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 | 茯苓、草泽泻、猪苓、大红花点地梅、杨梅叶蚊母树根 |
---|---|
方剂 | 五苓散、治嘈膏、肉桂丁香炖鸭、四苓散、茯苓车前子粥、柴芩汤、泽泻茶、糖肾方(膏)、车前草糯米粥、茯苓粥 |
中成药 | 四苓散 |
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柽为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水气凌心等,故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水渗
1.茯苓(1)茯苓、泽泻茯苓甘淡平,泽泻甘淡寒,二者相须为用,利水渗湿,广泛用于目病湿证;亦常用于眼部水液代谢障碍病变,如黄斑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下积液等。(2)茯苓、猪苓二味皆甘淡平,具利水之效
〔自学时数〕6学时〔面授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利水渗湿药含义、功效、主要适用症。2、熟悉利水渗湿药与解表、宣肺、健脾、补肾、补气、清热、燥湿等药配伍应用的理论依据(联系中医基本理论)。3、掌
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入心、肾、脾、胃、小肠五经。马蔺为使。畏牡蒙、地榆、秦艽、龟甲。忌醋。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去皮膜用。益脾胃而利小便,水湿都消。止呕吐而定泄泻,气机咸利。下行伐肾,水泛之痰随
1.利水渗湿: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地龙(平肝息风药)、槟榔(驱虫药)、茅根(止血药)、白朮(补虚药)2.清热利水:鸭拓草、竹叶、西瓜皮(清热药)3.利湿退黄:栀子(清热药)、虎杖(祛风湿药)4.
一、利水渗湿药功能有偏于利水渗湿、利水消肿、利水通淋以及利湿退黄之不同,应跟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二、水湿病症,有兼热兼寒之分,应用时需配合清热药与祛寒药同用。如兼有脾虚不足,肾阳亏损者又应配合健脾、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