧存性,取出研细,以此揩之,去风涎即愈,以盐汤漱口。(《普济方)苍术散)
⒁控制疟疾症状或作预防:苍术、白芷、川芎、桂枝各等分为末,每用1克,以纱布四层包成长形,于疟发前1~2小时塞鼻孔内,5小时或1天。(《山西中草药》)
1《本草从新》:“苍术,补脾燥湿、宣、升阳解郁.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上行雄壮、能除湿、治中气下陷、下安太阴、使邪气不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本事方曰∶苍术能破水饮之 囊、盖燥脾以去湿、崇土…”
2《本草新编》:“苍术,苍术,气辛,味浓,性散能发汗。入足阳明、太阴经。亦能消湿,去胸中冷气,辟山岚瘴气,解瘟疫尸鬼之气,尤善止心疼。但散多于补,不可与白术并论。《神农经》曰∶必欲长生,当服山精。此言白术,非指苍术也。苍术可…”
3《本草择要纲目》:“苍术,【气味】苦温无毒.又甘辛.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太阳之经.【主治】风寒湿痹.消痰水.暖胃消谷嗜食.瘟疾山岚瘴气.以其有雄壮上行之气.故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以其经疳浸火炒.故能出…”
4《汤液本草》:“苍术,气温,味甘。入足阳明、太阴经。《象》云∶主治同白术,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也。《衍义》云∶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去上粗皮。东垣云…”
5《本草备要》:“苍术,补脾燥湿,宣,升阳散郁甘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东垣曰∶雄壮上行,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云∶苍术能治水饮之 囊,盖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科。日用苍…”
6《本草崇原》:“苍术(附),气味苦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饥。白术性优,苍术性劣,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
7《本草分经》:“苍术,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肠气,止吐泻逐痰水,辟恶气解六郁,散风寒湿治痿。…”
8《药性切用》:“苍术,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辟恶解郁。产茅山者,真米泔浸亦有麻油炒者。燥结多汗忌。…”
10《本草易读》:“苍术第十,米泔浸炒用。甘,苦,辛,温,无毒。入脾胃二经。燥湿补土,升阳散郁,逐痰水留饮,止呕吐泄泻。最辟恶气,兼攻饮囊。发汗解表最验,强胃疗痿良效。燥结者无用,以性燥也;汗多者无用,以性走也。处处山中有之,茅山…”
11《本草便读》:“苍术,苍术(图缺)辛苦气温.燥湿强脾能发汗.芳香质壮.宣中解郁并驱邪.破水结之 囊.浊痰尽化.平胃中之敦阜.瘴疠全消.(苍术汉时名赤术.处处山谷皆有之.而以江苏茅山者为上.其形较白术为小.切之内有朱砂点.其…”
12《得配本草》:“苍术,防风、地榆为之使。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甘、苦、辛,温。入足太阴、阳明经。燥胃强脾,发汗除湿。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霍乱吐泻,心腹急痛,水肿胀满,筋骨痿 。疗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
13《中药炮制》:“苍术,『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常用名』霜苍术、茅苍术、茅仓术。『产地』湖北、江苏、河南、浙江等地。『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泥沙,用来泔水浸漂4小时,捞起,再用…”
14《本草衍义》:“苍术,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去上粗皮。白术 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经》只言术,未见分其苍白二种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今…”
15《玉楸药解》:“苍术,味甘、微辛,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郁去满,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
16《本经逢原》:“苍术,《本经》名山蓟苦辛温,无毒。产茅山者味甘形瘦多毛,最良。吴郡诸山者次之。楚中大块辛烈气燥者为下。制用糯米泔浸,刮去皮,切片,同芝麻炒或麻油炒通黄,去焦末。或去皮、切片,蜜水拌,饭上蒸用。又白露后以泔水…”
17《药笼小品》:“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强脾,发汗逐痰,饮辟恶气。总解痰气血湿食五郁燥结。多汗忌用。出茅山、朱砂点者良。米泔浸切。…”
18《药鉴》:“苍术,气温,味甘辛,气薄味浓,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经药也。消痰结窠囊,去胸中窄狭。治身面游风,风眩头痛甚捷。辟山岚瘴气,时气瘟疫尤灵。暖胃安胎,宽中进食,驱痰癖气块,止心腹胀痛,与白术同功。但…”
19《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苍术,苍术,气味主治与白术同。补中除湿,力不及白,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20《雷公炮制药性解》:“苍术,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平胃健脾,宽中散结,发汗祛湿,压山岗气,散温疟。泔浸一宿,换泔浸,炒用,使忌同白术。按∶苍术辛甘祛湿,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约与白术同功,乃药性谓其宽中发汗,功过于白,…”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草丛中。
2.生于低山阴坡灌丛、林下及较干燥处。
3.生于山坡、林缘、柞林下或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各地多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
①南苍术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粗大不整齐。茎单一,圆而有纵棱,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革质而厚;茎下部的叶多为3裂,裂片先端尖,顶端1裂片较大,卵形,基部楔形,无柄而略抱茎;茎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约4厘米,宽1~1.5厘米,无柄,叶缘均有刺状齿。上面深绿,下面稍带白粉状。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厘米;总花托无梗,基郎有叶状及细羽裂多刺苞片;总苞片6~8层,披针形,膜质,背面绿色,边缘带紫色,并有细乘毛;花托平坦,花多数,两性花与单性花多异株;两性花有多数羽毛状长冠毛;花冠管状,白色,有时稍带红紫色,先端5裂,裂片线形;花丝分离;子房下位,长柱形,密被白色柔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单性花一般为雌花,具5枚线状退化雄蕊,退化雄蕊完全分离,先端略曲卷,其余部分与两性花同。瘦果长圆形,长约5毫米,被棕黄色柔毛。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多生于山坡较干燥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北、山东等地。
②北苍术,又名:山苍术、枪头菜、山刺菜。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肥大,结节状。叶无柄;茎下部叶匙形,多为3~5羽状深缺刻,先端钝,基部楔形而略抱茎;茎上郜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3~5羽状浅裂至不裂,叶缘具硬刺齿。头状花序径1厘米左右;基部叶状苞披针形,边缘长栉齿状;总苞片多为5~6层;花冠管状,白色,先端5裂,裂片长卵形;退化雄蕊先端圆,不卷曲。瘦果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山坡灌木丛及较干旱处。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约5~9%。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等。
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茅术醇及桉叶醇等。
东苍术根茎含挥发油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呋哺烃、苍术酮。
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0g)、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0g)、陈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0g)、甘草(炙黄)一两(30g)
潜行散末(即黄柏末)苍术末各等分
威灵仙(酒浸)15克 羊角灰9克 白芥子3克 苍耳(一云苍术)4.5克
天花粉(上白)5千克 黄柏(色重者)大黄 姜黄各2.5千克 白芷2.5千克 紫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天南星各1千克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熟苍术 厚朴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600克),枳壳、陈皮各六两(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90克),厚朴、干姜各四两(120克),麻黄(去根、节)六两(180克)
苍术、陈皮、厚朴、茯苓、猪苓、泽泻、官桂、白术、甘草各等分
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 抚芎(酒洗)30克 神曲(炒)30克 香附(童便浸,炒)30克 栀子(炒)15克 陈皮30克 半夏(炮)30克 白茯苓30克 连翘15克 莱菔子(炒)15克 枳实(麸炒)30克 白术90克 黄连(酒炒)30克 山楂(去核)60克 木香15克 当归(酒洗)30克
升麻、苍术各一两(30克),荷叶1张
天花粉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泡酒吗?天花粉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1个天花粉和茅苍术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天花粉和茅苍术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秦艽和茅苍术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秦艽和茅苍术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木瓜和茅苍术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木瓜和茅苍术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苦参和茅苍术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3个含有苦参和茅苍术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白矾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吗?白矾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白矾和茅苍术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矾和茅苍术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乌药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吗?乌药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个乌药和茅苍术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乌药和茅苍术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乌药和茅苍术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2个含有乌药和茅苍术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珍珠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吗?珍珠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珍珠和茅苍术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珍珠和茅苍术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郁金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吗?郁金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郁金和茅苍术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郁金和茅苍术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秦艽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吗?秦艽和茅苍术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秦艽和茅苍术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秦艽和茅苍术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