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泻火,止咳化痰。治咳嗽,咯血,肺痈,白带,头晕痛。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此造化之本源性命之根木也故人之大欲亦莫切于此嗜而不知禁则侵克年龄蚕食精魄暗然不觉而元神真气去矣岂不可哀惟知道之士禁其太甚不至杜绝虽美色在前不过悦目畅志而已决不肯恣其情欲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此药性温补,常服生血、壮脾胃。人参(去芦) 肉桂(去粗皮) 熟地黄(酒焙) 白芍药 川芎 茯苓(去皮) 当归 黄芪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二分)上?咀,作
《医家必用》共收录医方160余首。该书收方审慎,医方大多数是取自前人的经验有效之方,疗效确切。收方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各方加减使用方面,别具一格,这些医方的加减法大大的扩展了使用范围。部分药方
《血证论》为清唐宗海著医书,成书于1884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 《血证论》全书共分八卷。卷一为总论,分述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本书补救
(参看经血胎产门) 世谓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因谓男子血贵,女子血贱,并谓男子之血与女子不同,而不知皆同也。其不同者,女子有月信,男子无月信,只此不同而已矣。夫同是血也,何以女子有月信,而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 初刊于1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气血,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
添精补髓,调和阴阳。男子肾精不坚,女子肝血不足,及五劳七伤,心神恍惚,梦遗鬼交,五痔七疝,诸般损疾。
种子。主
妊娠胞络阻绝,九月而瘖。
消炎,散结,去疣。主治寻常疣。
补肝肾,益气血。主治青少年白发。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
益肾养肝活血明目用于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症见视物模糊双目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便秘治疗以泻下通便为主,或泻火通便,或润肠通便。本例患者系肾阳虚衰,肠道失于传导所致,治疗不能单纯通便,如单纯泻下,只能暂时取效,且犯了“虚虚实实”之诫,因此方中并没有使用大黄、芒硝等泻下药。
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成人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症见:面色萎黄或无华,食少纳呆,腹胀脘闷,大便不调,烦躁多汗,倦怠乏力。
滋养肝肾,宁心安神。用于更年期妇女阴虚肝旺所致的烘热汗出,头晕耳鸣,烦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辅助治疗。
活血调经、疏肝理气。适用于女子月经不调及慢性迁延性肝炎。
《本草新编》是丛书“中医经典文库”中的一册。《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清·陈士铎著。《本草新编》共分宫集、商集、角集、徵集、羽集五卷,卷前有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春中浣之吉华川金以谋之“本草新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分上中下3卷,共计92案。其中大多医案有一剂知,二剂已,甚则覆杯而愈的效果。《曹颖甫先生医案》是由王慎轩随曹颖甫先生侍诊时抄录整理汇编而成,为搜集附列的治验。曹颖甫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
补肝益肾,活血通络。主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益气健脾。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咣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此外,亦可用于乙型肝炎、冠心病
宣肺泄热,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内蕴,发热咳嗽,喘息急迫,口渴,脉浮滑而数,苔薄白或黄。
一法:正坐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一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罣碍。一法:以正背倚,展两足,瞑目,从头上引气,想以下行,直抵足心,可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治风疾。 取消梨不限多少,绞汁而饮。昔有一朝士,见梁奉御,诊之曰:风疾已深,请速归去。朝士复见郑州马医赵鄂者,复诊之,言疾危,与梁所说同矣。曰只有一法,可试吃消梨,不限多少,咀龁不及,绞汁而饮,到家
治咽中如炙肉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此胃寒乘肺,肺寒则津液聚而成痰,肺管不利,与痰相搏,其脉涩大,宜此药。半夏五两 厚朴三两 茯苓 紫苏子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组成〕银花一两(30克) 连翘一两(10克) 苦桔梗六钱(6克)薄荷六钱(10克) 淡竹叶四钱(6克) 生甘草五钱(6克) 荆芥穗四钱(10克) 淡豆豉五钱(10克) 牛蒡子六钱(10克)芦根(15
〔组成〕藿香三两(10克) 白芷(10克) 紫苏(10克) 大腹皮(15克) 茯苓各一两(12克) 白术(10克) 半夏曲(12克) 陈皮去白(10克)厚朴皮粗去姜汁炙(12克)苦桔梗各二两(6克)甘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10克) 菊花一钱(10克) 杏仁二钱(10克) 连翘一钱五分(10克) 薄荷八分(6克) 桔梗二钱〈6克)甘草八分(3克) 芦根二钱(15克)〔煎服法〕原方水二杯,煮取一杯,日
《石室秘录》是中医古籍中唯一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和标目的著作。全书分6卷,依次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各集之中以治法为目。其中,礼集中载14种治法,乐集载30种治法,射集中载39种治法,御集中
益气健脾,养肝壮腰,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腰膝疼痛,畏寒喜温等症。
定例——定分寸,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相屈如环,即以杆心从中节旁侧,量两头横纹角,即截断为一寸,用之不误,最为的当。——点穴法,皆要平正四体,勿使歪斜,灸时恐穴不正,徒坏好肉矣。若坐卧立,并不得拳缩,
夏月服之,令人气力充足。
鼻渊.鼻流浊涕也.鼻鼽.鼻流清涕也.如老人流涕不干者.捣独蒜敷足心.自不再发.鼻渊服药罔效者.惟灸上星穴五壮.即愈.仍服八味地黄丸以滋化源.
滋补肝肾,益气起痿。
补肾和血。适用虚羸阳痿。
益气补脾,健肾养血。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补肾,壮阳。用于阳痿不举,腰膝冷痹,肢体厥冷,妇女子宫虚冷,月经不调。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治脚弱无力,行步艰辛。
杀菌消炎,止痒。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皮癣,湿疹,脚气等。
补心肾,益气血。主治用于中老年人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腰膝酸软。
壮阳固精,健筋骨,补精髓。主治阳痿,滑精,早泄,性功能低下,肢冷畏寒,精神萎靡,倦怠乏力,中老年体衰综合征。
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适用风湿腰腿痛,腰膝软弱,四肢麻木。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适用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挛等症。
益气血,补肝肾,健脾胃,宁神志。
保元固本,生精养血,强筋壮骨,驻颜益寿。主治肾亏精少、真元大虚所致的阳萎、早泄、性欲减退、未老先衰、腰膝酸软。
益寿延年,如松之盛。主治老年人气血不足、体质虚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头昏耳鸣,征忡健忘,腰膝酸软,肢体不温,遗精早泄,性功能减退等。
健脾益胃,活血消脂。主治高脂血症。
补气益精,延年益寿。主治用于病后体虚,阴血不足;脾胃虚弱,饮食减少,神疲倦怠;眩晕,早衰。也用于高脂血症。
益肾活血,补精养老。主治虚劳损伤、精血不足、形体消瘦、面色苍老、饮食减少、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
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等症。
润肤乌发,健身益寿。适用容颜憔悴,面色不华,身体羸弱,皮肤毛发干燥,甚则须发枯槁等症。
补肾壮阳,益寿延年。适用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无力、头晕眼花、心悸、面色发白等症。
补益五脏、视物昏花、夜盲、眩晕、未老先衰、贫血、肝肾亏虚所致的遗精、益寿延年、强壮注颜、迎风流泪。
明目驻颜,轻身不老,坚筋骨,耐寒暑。主虚羸,黄瘦,不能食。
补肾壮阳,固精止带,强筋健骨,祛寒除湿。主治阳痿不举,遗精早泄,男子精寒,女子官冷不孕,白带过多,腰膝冷痛。
益气生血,补肾固精,适用于气血双亏,有体质赢弱,头晕目眩,倦无力,遗精, 早泄,小便频数而清长和遗尿等症。
滋补真元,通流血脉,润泽颜色。久服乌髭须,延年耐老。(一名老鸦丹。以下乌髭方。)枸杞子 苣藤子 菟丝子(酒浸软,别捣) 覆盆子 当归(洗焙) 熟干地黄(洗焙) 干山药 白茯苓(去皮) 白芍药 白术
《杨氏家藏方》,方书,20卷。南宋杨倓(子靖)辑,刊于淳熙五年(1178)。全书载诸风、伤寒、中暑、风湿、脚气等49类,收方千余首,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证的治疗。每方下详列主治、药物组成
本(一两半) 三柰(一两) 朝脑(三钱) 甘松(一两) 滑石(一两) 天花粉(一两) 白檀(一两) 零零香(一两) 糯米(一合) 皂角末(二两) 绿豆粉(一两
用韭菜地上的蚯蚓四十九条,盛瓷碗内,以铅粉五钱研末,筛蚯蚓身上,候粉黄色,取起蚯蚓放之,和麝香五分, 叭香、上好真水安息各二钱,以火酒研为泥,内用上好香料候干点之。男人闻之,其物即起,女人闻之,其心则
油(二斤) 白芷 甘松 三奈 细辛 本 紫草(各五钱) 排草(一两) 威灵仙(四十条)鹿角菜(二两) 合油(二钱) 丁香(二钱) 广零(五钱)共入油内,隔汤煮四炷香,再晒七日,加冰片一钱。
密陀僧(如金色者,一两)研极细,用乳或蜜调和如薄糊,每夜略蒸熟,搽面,次早洗之,半月后面如玉镜,兼治鼻渣,宫中第一妙方。洗面如童∶大枣(七个) 黄柏(三钱) 木瓜(二钱)各炒匀,煎汤洗面,旬日后容面如
杏仁(去皮,二钱) 滑石(二钱) 轻粉(二钱)共蒸过为末,入冰片五分,胭脂调匀,晒干,洗面毕,鸡子清调搽脸,红腻动人。
辛未秋孟。元犀趋保阳。承膝下欢。窃见家君公事稍暇。取伤寒、金匮等书业已三四注者。节劳一十注之嘉庆十六年重九前一日。次男元犀识于保阳旅寓。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 2019-2023 fane8.com 方剂汇 联系我们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