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名称白附子(Bái Fù Zǐ)
英文名RHIZOMA TYPHONII
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常用配伍附子僵蚕天麻麝香防风天南星白僵蚕半夏羌活朱砂全蝎甘草牛黄人参白芷川芎茯苓当归麻黄川乌
相关方剂加减神效活络丹白芷膏扶阳益火膏灵圆丹凉风化痰丸黑虎子惊药参砂膏芦荟散白雪丸雄黄防风丸
相关中成药八宝镇惊丸追风丸肿痛安胶囊透骨镇风丸(透骨镇风丹)透骨镇风丸消栓再造丸醒脑再造丸独角莲膏镇惊散天麻追风膏
概述方剂药酒茶方中成药

白附子性状及选购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附子炮制方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 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 ,用白矾 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白附子鉴别方法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 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白附子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白附子的副作用及禁忌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白附子临床应用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涩謇[方剂汇www.fane8.com]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白附子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林下、山涧、水沟及庄稼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北纬42度以南、包括西藏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此外,吉林、辽宁、江苏、湖北等地有栽培。

白附子原始形态

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白附子化学成分

块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胆碱(choline),尿嘧啶(uracil),琥珀酸(succinic acid),酷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三亚油酸甘油酯(linolein),二棕榈酸甘油酯(dipalmitin)。并含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