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风寒或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胃疸的诊断要点是
怎样理解“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的治痿原则。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与汗出有关的病证有
《灵枢•脉度》认为肾气和则七窍的功能表现为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诊察五色的要点是什么?
抽屉试验阳性,说明有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主要用于检查
属于妇科杂病的是
属于"疗热以寒药"治疗原则的是
风寒感冒的首选方剂是
甘草(三两,灸)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
《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南宋·陈言撰著,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原名《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该书18卷,分为180门,收方1050余首。书中首论脉诊、习医步骤及致病三因,次以三因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
《傅青主女科》是我国清代医家傅山编撰的妇产科名著,清代傅山著,刊于道光七年(1827年)。其中《女科》2卷,内容分10门77篇,论述妇科各病证治。《产后编》2卷,论述了43种产科疾病的证治。内容
固肾缩尿,用于梦遗滑精,小便失禁。
涩精,止带。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男子滑精,妇女白带。
补肾固精。用于肾虚所致遗精,遗尿、白带过多。
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调节视力。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青少年假性近视及视力疲劳者。
补肾益脾,健脑安神。用于脾肾亏虚证,症见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食欲不振,腰膝乏力,夜尿频数,尿后余沥不尽。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补肾固精,益智安神。用于肾虚引起的失眠健忘。
疏气和血,通腠开窍。主痈疽发背,乳中结核;一切无名肿毒,贴之末成易消,已成易溃,已溃易敛。
凉血化瘀,调理肝胃,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驱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腰膝酸痛。
补肾固精,益气健脾,用于肾虚精亏,阳痿早泄,体弱乏力,腰膝酸软。
补五脏,调阴阳,益气血,壮筋骨。适用于体虚易倦,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温补脾肾。用于脾肾虚寒,食减神疲,腰酸体倦。
补肾,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神疲健忘,体倦乏力,畏寒肢冷。
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
养血益肝,强筋健骨,乌须黑发。用于肝肾亏损,阴虚血少所致的腰酸,耳鸣,头晕眼花,筋骨痿软,脱发,白发,月经失调。
滋肝补肾舒肝。筋病。
健脾补肾,养心安神。适用于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食欲减退,大便稀薄,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者。
妇人虚冷,血气积聚,心腹妨闷,月候久不通,少思饮食,四肢羸瘦。
益肾助阳,滋阴填精。用于肾气亏损、肾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五心烦热,小便清长,畏寒。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利咽通窍。用于风热所致的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咽炎。
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用于健忘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神经衰弱。
补脾益肾。适用于脾肾两虚,症见食欲减退,身倦乏力,睡眠差,健忘,夜尿频多,尿有余沥,腰膝酸软。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 2019-2023 fane8.com 方剂汇 联系我们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