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 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名称 | 白芷(Bái Zhǐ) |
---|---|
英文名 |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
别名 | 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
功能主治 |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
用法用量 | 3~9g。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归胃、大肠、肺经。 |
常用配伍 | 当归 , 甘草 , 川芎 , 防风 , 细辛 , 羌活 , 地黄 , 茯苓 , 陈皮 , 白术 , 桔梗 , 附子 , 荆芥 , 赤芍 , 人参 , 苍术 , 黄芩 , 麻黄 , 木香 , 独活 |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1)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5 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清液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ml,振摇,滤过。取滤液 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 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 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2.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3.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mg/kg。
4.对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m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5.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100mcg/m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7.抗癌作用:异欧前胡素和自当归素具有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异欧前胡素的ED50 100μg/ml。
8.抗辐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线照射前5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皮肤损害有防护作用。
9.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
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
②《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粱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⑧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⑩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⑿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濒湖集简方》)
治疗头痛、牙痛、三又神经痛:取白芷2两、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吸入。治疗牙痛20例、三叉神经痛2例,显效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10分钟;治疗头痛21例,有效20例;神经衰弱头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钟内显效。或以白芷60克,防风26克,细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装灭菌后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20多例,亦效。另外,本品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烧伤。
1《本草从新》:“白芷,宣、发表、祛风燥湿.色白味辛.行手阳明庚金.(大肠.)性温气浓,行足阳明戊土.(胃.)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辛金.(肺.)故主治不离三经.通窍发汗.除湿散风.治头目昏痛.(阳明之脉萦于面、故治头面诸疾、杨…”
2《本草易读》:“白芷五十,微焙用。当归为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辛,温,无毒。手足阳明,手太阴药也。解三经风热之燥痒,除阳明头目之昏痛,调血崩血闭之大症,住鼻衄鼻渊之细 。痔漏疮痈最宜,瘰 疥癣亦医。目痒泪出,面 瘢生。活…”
3《药鉴》:“白芷,气温,味辛,气味俱轻,无毒,升也,阳也。去头面皮肤之风,除周身燥痒之痹。惟其性温而走于肌肉,故能治足阳明头痛。与辛夷细辛同用,则治鼻病。与蒲公英同用,则能排脓。与内托散同用,则去腐烂而长肌肉。与续命汤…”
4《本草新编》:“白芷,白芷,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阳明二经,又入手太阴之经。治头痛,解寒热中风,止崩漏、赤白带,血闭能通,散目中痒,止痢消瘕,治风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杀蛇虫,此药可…”
5《汤液本草》:“白芷,气温,味大辛,纯阳。无毒。气味俱轻,阳也。阳明经引经药,手阳明经本经药。行足阳明经,于升麻汤四味内加之。《象》云∶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主之。《珍》云∶长肌肉,散阳明之风。《心…”
6《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风在下焦而兼湿热之证。寒热。风在荣卫。风头侵目泪出,风在上窍。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风气干燥,风去则肌肉生而润泽矣。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
7《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芷,味辛,温,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疗风邪,久渴,吐呕。《药性论》云∶君。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女人血崩,治沥血腰日华子云∶治目赤, 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
9《证类本草》:“白芷,(白芷_图缺)味辛,温,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作面脂,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名芳香,一名白 ,一名嚣(许骄切…”
10《本草蒙筌》:“白芷,味辛,气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所在俱生,吴地尤胜。气甚香窜,又名芳香。根收处暑蛀无,(是日收,则不蛀。)色选黄泽效速。恶旋覆,使当归。通行手足阳明二经,又为太阴经之引使也。乃本经头痛中风寒热…”
11《本草分经》:“白芷,辛温气浓,入肺胃大肠,通窍发表,除湿热,散风热,治头面诸疾。…”
13《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芷,臣 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白芷,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去头面皮肤之风;除皮肤燥痒之痹;止足阳明头痛之邪;为手太阴引经之剂。…”
14《神农本草经》:“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一名芳香。生川谷。《吴普》曰:白芷,一名(上艹下器),一名苻离,一名泽芬,一名(上艹下左目右完)(《御览》)。《名医…”
15《名医别录》:“白芷,无毒.主治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名白 ,一名 ,一名莞,一名苻蓠,一名泽芬.叶名蒿麻.可作浴汤.生河东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
16《本草择要纲目》:“白芷,【气味】辛温无毒.阳也.为阳明经引经本药.通行手足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主治】风邪.止渴呕吐.头风侵目.迎风泪出.头眩目痒.目赤 肉.治疮痍疥癣.排脓长肌肉.【恶】(旋复花)…”
17《本草备要》:“白芷,宣,发表,祛风,散湿辛散风,温除湿,芳香通窍而表汗。行手足阳明(大肠、胃),入手太阴(肺,色白味辛,故入肺),而为阳明主药(阳明之脉营于面,故治头面诸疾)。治阳明头目昏痛(杨吉老方,白芷汤泡四、五遍,…”
18《本草崇原》:“白芷,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芷处处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色白气香。)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
19《雷公炮炙论》:“白芷,雷公云∶凡采得后,勿用四条作一处生者,此名丧公藤。兼勿用马蔺,并不入药中。凡使,采得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两度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20《药笼小品》:“白芷,色白味辛,入肺、胃、大肠三经。发汗除风湿,治头目昏痛,目痒泪出。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又为疮家圣药同大黄煎服,治痈疽发背。外用为末敷涂。虚而有火忌。不香者不入药。…”
栽培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本植物野生种的根,在东北作独活用,商品称"香大活",参见"独活"条。
②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细棱。叶互生;茎下部的叶2~3回3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叶柄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广阔膨大的叶鞘;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5~20厘米;总值缺,小总苞数枚,狭披针形至线形,较小伞梗为长;花萼不明显;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类圆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内折曲;雄蕊5,花药椭圆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右明显的5棱,侧棱有较木质化的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于山地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于四川、山东等地。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圆锥形,具4棱。茎直径4~7厘米,茎和叶鞘均为黄绿色。叶互生;茎下部叶大,叶柄长,基部鞘状抱茎,2~3回羽状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终裂片阔卵形至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密生尖锐重锯齿,基部下延成柄,无毛或脉上有毛;茎中部叶小;上部的叶几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小总苞片长约5毫米,通常比小伞梗短;复伞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黄绿色;雄蕊5,花丝比花瓣长1.5~2倍;花柱基部绿黄色或黄色。双悬果被疏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浙江、台湾等地。浙江、江苏有栽培。
以上3种植物的叶(白芷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④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粗糙的刺毛。主根纺锤形。茎下部叶具柄,柄长2~4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叶片2回羽状深裂,长5~20厘米,宽5~7厘米,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5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细皱,下面浅绿色,边缘具不等齿牙;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叶相似。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梗13~20;总苞缺或有1~3枚,线状披针形;小总苞片4~5,线形;花2型,边缘花较大,不整齐,中心花近于整齐;萼齿5,线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先端2裂;雄蕊5;子房近于无毛。双悬果倒卵形或卵形,长7~8毫米,分果具5条细棱。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
含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欧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
生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白芷3克 通草6克
天花粉(上白)5千克 黄柏(色重者)大黄 姜黄各2.5千克 白芷2.5千克 紫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天南星各1千克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600克),枳壳、陈皮各六两(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90克),厚朴、干姜各四两(120克),麻黄(去根、节)六两(180克)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五两(150克),藁本(去土)、香白芷、细辛(去叶、土)、羌活(去芦)、川芎、甘草(炙)各—两(30克)
秦艽三两(90克),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二两(各60克),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各30克),细辛半两(15克)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真蕲蛇(去皮骨并头尾各3寸,酒浸,炙取净末)4两,两头尖(系草药,出在乌鲁木齐,非鼠粪也,如不得真者,以白附子代之,其性相似,制过用)2两,真山羊血5钱,北细辛1两,龟版1两(醋炙),乌药1两,黄芪2两(蜜炙),母丁香1两(去油),乳香1两(瓦焙去油),麻黄2两,甘草2两,青皮1两,熟地黄2两,犀角8钱,没药1两(焙去油),赤芍1两,羌活1两,白芷2两,虎胫骨1对(醋炙),血竭8钱(另研),全蝎2两5钱(去毒),防风2两,天麻2两,熟附子1两,当归2两,骨碎补1两(去皮),香附1两(去净皮毛),玄参2两(酒炒),首乌2两(制),川大黄2两,威灵仙2两5钱,葛根2两5钱,沉香1两(不见火),白蔻仁2两,藿香2两,冬白术1两(土炒),红曲8钱,川萆薢1两,西牛黄2钱5分,草豆蔻仁2两,川黄连2两,茯苓2两,姜黄2两(片子),僵蚕1两,松香5钱(煮过),川芎2两,广三七1两,桑寄生1两5钱,冰片2钱5分,当门麝5钱,辰砂1两(飞净),桂心2两,天竺黄1两,地龙5钱(去土),穿山甲2两(前后4足各用5钱,麻油浸)。
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黄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芪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含有白芷和漆子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芷和漆子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白芷和菥蓂子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2个含有白芷和菥蓂子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天麻川芎白芷可以一起服用。三者合用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并具有镇静、解痉、调节增长大脑记忆力、祛风通络、
白芷和水竹叶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芷和水竹叶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白芷和水竹叶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芷和水竹叶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白芷和木兰皮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3个含有白芷和木兰皮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白芷和木兰皮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芷和木兰皮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3个白芷和木兰皮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芷和木兰皮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白芷和千金藤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2个含有白芷和千金藤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白芷和漆子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芷和漆子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白芷和漆子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芷和漆子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白芷和千金藤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芷和千金藤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个白芷和千金藤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芷和千金藤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白芷和水竹叶的方剂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芷和水竹叶的方剂,包含方剂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