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名称 | 白扁豆(Bái Biǎn Dòu) |
---|---|
英文名 | SEMEN LABLAB ALBUM |
别名 | 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 |
功能主治 |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
用法用量 | 9~15g。 |
性味 | 甘,微温。 |
归经 | 归脾、胃经。 |
常用配伍 | 扁豆、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山药、莲子、陈皮、厚朴、砂仁、藿香、香薷、薏苡仁、半夏、黄芪、芡实、木香、神曲、桔梗、黄连 |
相关方剂 | 香朴茶、滋阴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豆黄丸、黄芪四君汤、芡实点心、内府药酒、健脾清络饮、香薷汤、银白散 |
相关中成药 | 参苓白术散、秋水健脾散、小儿健脾丸、儿宝颗粒、温脾固肠散、快胃舒肝丸、宝儿康散、参苓健脾丸、小儿健脾散(娃娃宝)、胃病丸 |
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仁:取净白扁豆,置沸水中煮至皮微鼓起和松软,捞出,倒入凉水,搓去皮,晒干,捣碎用;或炒黄用。(皮晒干即为扁豆皮)
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 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 列,光辉带明显。支柱细胞1 列,呈哑铃状,种脐部位为3~5列。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1.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白扁豆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毒性 白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不溶于水的凝集素,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故属毒性成分。另含一种酶,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加热亦降低其活性,于10mg/kg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thrombin),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s延长至60s。
用白扁豆提取的凝集素可区分人和羊、牛的红细胞,因为此凝集素仅凝集人的红细胞,法医可用此探测人血。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4-14cm;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柄长1.5-3.5cm,两侧小叶柄较短,长2-3mm,均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5-10cm,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线,两面均被短柔毛[方剂汇www.fane8.com],沿叶脉处较多,基出3主脉,侧卧羽状;侧生小叶斜卵形,两边不均等。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cm,直立,花序轴较粗壮;2-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舌状,2枚,早落;花萼宽钟状,先端5齿,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cm,旗瓣广椭圆形,先端向内微凹,翼瓣斜椭圆形,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龙骨瓣舟状,弯曲几成直角;雄蕊10,1枚单生,其余9枚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将雌蕊包被;子房线形,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头头状。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8cm,宽1-3cm,先端较宽,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边缘粗糙。种子2-5颗,扁椭圆形,白色、红褐色或近黑色,长8-13mm,宽6-9mm,厚4-7mm,种脐与种脊长而隆起,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种子含油0.62%,内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8.33%,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57.95%,反油酸(elaidic acid)占15.05%,油酸(oleic acid)占5.65%,硬脂酸(stearic acid)占11.26%,花生酸(arachidic acid)占0.58%,山萮酸(behenic acid)占10.40%。又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蛋氨酸(methionone),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维生素(vitamin)B1及C,胡萝卜素(caroten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水苏糖(stachyose),麦芽糖(maltose),棉子糖(raffinose),L-2-哌啶酸(L-pipecolic acid)和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另含甾体。
白扁豆又名藊豆、南扁豆。载《名医别录》。系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白露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端,正值夏、秋转折关头,暑气渐消,冷空气日趋活跃,夜间气温骤降,露如霜白,故名。白扁豆果实在白露后繁衍更盛。正如清代黄树谷《咏扁豆羹》所言:“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憧仆善,采摘报盈筐。”白扁豆其花白,果实亦白,呈扁椭圆或扁卵圆形,长0.8~1.2厘米,宽0.6~0.9厘米,厚0.4~0.7厘米,平滑,略有光泽,质坚硬,边缘藏芽之处隆起半月样种阜,其形如眉,格
白扁豆,别名扁豆、小刀豆、茶豆、峨嵋豆等。以成熟的种子、种皮作药用,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清暑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以扁豆花入药,有解暑化湿、止泻止带之功效。主治中暑发热、呕吐泄泻、白带痢疾等症。同时,白扁豆还是保健佳品,对习惯性便秘、高血脂、高血压、有医疗保健作用。
属阳,体干,(鲜润。)色白带微黄,气干和,味甘,性温,能升能降,力醒脾和胃,性气与味俱清和,入脾胃肺三经。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
味甘,气微温,无毒。俗呼羊眼豆。主治霍乱吐泻,清暑和中,下气补脾胃,杀一切草木及酒毒,井河肫鱼毒。花:治女子赤白带下。叶:治霍乱吐下不止,捣烂敷蛇咬,效。
白扁豆,味甘,气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下气和中,除霍乱吐逆,解河豚酒毒,善治暑气。佐参、茯、二术,止泻实神。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矣。或谓白扁豆非固胎之药,前人安胎药中往往用
主助脾,和中下气。治霍乱呕吐泻痢。味甘,气微温热,无毒。制一切草木及酒毒。五六月收炒入药。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微冷。入药当用白者。花:主女人赤白带下。干为末,米饮调服。
《别录》曰:和中,下气。孟诜曰:补五脏,主呕逆。久服头不白。苏恭曰:疗霍乱吐利不止,研末和醋服之。苏颂曰:行风气,治女子带下,觧酒毒、河豚鱼毒。甄权曰:觧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煮汁饮,取效。时珍曰:硬壳白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脾经。主补脾益气,和中止泻,醋制能疗霍乱转筋,解酒毒及河鲀毒,一切草木毒。叶主蛇虫咬伤,花主赤白带下。按:扁豆性味,皆与脾家相得,宜独入之,然此剂最为泥膈,惟入健脾药中,则
味甘,气微温。无毒。园圃俱种,苗蔓引长。开花紫白两般,结实黑白二种。实藏荚内,秋老采收。白者扁豆名,黑者鹊豆唤。惟白入药,下气和中。霍乱吐逆能除,河肫酒(曝干研末,米饮调服。)叶敷蛇虫咬伤,(和醋捣烂
豆中白扁,筋转之防。白扁豆(注)其豆扁而不圆,故名,南北园圃处处有之。六七月采实,阴干。○味甘,性微温,无毒。主治转筋霍乱,吐痢不止,和中下气,其叶,可敷蛇虫所伤。单方痢后转筋(注)凡吐痢后,转筋不已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