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
金、木、水、火、土为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为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为五行相克。
滋阴降火。主阴虚热盛。
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食少泄泻,或月水不调,脐腹疼麻,或失血过多而有上述见症者。
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下焦温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阳健脾,化湿消肿。主治阳虚水肿。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更甚,胸腹胀满,体倦食少,手足不温,口不渴,大便溏,小便清,舌苔厚腻而润,脉沉迟。
舒郁平肝,健胃化滞。主胸胁痞闷,气滞不舒,呕逆胀满,嘈杂吞酸。
通窍除毒。治时气头面赤肿,或咽喉闭塞不通,用之取嚏,喷七八遍,泄出其毒则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药,必不传染。
治小便失精及梦泄精。
益气养血,健脾固肾,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心神不宁引起的体倦乏力,头晕耳鸣,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盗汗,心悸失眠。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益气,固表,敛汗、用于多汗症,对气虚型者尤佳、
调中,开胃,明目。①崔禹锡《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②《日华子本草》:"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③《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
涌吐痰涎宿食。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常用于暴饮暴食之胃扩张、误食毒物、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等属于痰食壅滞胸脘证者。
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病本十形,风寒燥湿,暑火二分,内伤外伤,内积外积,六气四因,病机以明,气固形实,形虚中风,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厉风,或为偏枯,半身不遂,此率多痰,或属血虚,在左死血,在右属痰,痰壅
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清胃化痰。治吞酸嘈杂。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 2019-2023 fane8.com 方剂汇 联系我们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