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名称 | 苍耳(Cānɡ ěr) |
---|---|
英文名 | Herb of Siberian Cocklebur |
别名 | 卷耳(《诗经》),葹(《楚辞》),苓耳(《毛诗传》),地葵(《本经》),枱耳(《楚辞》王逸注),白胡荽(郑玄),常枱(《广雅》),爵耳、耳珰草(陆玑《诗疏》),常思(《别录》),常思菜、羊负来(陶弘景),只刺(《千金·食治,),进贤菜(《记事珠》),道人头(《本草图经》),喝起草(《斗门方》),佛耳(《履巉岩本草》),缣丝草(《证治要诀》),野缣丝(《搞元方》),野茄、猪耳(《纲目》),痴头婆(《生草药性备要》),虱麻头(《广州植物志》),粘粘葵(《福建民间草药》),白痴头婆(《广西中 |
功能主治 |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①《别录》:"治膝痛,溪毒。"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捣汁、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
性味 | 苦辛,寒,有毒。①《别录》:"苦辛,微寒,有小毒。"②《药性论》:"味甘,无毒。"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涩,有小毒。" |
归经 | 归肺;脾;肝经 |
常用配伍 | 苍耳子、防风、羌活、白芷、甘草、当归、牛膝、苦参、地黄、荆芥、苍术、独活、川芎、黄芩、耳草、细辛、玄参、天麻、蒺藜、薄荷 |
相关方剂 | 四妙散、胡芦丸、痛风药酒、秘传阿魏万灵膏、止鼾汤、铁勇丹、风湿药酒、复方苍耳酊、换骨酒、苍龙丸 |
相关中成药 | 鼻舒适片、辛芩颗粒、双辛鼻窦炎颗粒、建曲、鼻炎片(糖衣片)、鼻炎片、鼻渊通窍颗粒、肤痒颗粒、皮肤病血毒丸、皮肤病血毒片 |
叶浸剂能增加离体兔肠的运动;抑制蛙心的兴奋传导,导致心脏阻滞;在离体兔耳上,可使血管扩张;在蛙后肢灌流中,引起血管的先扩张后收缩。叶的酊剂对猫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20~40毫米汞柱),并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苍耳各部分都含相当量的碘。
①治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如常酒服一大钱。(《斗门方》)
②治中风伤寒头痛,又疗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疗本草》)
③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苍耳嫩苗叶一斤,酥一两。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盏半,煎豉取汁一盏半,入苍耳及五味,调和作羹,入酥食之。(《圣惠方》苍耳叶羹)
④治赤白下痢: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以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汤下。(《医方摘元》)
⑤治目上星翳:鲜苍耳草,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大风及诸风疾:苍耳不以多少,碾为细末,用大风(子)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服。(《履巉岩本草》)
⑦治癞:嫩苍耳、荷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袖珍方》)
⑧治疔肿,出根:苍耳烧作灰,和腊月猪脂封之。(《本草拾遗》)
⑨治热毒攻手足,赤肿焮热,疼痛欲脱:苍耳草绞取汁以渍之。(《千金方))
⑩治中耳炎:鲜苍耳全草五钱(干的三钱)。冲开水半碗服。(《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风疹和遍身湿痒:苍耳全草煎汤外洗。(《闽东本草》)
⒀治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膏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缣丝,捣汁一盏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①治疗麻风
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用药后能使患者结节消失,恢复正常皮肤,或红斑颜色变淡、范围缩小,面部、耳垂浸润性损害减轻,胀大的尺神经变细变软,手足活动灵活,部分恢复知觉。麻风杆菌也有减少趋势。病理浸润亦稍有进步。但上述疗效多发生在用药后3~4月之间,以后进步便不明显,且有部分病人发生新生损害,少数病人继续用药至12~15个月又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显。因此认为苍耳草宜与砜类药或氨硫脲同时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剂量及用法:目前尚无统一的剂量标准。一般采用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内服。浸膏丸每粒相当于生药1~2两或4两。开始用4两,每日1次,3日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轻重逐渐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两,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两,连服3个月,休息两周;也有主张每日用12两,3次分服,若出现副作用可酌量减少,如无不良反应而见效迟缓者,可酌情渐增剂量。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方剂汇www.fane8.com],及发热、神经症状等,但均较轻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剂量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②治疗慢性鼻炎
据50余例临床观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过敏作用。对急性副鼻窦炎也有效果。用法:苍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苍耳草2两(干的1两),煎服,每日1剂。轻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见效。
④治疗早期血吸虫病
用苍耳全草2两,槟榔1.5两,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连服10天。治疗32例,患者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一般体征均见好转;3个月后28例曾复查大便,血吸虫卵阴转率为78.6%。常见的药物反应有腹痛、腹泻、头晕和恶心等。
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全国各地。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粗糙或被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三角形,长4~10厘米,宽3~10厦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缺刻及不规则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粗糙或被短白毛,基部有显着的脉3条。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花托圆柱形,有鳞片;小花管状,顶端5齿裂,雄蕊5枚,花药近于分离,有内折的附片;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一个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一个,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总苞内,无冠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苍耳虫又名苍耳蠹虫、麻虫。载《圣济总录》,系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在夏、秋间,寻觅苍耳草梗上有蛀孔者,其内都有蠹虫,用小刀剖取,随用或焙干后密闭封藏,或油浸备用。
苍耳又名地葵、粘粘葵。载《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或蒙古苍耳x.mongolicum kitag.的全草。夏季剖取全草,去泥,切段晒干或鲜用。
苍耳子又名葈耳实、苍耳实。载《种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内经》中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入于鼻而为臭”。鼻病日久,邪毒留滞,以致气血运行受阻,久致气滞血瘀,肌膜肿胀,鼻甲暗实,而呈鼻窒持续不减等;浊邪阻滞脉络,蒙蔽清窍,故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证。治用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活血化瘀通窍,使瘀阻之血得化,壅滞之气得行,气血既和,脉络畅通,鼻气通利。
苍耳子又名牛虱子、苍郎种,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是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甘,有毒,具有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刺苍耳冒充苍耳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物理小识》:出山东。治疯。
即苍耳梗内虫专治一切疔肿恶疮,及无名肿毒。烧存性,研末油调涂,或以麻油浸死,收贮。每用一二枚捣敷,即时毒散,大有神效。得白梅肉,捣贴恶疮。配白僵蚕、江茶,等分为末,蜜调涂肿毒。入砒少许,捣敷疔毒。(刺
味苦甘,气温;叶苦辛,微寒。俱有小毒。善解大麻风之毒,余病禁用。各本草称其功效,皆不足信也。此物最利关节,凡邪物在脏腑者,服之无不外出。大麻风之毒,正苦其留于脏中,必借以引出于皮毛。他病原非脏毒,何必
(入药炒熟捣去刺用,或酒拌蒸过用。)〔气味〕甘温有小毒,又曰甘无毒。〔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治肝热明目,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疮疥及瘙痒,炒香浸酒服
一名耳,即诗卷耳轻,发汗,散风湿甘苦性温。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挛痹痛,瘰疮疥(采根叶熬,名万应膏),遍身瘙痒(作浴汤佳)。去刺,酒拌蒸。忌猪肉(《圣惠方
苍耳,甘温走表,故风寒湿痹者主之。根、苗、叶、实皆可用。此即羊负来也。本名葈耳,《诗》云卷耳。伧人食之,谓之常思菜,故诗人思夫赋卷耳之章。相传洛中人驱羊入蜀胡,葈子多刺缀粘羊毛,遂至中国。今处处有之。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意苞的果实。『常用名』刺儿果。『产地』各地皆产。『采收季节』8~10月采。『炮制方法』取苍耳子投入锅内炒至外表焦黄色,倾入石臼内或碾槽内碾去刺,取出筛去灰尘,即得
治风湿痹,疥癣瘙痒。最治血崩及妒精疮。亦能发汗。味辛,微寒,有小毒。采取日干。或煎汤洗患处,去风。用水煎、酒煎服,随症施治。
《本草纲目》记载,其性甘温、有小毒,主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痛等。苍耳子外用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效,生苍耳子的消风止痒力强,常用于皮肤痒疹及其他皮肤病。唐代名医咎殷在《食医心镜》里记载用
先剁碎,再用碓子(类似于捣蒜的那种蒜臼jiu子)捣碎,捣碎之后,中午1150左右开始敷在患处(肩周或者膝关节等部位),敷好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不要透气。(中午1200之前敷好包好)包好后,坐在太阳底下晒,
加工方法取采收好的苍耳子原药材,除去杂质。置锅于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去刺,筛净。这样能够降低苍耳子的毒性,使用起来更安全。药用法苍耳子有毒,只能作为药材使用,并要严
配方苍耳子50克,辛夷15克,白芷10克。用法将所有药物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脚盆中,先熏蒸后浴足30分钟,每晚1次,十天为一个疗程。功效疏风益肺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苍耳子可以泡脚,苍耳泡脚可以预防缓解腰肌劳损,能促进血液循环,平时那些长期开车或者总是坐着工作的人群,都可以经常用苍耳泡脚,这样缓解腰部疲劳,也能防止腰部疾病发生。而且还能缓解鼻炎,清热去火。用苍耳子
可以治。苍耳子是治疗风湿病的三大主要药材之一,但是直接服用对患者的起色不大,想要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还是要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但是想要根治风湿却并不容易,所以对这类病一定要用足够的耐心,而且不要轻信偏方
材料辛夷花20克、苍耳子20克、白芷15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60克、薄荷10克、细辛10克。过程把几味药加入水中煮开,泡脚。功效通鼻窍,改善鼻塞,流涕。
苍耳子性温,味辛、苦,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用于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等。西药制剂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