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可以是主观上感觉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通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等;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如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药材 | 涩梨、蛇头细辛、山佩兰、营实、大叶凤尾、九牛造、土木香、苍术、水折耳、大草蔻、白术、厚朴、余甘子、米仔兰、稻芽、大黄蜂子、大腹皮、神曲、麦芽、谷芽 |
---|---|
方剂 | 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百解丸、升阳益胃汤、十枣汤、调中益气汤、桂苓丸、化癥丸、耆婆万病丸、水晶丹 |
中成药 | 山楂内金口服液、通便宁片、止痢七味散、清淋片、小儿葫芦散、理气舒心片、平胃丸、绞股蓝总苷胶囊、食消饮、枳实导滞丸 |
1.消化道器官病变(包括胃肠、肝胆胰等)引起的胃肠道胀气。 2.腹腔内液体积聚过多。 3.腹腔内肿块或脏器包膜迁张。 4.食物或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过多气体。 5.应激(包括心理、感染等)。 6.其他系统疾病(心、肾、内分泌、神经、血液等)引致的胸腹腔积液等。
腹胀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从很轻微到严重和不舒服的感觉。昼夜节律的变更是腹胀的共同特征。大多数患者,均有在日常的活动期间腹胀进行性地发展和在夜间休息后倾向减轻或消失的症状。伴有腹胀的疾病有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进食障碍疾病和肥胖症、肠胃气胀、器质性疾病(包括某些恶性肿瘤)等。
1.体格检查 依据导致腹胀的原因(病因)不同而异。一般胃肠胀气可见腹部膨隆。功能性疾病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吸收不良综合征者有消瘦、贫血、皮肤粗糙等营养不良体征;吞气症患者可观察到频繁的吞气动作。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感染性疾病。 (2)尿蛋白阳性提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胆红素升高可能有肝脏疾病。 (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提示肠伤寒的可能。 (4)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常提示胃肠道肿瘤。 (5)肝功能检查:对急慢性肝炎有诊断价值。 (6)腹水穿刺检查:腹水常规检查可确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有时通过腹腔穿刺抽出少量液体即可判定为炎症、出血、消化道或胆道穿孔。在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腹腔穿刺液中,可能找到肿瘤细胞。 3.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提示肠梗阻或假性梗阻的弥漫性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腹水的弥漫模糊影等表现。消化道造影、胃镜和结肠镜、超声波、CT扫描等有助于确诊器质性疾病。 4.消化道功能试验 有助于诊断腹胀原因,可使用排气分析、消化道通过时间、糖类消化试验。
1.病史 患者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溃疡病史等。若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胃轻瘫,有发热、盗汗、咳嗽和腹胀要注意肠结核。 2.体格检查 一般胃肠胀气会有腹部膨隆。 3.辅助检查 可根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作出相应的诊断。
1.原发病治疗 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2.一般治疗 减少吞气食物、限制产气食物的摄入[方剂汇www.fane8.com],如洋葱、芹菜等。保持排便通畅。 3.药物治疗 (1)二甲硅油促进厚泡沫层破裂和液体流动,减轻腹胀。 (2)可选用促动力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减退的患者。 (3)酶制剂可促进内源性酶消化不完全的食物残渣分解。 (4)益生菌、益生元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减少产气,减轻腹胀症状。 4.其他 对于严重腹胀者,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适当吸氧等,也可腹部热敷,脐部涂松节油。
本案证属肝气郁结,胃失和降。颜正华教授以疏肝理气之法组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可谓方证相应,其效必现。方中柴胡、香附、郁金、枳壳、青陈皮、佛手为疏肝理气之常用药;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赤白芍清肝柔肝,相辅为用,增强疏肝止痛之功;旋覆花乃和胃降逆之佳品,针对呃逆、嗳气而施用;黄连、吴茱萸清肝火,泻胃热以治肝胃不和之烧心泛酸;煅瓦楞子乃制酸止痛之常用药,用治泛酸;生龙牡、炒枣仁、合欢皮重镇养心、解郁安神以疗失眠等症。
通过患者自诉,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患者感觉心悸、头晕、失眠、四肢不温等症状,进行辨证:患者人很干瘦,考虑肝脾不和,脾失运化;舌质暗,则病程迁延已伤正气;脉沉弦,结合面色晦暗,病在里,肝郁气滞。
腹胀因饮食停滞胃肠,阻滞气机;或因情志抑郁,气滞郁结所致,责之于胃腑气实,属实证。腹胀因素体脾脏虚弱,气机壅滞;或因脾脏虚弱,水饮不化,成为正虚邪实之证,责之于脾脏气虚,属虚证。因此,清代医家柯韵伯提出了“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提示了太阴脾与阳明胃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高度概括了脾胃的病变规律。
本案脾胃素弱,更因忧思伤及脾胃,复又感寒饮冷,致使脾阳更伤,脾运失职,气滞于腹,壅而胀满。药用厚朴、枳实宽中除满;生姜、半夏辛散降逆;党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和中升清。使脾阳温运,气机通畅,升降相因,其症乃平。
笔者运用神术散治疗流感,效如桴鼓,体会了历史上易水医家脾胃学说的五运六气背景,也坚信了五运六气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本案患者年逾花甲,身体渐弱,又因子宫内膜癌行手术,元气大伤。疲乏、易汗、大便稀均为脾虚之征;胃胀嗳气、两胁胀为气滞之象。故治以补脾益胃,行气消胀。方中炒白术、炒薏苡仁、茯苓健脾益气,辅以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消食和胃,以促脾运;炒枳壳、青皮、陈皮、砂仁、佛手、绿萼梅合用,疏肝理气消胀。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肖永林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苏瑞君男患,李XX,56岁,1988年4月就诊。患者自觉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已1年余。开始时但觉食后作胀,移时略舒,后渐加重,终日胀满。曾服酵母片,保和丸,木
凡气胀水胀,用公鸡屎干一升,炒焦黄色,退去火毒,为末,以水三升,煎沸,用布滤过,每服一杯,调木香、槟榔细末五分。此治中满蛊毒,真奇方也。治食胀气胀,用莱菔子一两,细末,开水调滤汁,将汁水浸砂仁一两,浸
腹胀又叫腹满,即自觉腹中胀满,一般外无胀急之形,内无痛利之苦,或胀不减,或减不足,忽急忽缓的病证。腹胀多为肝、脾、胃、肠失和所致,多与胸闷脘痞并见。早在《内经》就有“腹满”、“腹胀”、"腹中满胀”、“
墀儿年逾弱冠,向无疾病,夏间偶患腹胀,以为湿滞,无关紧要,虽服药饵,然饮食起居,失于谨慎。纠缠两月,腹形渐大,肌瘦食减,时作呕吐,自疗不愈。就同道曹肖岩余朗亭二公延医,药如和渗温清消补,遍尝无验。其时
萝卜子(蒸)紫苏干葛陈皮(各等分)甘草(减半)上用水一钟煎服。食减者加白术。治小儿外肾肿大木通甘草黄连(炒)当归黄芩(各等分)上用水一钟煎半钟服。治小儿尿血甘草汤调益元散,加升麻煎服尤妙。治小儿吐蛔虫
东垣曰经云诸腹胀大属热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证自天外而入感风寒之邪传入于里寒变为热作胃实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是太阳阳明并病大实大满者大承气汤下之少阳阳明微满实者小承气汤下之五常正大论云下之则胀已是也假令疟
(肿附)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则脾气虚,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也。色黄者,属脾也
夫妊娠心腹胀满者,由腹内夙有寒气,致令停饮;妊娠重因触冷冻饮料发动,与气相干。故令心腹胀满也。□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妨闷,不下饮食,四肢无力。羌活赤芍药甘草槟榔青皮大腹皮陈皮赤茯苓半夏桑白皮桂心(各半
取内关、中脘、膻中、章门、期门、肝俞、脾俞、足三里、丰隆、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
1、如有腹胀的话,需停止食用其他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加剧腹胀不适的现象。2、然后多走动,散散步,以促进肠胃消化。3、家里有暖宝宝的,可以用其贴在腹部,加热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代谢,帮助缓解腹胀、腹痛
视情况而定。魔芋吃完出现腹胀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机体消化不良所导致,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揉腹部、散步、饮用一些山楂水等方式来促进胃动力,使腹胀情况得到缓解。但要是在经过处理后,腹胀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更为严重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按摩方法推脾经,运内八卦,运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按摩功效推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运内八卦以宽胸利膈,理气化湿,消食导滞;运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均能
按摩肚子若是红薯吃多了腹胀可以在腹部轻轻按摩腹部,可以先顺时针按摩几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按摩几分钟,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还能促进肚子内气体的排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胀的症状。穴位按摩内关穴位于
如果宝宝没吃奶的时候,平躺下来的小肚子不高于胸部;而吃奶过后,平躺时小肚子稍高于胸部,这样的“腹胀”都是正常的。可有的妈妈说了,偶尔会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这要紧吗?别怕,这是肠子蠕动的声音,也是正常的
(1)胎热:妊娠期中,胸膈痞闷胀满,唿吸短促,两胁胀痛,内热口干,心烦少眠,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2)肝郁:妊振t八月,胸膈胀满,两胁胀痛,唿吸不利,有气阻闷塞感,烦躁易怒,善太息,苔薄黄,
宣某某,女,28岁,1989年12月9日诊。患者7个月前患传染性肝炎,经用西药保肝疗法,疗效不佳。症状逐渐加剧,两胁胀痛明显,胸闷腹胀,口苦,疲乏无力,大便溏泄,月经不调,量少色紫,而来我
高某,男,50岁。2012年10月17日诊。患者诉食后大腹胀满,不消化感,午后及夜间尤甚,牵及两胁。口干无口苦,烧心无反酸,纳呆,寐差,大便量少质黏,日1行,小便调。舌淡暗胖、边有齿痕,苔
张XX,女,70岁,农民。2012-11-06初诊。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3天,持续性腹胀痛,恶心、嗳气、肛门不能自行排气、排便,肠鸣音消失,故今日来诊以求针灸治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