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可以是主观上感觉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通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等;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如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药材 | 郁金、肉豆蔻、吴茱萸、猪血、苦地胆、橘皮、缬草、沉香、香附、青木香、白术、南木香、庵闾子、甘松、乌药、厚朴、郁李仁、蜘蛛香、苍术、食盐 |
---|---|
方剂 | 香砂平胃丸、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五皮丸、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丸、丹栀逍遥散、运脾汤、六和茶、茵陈五苓散、己椒苈黄丸 |
中成药 | 化积口服液、珍苓解郁胶囊、双金胃疡胶囊、健脾生血片、四味脾胃舒片、沉香化气胶囊、枳术颗粒、沉香化滞丸、固本益肠片、四味脾胃舒颗粒 |
1.消化道器官病变(包括胃肠、肝胆胰等)引起的胃肠道胀气。 2.腹腔内液体积聚过多。 3.腹腔内肿块或脏器包膜迁张。 4.食物或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过多气体。 5.应激(包括心理、感染等)。 6.其他系统疾病(心、肾、内分泌、神经、血液等)引致的胸腹腔积液等。
腹胀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从很轻微到严重和不舒服的感觉。昼夜节律的变更是腹胀的共同特征。大多数患者,均有在日常的活动期间腹胀进行性地发展和在夜间休息后倾向减轻或消失的症状。伴有腹胀的疾病有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进食障碍疾病和肥胖症、肠胃气胀、器质性疾病(包括某些恶性肿瘤)等。
1.体格检查 依据导致腹胀的原因(病因)不同而异。一般胃肠胀气可见腹部膨隆。功能性疾病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吸收不良综合征者有消瘦、贫血、皮肤粗糙等营养不良体征;吞气症患者可观察到频繁的吞气动作。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感染性疾病。 (2)尿蛋白阳性提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胆红素升高可能有肝脏疾病。 (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提示肠伤寒的可能。 (4)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常提示胃肠道肿瘤。 (5)肝功能检查:对急慢性肝炎有诊断价值。 (6)腹水穿刺检查:腹水常规检查可确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有时通过腹腔穿刺抽出少量液体即可判定为炎症、出血、消化道或胆道穿孔。在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腹腔穿刺液中,可能找到肿瘤细胞。 3.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提示肠梗阻或假性梗阻的弥漫性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腹水的弥漫模糊影等表现。消化道造影、胃镜和结肠镜、超声波、CT扫描等有助于确诊器质性疾病。 4.消化道功能试验 有助于诊断腹胀原因,可使用排气分析、消化道通过时间、糖类消化试验。
1.病史 患者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溃疡病史等。若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胃轻瘫,有发热、盗汗、咳嗽和腹胀要注意肠结核。 2.体格检查 一般胃肠胀气会有腹部膨隆。 3.辅助检查 可根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作出相应的诊断。
1.原发病治疗 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2.一般治疗 减少吞气食物、限制产气食物的摄入[方剂汇www.fane8.com],如洋葱、芹菜等。保持排便通畅。 3.药物治疗 (1)二甲硅油促进厚泡沫层破裂和液体流动,减轻腹胀。 (2)可选用促动力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减退的患者。 (3)酶制剂可促进内源性酶消化不完全的食物残渣分解。 (4)益生菌、益生元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减少产气,减轻腹胀症状。 4.其他 对于严重腹胀者,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适当吸氧等,也可腹部热敷,脐部涂松节油。
杜某,男,43岁,1975年5月初诊。患者半年来知饥欲食,然食后腹满甚,以致不敢进食,形容枯藁,舌淡胖,脉沉细。脉症合参,知为脾虚之故,遂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各10g,厚朴、法半夏、炙甘草各6g,生姜3片。3剂后复诊,诉药后已能进食60g左右而不腹满,守方再进5剂。三诊喜告每餐进食250g而无腹满之感。后用五味异功散加减10余剂而收功。上例病机乃脾弱胃强。胃气和降功能正
本案脾胃素弱,更因忧思伤及脾胃,复又感寒饮冷,致使脾阳更伤,脾运失职,气滞于腹,壅而胀满。药用厚朴、枳实宽中除满;生姜、半夏辛散降逆;党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和中升清。使脾阳温运,气机通畅,升降相因,其症乃平。
本案脾胃素弱,更因忧思伤及脾胃,复又感寒饮冷,治不如法,致使脾阳更伤,脾运失职,气滞于腹,壅而胀满。药用厚朴、枳实宽中除满;生姜、半夏辛散降逆;党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和中升清。使脾阳温运,气机通畅,升降相因,其证乃平。
本例患者首诊虽然以四君子汤加减为方向,脾气虚只是脾阳虚的一部分,故四君子汤药力单薄,难以建功。二诊考虑患者脾阳虚为根本,所以用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再加重化湿行气之品,所以收效明显。
《伤寒论》:“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本案虽无太阳证误下的病史,却有“腹满时痛”的见症,加之其脉沉,当为太阴证,腹泻日行3次,按之不痛,则非桂枝加大黄汤证。
初诊:腹胀如鼓,脐突腰平,转侧困难,卧床已久,大便不行,外疡久溃不敛,气阳大虚,湿浊凝聚不化,府阳不通,单腹胀之重症也。拟温阳泄浊,调和肝胃。
治小腹胀满。烦渴。疝。偏枯。四肢不举(资生经)。穴大巨治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疝小腹痛。穴曲骨治小腹胀。穴然谷治小腹胀满。呕沫吐涎。喜唾。穴幽门治小腹胀。穴京门蠡沟中封治小腹坚急。穴胞肓治小腹满。引
论曰:腹者,至阴之所居,寒气所伤,则阳衰阴盛,于是有腹胀肠鸣切痛之病。此盖脾弱胃虚,气胀满痞,冷气加之,与正气交争故也。不已则变下利之证。治腹胀肠鸣切痛,发作有时,白术汤方:白术赤茯苓(去黑皮)当归(
妇人有小水艰涩,腹胀脚肿,不能受孕者。人以为小肠之热也,谁知是膀胱之气不化乎。夫膀胱原与胞胎相近,膀胱病而胞胎亦病矣。然水湿之气必走膀胱,而膀胱不能自化,必得肾气相通,始能化水,以出阴器。倘膀胱无肾气
答曰∶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胃受之则不得受纳水谷而生吐逆医者不识,若以寻常治胀止吐药疗之,病与药不相干,转更伤动正气,疾愈难治,但服巨胜汤必瘥。巨胜汤赤芍药(洗,锉)半夏(汤洗七次
(附论)夫脾受水谷之精。化为气血。养于脏腑。充于肌肤。若其气不荣。则不能与胃行其津液。周泻利肠鸣。则是脾气不足之候也。方京三棱鳖甲丸治脾胃久冷。心腹胀满。宿食不消。时作呕逆。日渐羸瘦。兼癖瘕气块等疾京
(附论)夫妇人心腹胀满者。脏腑久冷。气血虚损。而邪气客之。乘于心脾故也。足太阴脾之经也。肾。相搏胸抢膀胱有停宿水。因产而恶露不尽。二物相杂。流于胃。故使然也。胀闷之疾。龙涎汤降气汤主之。夫妇人胸胁胀满
腹胀又叫腹满,即自觉腹中胀满,一般外无胀急之形,内无痛利之苦,或胀不减,或减不足,忽急忽缓的病证。腹胀多为肝、脾、胃、肠失和所致,多与胸闷脘痞并见。早在《内经》就有“腹满”、“腹胀”、"腹中满胀”、“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正方十二〕;痛甚者,加大黄(〔正方十三〕。桂枝加芍药,即是小建中也。太阴脉弱自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其人胃虚,阳气易
按摩肚子若是红薯吃多了腹胀可以在腹部轻轻按摩腹部,可以先顺时针按摩几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按摩几分钟,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还能促进肚子内气体的排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胀的症状。穴位按摩内关穴位于
1、如有腹胀的话,需停止食用其他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加剧腹胀不适的现象。2、然后多走动,散散步,以促进肠胃消化。3、家里有暖宝宝的,可以用其贴在腹部,加热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代谢,帮助缓解腹胀、腹痛
视情况而定。魔芋吃完出现腹胀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机体消化不良所导致,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揉腹部、散步、饮用一些山楂水等方式来促进胃动力,使腹胀情况得到缓解。但要是在经过处理后,腹胀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更为严重
如果宝宝没吃奶的时候,平躺下来的小肚子不高于胸部;而吃奶过后,平躺时小肚子稍高于胸部,这样的“腹胀”都是正常的。可有的妈妈说了,偶尔会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这要紧吗?别怕,这是肠子蠕动的声音,也是正常的
(1)胎热:妊娠期中,胸膈痞闷胀满,唿吸短促,两胁胀痛,内热口干,心烦少眠,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2)肝郁:妊振t八月,胸膈胀满,两胁胀痛,唿吸不利,有气阻闷塞感,烦躁易怒,善太息,苔薄黄,
取内关、中脘、膻中、章门、期门、肝俞、脾俞、足三里、丰隆、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按摩方法推脾经,运内八卦,运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按摩功效推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运内八卦以宽胸利膈,理气化湿,消食导滞;运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均能
高某,男,50岁。2012年10月17日诊。患者诉食后大腹胀满,不消化感,午后及夜间尤甚,牵及两胁。口干无口苦,烧心无反酸,纳呆,寐差,大便量少质黏,日1行,小便调。舌淡暗胖、边有齿痕,苔
刘某,女,46岁,2008年2月12日初诊。脘腹胀满隐痛半年,近日因饮食不节而加重。刻下症状:患者神清,精神疲惫,面色无华,无泛酸,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小便数,大便稍稀。舌淡,苔舌中淡白,
何某,男,64岁,2012年3月4日初诊。患者诉1月前不明诱因出现腹胀欲解便,虚坐努责,每日二十余次,痛苦异常。入住某医院治疗,查出为“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萎缩性胃炎”等,经综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