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edema),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液体潴留,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根据分布范围,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全身性水肿主要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老年性水肿等。根据水肿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水肿,轻度水肿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的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凹陷,体重可增加5%左右。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药材 | 大花柳叶菜、芫青、旋复花、明萼草、炮仗筒、番泻叶、地龙、神曲、石榕、昆布、菊苣、长柄臭黄荆、路路通、枯萝卜、泽泻、小狼毒、扛板归、舒戛千里光、黄蜀葵、泽兰 |
---|---|
方剂 | 皂荚酒、甘草麻黄汤、泽泻车前茶、白术茶、五苓散、实脾饮、五皮饮、清天饮、泽泻桑茶、柴胡桂枝汤 |
中成药 | 复方肾炎片、康肾丸、肾复康片、金匮肾气丸、十枣丸、五苓胶囊、附片液、蚁参护肝口服液、结石通茶、济生肾气片 |
引起体液平衡失调的原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液回流受阻。
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见于蛋白质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及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肾脏疾患等。当血浆白蛋白量降到25g/L或总蛋白量降到50g/L时,就可出现水肿,为全身性。
2.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阻塞或静脉回流障碍。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相应部位的组织水肿或积水,如肝硬变引起胃肠壁水肿的和腹水,心力衰竭时的腔静脉回流障碍则引起全身性水肿。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血管活性物质(组胺、激肽)、细菌毒素、缺氧等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而引起水肿。炎性病灶的水肿即主要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水肿亦属此机制。此类水肿通常发生于血管壁受损的局部。
4.淋巴回流受阻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腋窝淋巴结切除后的局部淋巴液循环破坏,可发生患侧上肢水肿;丝虫病时下肢和阴囊由于淋巴管被虫体阻塞,常发生下肢和阴囊水肿。此外淋巴管广泛性的癌细胞栓塞可引起局部水肿。
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辅助水钠潴留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心力衰竭、肝硬变、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形成起辅助作用。心力衰竭时心搏出量减少,肾灌注血量不足,刺激肾近球感受器,使肾素分泌增多,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变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换酶的作用将血管紧张素Ⅰ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使之分泌醛固酮,从而促进肾远曲小管的钠重吸收,招致钠潴留,引起血液晶体渗透压增高,后者刺激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加强肾远曲小管的水重吸收。水的潴留助长了心源性水肿的形成。肝硬变时的水肿和腹水,也有醛固酮的作用参与,这是由于肝细胞对醛固酮的灭活作用减退,同时,在腹水形成之后,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又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病综合征因白蛋白大量流失,血浆蛋白量低落,发生水肿,体液自血管内向血管外逸出,循环血量下降,又激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
1.全身性水肿
(1)心脏疾病 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各种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种病变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2)肾脏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肾小管病变等。
(4)营养性因素 ①原发性食物摄入不足,见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如严重灾荒)所致的饥饿;②继发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如继发性摄食不足(神经性厌食、严重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患、妊娠呕吐、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液不足,肠道蠕动亢进等);排泄或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和渗出、急性或慢性失血等)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严重弥漫性肝疾患等。
(5)妊娠因素 妊娠后半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6)内分泌疾病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分泌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7)特发性因素 该型水肿为一种原因未明或原因尚未确定的(原因可能一种以上)综合征[方剂汇www.fane8.com],多见于妇女,往往与月经的周期性有关。
(8)结缔组织病所致水肿 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2.局部性水肿
(1)淋巴性 原发性淋巴性水肿,如先天性淋巴性水肿、早发性淋巴性水肿;继发性淋巴性水肿,如肿瘤、感染、外科手术、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2)静脉阻塞性 肿瘤压迫或肿瘤转移、局部炎症、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可分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其他静脉阻塞。
(3)炎症性 为最常见的局部水肿。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等。
(4)变态反应性 荨麻疹,血清病以及食物、药物等的过敏反应等。
(5)血管神经性 属变态反应或神经源性,可因昆虫、机械刺激、温热环境或感情激动而诱发。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
根据引起水肿原因不同,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也不尽相同。临床常见的水肿往往由于一些重要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故除水肿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检查,以确定水肿的治疗和估计水肿的预后。对于全身性水肿的患者一般应考虑进行下列的实验室检查。
1.血浆总蛋白与白蛋白的测定
如血浆总蛋白低于55克/升或白蛋白低于23克/升,表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其中白蛋白的降低尤为重要,当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血浆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营养不良。
2.尿检查与肾功能试验
有全身性水肿时应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如无蛋白尿很可能水肿不是由心脏或肾脏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轻度或中度蛋白尿,而持久性重度蛋白尿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征。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红细胞与管型增多,伴有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常提示水肿为肾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虽亦可有上述表现,但尿检查和肾功能的改变在程度上一般都比较轻。与水肿有关的肾功能试验,常选用酚磺酞亦称酚红试验、尿浓缩和稀释试验、尿素廓清试验等,可检测肾脏的排泄功能。
3.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如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者即为贫血,应考虑此水肿可能与慢性肾脏病有关。
4.计算水和钠盐的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
计算每日水和钠盐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必要时测定血浆氯化钠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水、盐的潴留情况。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由于引起水肿的原因非常多,每一种病因所引起的水肿期治疗各不相同,无法有统一的治疗方法。但根本原则都是:根据病因情况对症治疗。治疗病因、消除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比如心源性水肿,一旦诊断明确,应该治疗心衰(利尿、扩血管、强心等),心衰控制好后,水肿自然消退;肝源性水肿,若为乙肝引起肝硬化导致,则大部分是低蛋白血症的水肿,这时候需要抗肝硬化治疗,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护肝、营养支持、治疗腹水等;肾源性水肿原因也较多,主要还是对因治疗,若为肾病,则可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肾病被控制后,水肿自然消退。其余病因所导致的水肿,都遵循治疗原发疾病、维持生命体征的基本原则。
乳腺癌术后肢体水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①手术清扫淋巴结,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淋巴管,造成淋巴液回流障碍,形成淋巴水肿。②术后放疗同样可以损伤淋巴管,造成淋巴管道阻塞,还可影响局部肌肉纤维化而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导致回流障碍。
“头者诸阳之会也”,头顶属足厥阴肝经所络养,脾肾阳虚于下,不能温养肝木,故见风吹受冷则头顶疼痛之症。脾肾阳虚,不能蒸腾运化水液,水湿内停,故见下肢浮肿、便溏;脾虚不运水谷精微,四肢失养,故见四肢乏力;阳虚不能卫外,故见形寒怕冷怕风。
临床疾病复杂多变,每每合病或有兼夹痰瘀食积等,故表现在每一例患者身上,症状并不典型。例如本案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表现但为“四逆”,而患者不但没有四逆,反而“手足微热”,如能掌握本方证本质,病位为半表半里、病性为上热下寒,则在临床中便可以引申、扩大应用。患者虽手足热,但肩膀、膝盖发凉,故仍为下寒之象,实则与四逆病机相同,故而用之辄效。
本案既有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又见水肿、腰痛等少阴里证。故用麻黄解外以“开鬼门”;附子温肾阳以复膀胱气化而“洁净府”;细辛辛温,专走少阴,能行水气而润肾燥。三者合用,温散兼施,表里同治。
特发性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的范畴,多发于中年妇女,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实验室检查亦很难发现异常,亦无特效疗法。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与结,脾之运化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
阳水型水肿针灸治疗取背俞、太阴、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阴水型水肿针灸治疗取背俞、足太阳、少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可灸。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或全身浮肿而言。临床根据虚实辨证,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西医的急慢性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内分泌失调和营养障碍引起的水肿,可参照本篇治疗。
《金匮千金论》曰:水肿十证,其名不同。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青水根于肝,先从面肿,渐行周身。赤水根于心,先从胸肿而起。黄水
(《金匮》)麻黄甘草汤治腰以上水肿者,宜此汗之。麻黄(一两)甘草(五钱)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先煮麻黄三四沸,去沫入甘草再煎至八分。食远热服取汗。有人患气喘,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此效。(《金匮》)
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吸收至血管中,二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的液体积聚。若由于各种原因,打破这种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
(《局方》)神助散治十种水气,面目四肢浮肿,以手按之,随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卧,小便涩,大便秘。泽泻(一两)椒目(两半)猪苓(二两)黑牵牛(头末,一两)葶苈(三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入酒调服。(《
水肿之病出乎脾,时医不识乱猜疑。肾水脾土两要固,脾土一亏水无围。泛滥迸流四肢云,使人浮肿黄光辉。风肿气肿并血肿,阳水阴水也要知。风肿走注皮麻木,气肿随气消长之。血肿之病如何识?皮间赤缕血痕见,甚者当先
肿为壅肿肤胀之象。水肿指以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以体表浮肿胀大为主证的病证。临床常见的水肿有肤胀与水胀。肤胀是水在皮肤的水肿,身肿腹大、按之凹陷是其特征。水胀是目胞微肿、足胫浮肿,以后腹部渐渐胀
颜德馨教授,幼承庭训,潜心钻研歧黄之道,行医五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在侧,获颜老治疗水肿心得亟深,临诊收获卓着。今不揣浅陋,兹就其论治水肿的经验作一介绍。颜教授治水肿有宣、祛、湿、化等方
孕期水肿按摩是有好处的。适度的按摩,能将体内积存的多余水分及时导向身体各部,促进水液循环,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缓肌肉紧张的现象,从而改善小腿抽筋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有些
水肿会使手围、脚围增加,戒指、鞋子变紧而造成不舒服,脸部也可能比较浮肿,严重时甚至会头痛、视力模糊。水肿分为二种类型,分别是生理性水肿及病态性水肿生理性水肿通常发生在膝盖以下,生产后自然会恢复。病态性
1、怀孕后,孕妇从怀孕第6周开始血容量就逐渐增加40%左右,孕期血浆渗透压要比非孕期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2、妊娠后子宫增大,使骨盆内压力增高,从而使下肢静脉
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条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填补肾精的作用,肾的阳气充足,则痰湿积聚导致的水肿型肥胖就能很快得到消除。
车前草茶选择含根茎叶的全株车前草(青草行可买到),一天取用20〜30克,以1500㏄热开水冲泡,分多次饮用。车前草,别名五筋草、五根草、车轮草。其味甘、性寒。具利水消肿功能,并有镇咳、止泻、清热、杀菌
像是高盐的食物、加工食品、罐头或腌渍物等,因为通常含有偏高的钠含量,会使得肾脏容易大量回收水钠,并导致水份滞留体内。其次,生冷的食物,如生菜沙拉、冰品,或性质寒凉的食物,如椰子、白菜、西瓜等,亦可能影
材料干玉米须3到5克,湿玉米须15到30克左右。做法1、将玉米须清洗干净,干玉米须放在干净的小布袋中,或者湿玉米须打个结。2、将玉米须放在锅中,加入500毫升的清水,大火烧开。3、转小火煮至15分钟左
孕妇水肿时的姿势宜忌普通生理性、代谢性,或因压迫下腔静脉所引起的孕期水肿,应注意调整姿势来改善。此时孕妇宜多加休息,睡前双脚可稍微抬高,让下肢静脉的血液可以回流。此外,如有妊娠水肿的情况,尤其不适合仰
邓某某,男,65岁,2022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全身浮肿半月余”。患者全身浮肿半月余,皮肤瘙痒,于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予苯海拉明、泼尼松片治疗后瘙痒好转,但浮肿加重,遂来诊。刻下:
陈某某,女,47岁,干部。1974年12月8日就诊。65年患肾盂肾炎,旋即治愈。今春以来经常出现全身浮肿,时起时退。尿检发现蛋白(++)、管型(+),经中西药治疗无明显进步。目前全身仍渤中
但某某,男,7岁。眼睑及下肢浮肿已3天,恶寒,咳嗽,厌食恶心,头痛,双侧肾区叩击痛,小便黄,量少,大便溏薄,脉滑,舌苔白而微腻。尿检:蛋白抖抖,白细胞少量,颗粒管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