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名称 | 白芍(Bái Sháo) |
---|---|
英文名 | RADIX PAEONIAE ALBA |
别名 | 金芍药、白芍药 |
功能主治 |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
用法用量 | 6~15g。 |
性味 | 苦、酸,微寒。 |
归经 | 归肝、脾经。 |
常用配伍 | 当归 , 甘草 , 地黄 , 白术 , 川芎 , 茯苓 , 人参 , 熟地黄 , 陈皮 , 黄芪 , 柴胡 , 黄芩 , 香附 , 麦冬 , 木香 , 防风 , 牡丹皮 , 黄连 , 半夏 , 枳壳 |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润后放锅内炒至微黄色。(每100斤用黄酒10斤)
(1) 本品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 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加醋酐1ml 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置于干燥处,防蛀。
1.中枢抑制作用 白芍有明显镇痛作用,芍药水煎剂0.4g(生药)/10g灌胃能显着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白芍总甙5-40mg/kg,肌内或腹腔注射,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嘶叫和热板反应,并在50-125mg/kg腹腔注射时抑制大鼠热板反应。小鼠扭体法的ED50为27mg/kg,热板法的ED50为21mg/kg。作用高峰在给药后的0.5-l小时。此外尚可分别加强吗啡、可乐宁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总甙的镇痛作用可能有高级中枢参与,但不受纳洛酮的影响。白芍有镇静作用,1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增强环己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芍药注射液皮下注射也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芍药甙1mg/只,脑室内注入,使大鼠镇静,5-10mg引起睡眠和肌肉松弛。芍药甙单用镇静作用较弱,与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协同作用。白芍有较弱的抗戊四氮惊厥作用,芍药浸膏能对抗士的宁惊厥。芍药甙对小鼠正常体温和人工发热动物有较弱的降温和解热作用。
2.解痉作用 芍药或芍药甙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能抑制豚鼠离体小肠的自发性收缩,使其张力降低,并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豚鼠和兔离体小肠的收缩,对乙酰胆碱所致离体小肠收缩无明显影响,但加用甘草后有显着抑制作用。白芍的水煎醇沉液2g(生药)/kg静脉注射对胃肠生物电有明显抑制作用,使麻醉猫的胃电和肠电慢波幅度减小,周期延长。平滑肌解痉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或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也有报道白芍煎剂使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的振幅加大,并有剂量相关性。此外,芍药或芍药甙对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催产素所致子宫收缩。芍药提取物对小鼠离体子宫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
3.抗炎、抗溃疡作用 芍药或芍药甙有较弱的抗炎作用,对酵母性、角叉菜胶性和右旋糖酐性足跖肿胀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与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协同作用,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有较弱抑制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白芍总甙50mg/kg,每日1次,连续11日,对大鼠实验性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芍药中所含牡丹酚、苯甲酰芍药甙及氧化芍药甙也有抗炎作用。芍药甙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幽门结扎大鼠与FM100合用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提取液使胃液酸度轻度上升。
4.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白芍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煎剂0.4g/只灌胃,每日1次,连续5日,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有显着提高。1.2g/只,每日1次,连续8日,可使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酸性。α-乙酸萘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降低恢复正常,并使溶血素生成显着增加。实验表明白芍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白芍总甙(TGP)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免疫调节作用,5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11日,对AA明显抑制的同时,使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升高的过氧化氢(H2O2)和白介素1(IL-1)水平降低,并使AA大鼠低下的胸腺细胞有丝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恢复正常。白芍总甙0.09-11.25μg/ml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0.5-12.5μg/ml对脂多糖诱导的IL-1合成和0.5-62.5μg/ml对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的大鼠脾细胞产生IL-2,均有浓度依赖性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增强,高浓度抑制,量效曲线呈"∧"形。白芍总甙20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8日,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增强作用,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5-8日,对环磷酰胺所致DTH增强和抑制及溶血素生成量的减少均有显着对抗作用,但对地塞米松所致DTH抑制无明显影响。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免疫功能双向调节作用的机制与调节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的比值有关。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耐缺氧作用 白芍和芍药甙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芍药煎剂能扩张蟾蜍内脏和离体兔耳血管。白芍注射液2g(生药)/kg静脉注射立即使麻醉猫内脏血流量大幅度增加,并对心脏活动略有加强。芍药甙能扩张犬冠状血管和肢体血管,对豚鼠有剂量相关性降血压作用。白芍总甙能显着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5-40mg/kg腹腔注射,能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20mg/kg可延长减压缺氧存活时间;2.5-5mg/kg侧脑室注射可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存活时间,表明与中枢有关;40mg/kg能减少小鼠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的死亡率,表明能直接改善细胞呼吸;H1受体阻断药氯苯那敏能显着拮抗侧脑室注射白芍总甙的耐缺氧作用,表明与H1受体有关;此外耐缺氧作用也可能与白芍的降温作用有关。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芍药提取物5mg/kg和25mg/kg腹腔注射,使大鼠血清尿素氮(BUN)显着降低,其有效成分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mg/只、2.5mg/只或5mg/只就有显着作用。白芍提取物凝聚素(agglutinins)能改善急性失血所致家兔贫血,醋酸泼尼松龙可拮抗此作用。芍药甙在体外或静脉注射,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苯甲酰芍药甙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7.抗菌作用 白芍的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较广。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芍药中所含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
8.保肝和解毒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和黄曲霉毒素B1所致大鼠肝损伤与ALT升高,对后者所致乳酸脱氢酶(SLDH)及其同工酶的总活性升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用鸭雏黄曲霉毒素B1解毒试验表明,白芍提取物在一定时限内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白芍乙醇提取液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索B1有一定降解作用。白芍提取物250mg/kg灌胃,对小鼠T-2毒素中毒有明显解毒作用。
9.抗诱变与抗肿瘤作用 白芍提取物能干扰S9混合液的酶活性,并能使苯并汪(BAP)的代谢物失活而抑制BAP的诱变作用。没食子酸(GA)和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GG)能使BAP的代谢物失活,PGG能抑制S9混合液的酶活性。以小鼠P-388白血病细胞实验表明白芍提取物能增强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此外尚能抑制丝裂霉素C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10.其他作用 白芍成分芍药甙元酮0.04%对小鼠膈神经膈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有去极化型抑制作用。芍药在体外对大鼠眼球晶体的醛糖还原酶(RLAR)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和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μg/ml对RLAR的抑制率分别为77.6%和61.0%。芍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可能与其对外周神经的RLAR抑制作用有关。白芍水提取物64mg/ml对大鼠胰淀粉酶活力有显着抑制作用,浓度为≤16mg/ml时不影响酶活力,却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诱导的大鼠离体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的效价降低10倍,但不影响促胰液素刺激的酶分泌,表明白芍可拮抗胰腺腺泡细胞膜上的胆囊收缩素受体。白芍提取物对脑啡肽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补体系统、胆囊收缩素和嘌呤系统转化酶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药提取物25mg/ml对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⑤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⑦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⑧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⑨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1《本草求真》:“白芍,(芳草)入肝血分敛气白芍(专入肝)。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无毒。功专入肝经血分敛气。缘气属阳。血属阴。阳亢则阴衰。阴凝则阳伏。血盛于气则血凝而不行。气盛于血则血燥而益枯。血之盛者。必赖辛为之散。故川芎…”
4《滇南本草》:“白芍、赤芍,白芍(图缺),味酸、微甘,性微寒。主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泄,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舒肝降气,止肝气痛。白芍汤∶治肝气疼痛,偶因动怒着气,怯寒怕冷,左肋气胀上攻胸膈,或连胃口疼痛,背寒腰脊把着疼痛…”
5《本经逢原》:“白芍药,酸苦平微寒,无毒。入补脾药酒炒。入止血药醋炒。入和营药,及下利后重、血热痈毒药并酒洗生用。入血虚、水肿、腹胀药桂酒制用。反藜芦。《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利小便,益气。发明白芍药酸寒,敛津液而护营血…”
6《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芍药,味酸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经。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腹痛下痢,目疾崩漏,调经安胎。赤者专主破血利小便,除热明眼目。雷丸、乌药、没药为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苏,反藜芦。按∶白芍…”
7《本草备要》:“白芍药,补血,泻肝,涩,敛阴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肺脾)行经药。泻肝火(酸敛汗,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克土,则脾安。土旺能生金,则肺安。脾和肺安,则腠…”
8《本草分经》:“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肺之行经药,泻肝火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缓中退热,其收降之性又能入血海,治一切血病脾热易饥。赤芍泻肝火,散恶血利小肠。白补而敛,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9《本草易读》:“白芍五十一,生用治痢,酒炒辟寒,醋炙入妇科血分。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酸,寒,苦,平,无毒,性敛涩。入肝、胆、肺、脾诸经。补血泻肝,安脾宁肺,散瘀利水,除烦退热。固腠理而敛汗,和血脉而收气,解…”
10《得配本草》:“白芍药,须丸、(一作雷丸)乌药、没药为之使。畏硝石、鳖甲、小蓟。恶石斛、芒硝。反藜芦。酸、苦、微甘,微寒。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血分。泻木中之火,土中之木,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退虚热,缓中止痛,除烦止渴。治…”
11《本草从新》:“白芍药,补血、泻肝、敛阴.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白术补脾阳、白芍补脾阴、为手足太阴行经药.(肺、脾.)泻肝火.(酸敛肝、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发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克土、则脾安、土旺…”
12《中药炮制》:“白芍,『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根。『常用名』杭芍、川芍、白芍药、毫白芍。『产地』杭洲、四川、河南、安徽等地。『采收季节』秋末冬初采挖。『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春冬季用温水浸4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小时…”
13《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芍药,臣恶石斛畏硝石大小蓟反藜芦白芍药,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四∶扶阳气、大除腹痛;收阴气、徒健脾经;堕其胎能逐其血;损其肝能缓其中。…”
14《药性切用》:“白芍药,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行经。泻肝火,敛阴血,安脾肺,固腠理,腹痛之专药。泻火生用,敛阴炒用。酒炒和血,醋炒止血。…”
15《本草便读》:“白芍药,白芍药(图缺)平肝敛营.气逆汗多均可治.安脾御木.疝疼腹痛总堪投.退营热以除烦.具酸苦甘寒之性.补脾阴而清肺.赖芳香润泽之功.通补奇经.产后胎前需赖.和调诸痢.里虚后重堪凭.若夫赤芍功能.专司行散.倘…”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菟丝子(酒炒)30克 白芍(酒炒)30克 当归30克(酒洗)大熟地黄15克(九蒸)山药15克 白茯苓9克 芥穗6克(炒黑)柴胡15克
川楝子15两,枳壳(炒)10两,木香8两,厚朴(炙)6两,陈皮8两,砂仁8两,茯苓10两,豆蔻仁6两,沉香10两3钱,片姜黄10两,玄胡(炙)10两,白芍12两,佛手5两,檀香1两。
六神曲16两,陈皮16两,白芍2两,麦芽4两,苍术8两,谷芽4两,山楂8两,枳壳4两,半夏4两,川芎2两,厚朴4两,香附(醋炒)4两,茯苓4两3钱,甘草4两,鹿角霜3钱,泽泻3钱,人参(去芦)3钱,大黄炭4钱,棕板炭1两,山药4两,川附片2钱,荷叶32两,栀子3钱,侧柏炭3钱,山茱萸4钱,当归5钱,大藓5钱,小蓟5钱,茅根4钱,牡丹皮4钱,白术4钱,肉桂3钱,茜草4钱,紫河车4两,黄芪4两,黄芩4两,党参2两。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一两(30克)
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30克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15克 黄芪 川牛膝各30克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牡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补骨脂)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豆蔻仁1两,吴茱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子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槟榔6克 草果仁1.5克(研)厚朴3克(姜汁炒)白芍3克 甘草3克 栀子1.5克(研)黄柏1.5克(酒炒)茯苓9克
肉桂1钱(去皮),知母(炒)3钱,当归身(酒洗)3钱,生地黄(酒洗)3钱,白茯苓3钱,泽泻3钱,陈皮3钱,白芍药5钱,防风5钱,黄芪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羌活1两,独活1两,熟地黄1两,甘草1两,柴胡2两。
苍术5两,上白术4两,羌活3两,川乌3两,姜黄3两,生半夏(姜制)3两,乌药3两,川芎3两,青皮3两,生大黄3两,生香附2两,炒香附2两,生灵脂2两,炒灵脂2两,生延胡2两,炒延胡2两,枳实2两,黄连2两,姜制厚朴2两,当归2两,灵仙2两,黑丑头(半生半炒)2两,巴仁2两,枯黄芩1两,黄柏1两,生蒲黄1两,黑山栀子1两,川郁金1两,莪术1两,三棱1两,槟榔1两,陈皮1两,山楂1两,麦芽1两,神曲1两,南星1两,白丑头1两,苦葶苈1两,苏梗1两,藿梗1两,南薄荷1两,草乌1两,独活1两,柴胡1两,前胡1两,细辛1两,白芷1两,荆芥穗1两,防风1两,连翘1两,干葛1两,苦桔梗1两,知母1两,大贝母1两,甘遂1两,大戟1两,芫花1两,防己1两,瓜蒌仁1两,腹皮1两,天花粉1两,赤芍1两,白芍1两,枳壳1两,茵陈1两,川楝子1两,木通1两,泽泻1两,车前子1两,猪苓1两,宣木瓜1两,皂角1两,苦杏仁1两,桃仁1两,苏子1两,益智仁1两,良姜1两,草果1两,吴茱萸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蓖麻仁1两,僵蚕1两,全蝎1两,蜈蚣1两,蝉蜕1两,生山甲1两,生甘草1两,发团3两,飞滑石4两,生姜1斤,葱白1斤,韭白1斤,薤白1斤,大蒜头1斤,红凤仙1斤,白凤仙(全)1斤,槐枝1斤,柳枝1斤,桑枝1斤(凤仙子者或用4两),榆枝8两,桃枝8两(俱连叶),石菖蒲2两,莱菔子2两,干姜2两,陈佛手干1两,小茴1两,艾1两。
地榆 槐角 白芍药(炒)栀子(炒焦)枳壳(炒)黄芩 荆芥
白芍和炮姜可以一起泡酒吗?白芍和炮姜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4个白芍和炮姜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白芍和炮姜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白芍和芒硝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芍和芒硝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4个白芍和芒硝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芍和芒硝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白芍和露蜂房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芍和露蜂房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5个白芍和露蜂房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芍和露蜂房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白芍和香橼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芍和香橼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2个白芍和香橼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芍和香橼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白芍和羊肉可以一起服用吗?白芍和羊肉可以一起服用。共为您找到了1个白芍和羊肉一起配伍服用的配方,包含白芍和羊肉服用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白芍和韭菜子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芍和韭菜子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白芍和大枣可以一起泡酒吗?白芍和大枣可以一起泡酒。共为您找到了26个白芍和大枣一起配伍泡酒的配方,包含白芍和大枣泡酒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含有白芍和山柰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2个含有白芍和山柰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白芍和炮姜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5个含有白芍和炮姜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含有白芍和荔枝核的中成药有哪些?共为您找到了1个含有白芍和荔枝核的中成药,包含中成药组成比例、功效与作用及主治、用法用量,供您参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