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

内热也叫内火,中医证名。又称为“火热内生”。指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症状为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有阳虚和阴虚之分,如《明医杂著》卷一记述:“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

药材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地黄熟地黄黄精桑椹黄芪天花粉人参党参知母地骨皮玉竹山茱萸江蓠万年青根野料豆长尾复叶耳蕨西洋参
方剂普济回春丹固经汤英明普救丸地骨皮露黄耆汤保阴煎益母丸女贞子酒加味脾阴煎百合地黄汤
中成药牛黄净脑片金芪降糖片血府逐瘀丸玉泉散太和妙灵丸(太和妙灵丹)增液颗粒桑枝颗粒血府逐瘀胶囊小儿清热宁颗粒(果味型)防风通圣颗粒
概述方剂药酒汤方茶方药膳中成药药材

内热的病因

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等情况下,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内火的发生。

内热的临床表现

内热有实热虚热之分。

1.实热

实热的症状有面红耳赤,心悸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多食易饥,脾气暴躁,消瘦等。

2.虚热

虚热的症状有低热,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两颊潮红等。

内热的诊断

内热者,其来必缓、绝无表证。而热在脏腑、七窍、三焦、二阴、筋骨、肌肉之间者,皆是内热之证。

内热的辨证施治

内热以五内之火,热由内生,病在阴分,故内热者宜清凉,不宜升散,升散则内火愈炽,火空则发也。但内热之证,亦有虚实,实者宜从正治,虚者当从反治。

1.五脏实热

凡实热之在内者,古法治分五脏,宜从正治、宜疏下。

(1)心热证候: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治则:清心降火。主方:泻心汤、导赤散、安神丸。

(2)肝热证候: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小便赤涩。治则:清肝泻火。主方:泻青丸、柴胡饮子、龙胆泻肝汤。

(3)脾热证候:目疮口臭烦渴易饥,渴喜凉饮、口燥唇干,口腔溃疡大便秘结,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治则:泻脾胃伏火。主方: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4)肺热证候:咳嗽时发、咽喉干疼、呕吐黄痰、便秘尿赤[方剂汇www.fane8.com],胸膈烦热。治则:清上泄下,泻火通便。主方:轻则泻白散地骨皮散,重则凉膈散。

(5)肾热证候: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小腹胀满,尿闭不通。治则:滋肾清热,降火。主方:滋肾丸,滋阴八味丸。

2.五脏虚热

虚热宜调补,凡元气虚而热者,必真阴不足,皆假热证也,宜从反治。

(1)心脾肺气虚假热者,五君子煎,人参理中汤

(2)五脏气血俱虚假热者,五福饮。

(3)肝肾真阴不足假热者,轻则六味地黄汤,甚则理阴煎。肝肾血虚假热者,大营煎,五物煎。肝肾阴虚,上热下寒,则阳无所附而格阳为热者,六味回阳饮,或八味地黄汤。肝经血虚生风而热者,四物加天麻钩藤

(4)汗后血虚而热甚者,六神散加粳米。汗后气虚而恶寒发热者,补中益气汤。汗后阴虚,阳无所附而热者,四物汤加人参,黄芪。汗后阳虚,阴无所附而热者,四君子加川芎当归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