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headache) 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药材 | 山大烟、地锦、剪刀草、决明子、石决明、祖司麻、菊花、撒发、岩茴香、野牡丹根、牙刷草、白芷、迎春花、紫苏、石膏、川芎、广藿香、黄藤、野拔子、天麻 |
---|---|
方剂 | 碧云散、桂枝汤、芎芷石膏汤、酸枣仁汤、人参败毒散、葳蕤汤、加味香苏散、玉枢丹、清震汤、三拗汤 |
中成药 | 散寒解热口服液、复方钩藤片、夏枯草颗粒、复方西羚解毒胶囊、鹿精培元胶囊、太和妙灵丸(太和妙灵丹)、银杏酮酯片、降压避风片、伤风停胶囊、通窍鼻炎片 |
临床上根据头痛起病方式可分为:①急性起病的头痛:常见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其它脑血管疾病、脑膜炎或脑炎等;②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如颞动脉炎、颅内肿瘤等;③慢性起病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药物依赖性头痛等。
根据头痛发生病因,国际头痛协会于2004年制定的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II)将头痛分为三大类:①原发性头痛(the primary headaches):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②继发性头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③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它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他类型头痛。
引起头痛的病因众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后者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具体如下:
颅脑感染或身体其他系统急性感染引发的发热性疾病。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
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
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头面部支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头面五官科疾患如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引发头颈部疼痛。
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如酒精、一氧化碳、 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神经症躯体化障碍及癔症性头痛。
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组胺性头痛)、头痛型癫痫。
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痛觉传导通路传导到达大脑皮层而引起。颅内痛敏结构包括静脉窦(如矢状窦)、脑膜前动脉及中动脉、颅底硬脑膜、三叉神经(Ⅴ)、舌咽神经(Ⅸ)和迷走神经(Ⅹ)、颈内动脉近端部分及邻近Willis环分支、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丘脑感觉中继核等;颅外痛敏结构包括颅骨骨膜、头部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头颈部肌肉和颅外动脉、第2和第3颈神经、眼、耳、牙齿、鼻窦、口咽部和鼻腔黏膜等。机械、化学、生物刺激和体内生化改变作用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均可引起头痛。如颅内、外动脉扩张或受牵拉,颅内静脉和静脉窦的移位或受牵引,脑神经和颈神经受到压迫、牵拉或炎症刺激,颅、颈部肌肉痉挛、炎症刺激或创伤,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刺激,颅内压异常,颅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投射系统功能紊乱等。
头面部血管、神经、脑膜、静脉窦、头面部皮肤、皮下组织、粘膜等构成头部痛敏结构,当其受到机械牵拉、化学、生物刺激或体内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引发头部疼痛。
头痛程度有轻有重,疼痛时间有长有短。疼痛形式多种多样,常见胀痛、闷痛、撕裂样痛、电击样疼痛、针刺样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动感及头部紧箍感,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继发性头痛还可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症状或体征,如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发热,血管病变常伴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等。头痛依据程度产生不同危害,病情严重可使患者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头痛诊断依据患者头部疼痛部位即可诊断。在头痛的诊断过程中,应首先区分是原发性或是继发性。原发性头痛多为良性病程,继发性头痛则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任何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应建立在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基础之上。头痛病因复杂,在头痛患者的病史采集中应重点询问头痛的起病方式、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头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方剂汇www.fane8.com],有无前驱症状,及有无明确的诱发因素、头痛加重和减轻的因素等。同时,为更好鉴别头痛病因及性质,还应全面了解患者年龄与性别、睡眠和职业状况、既往病史和伴随疾病、外伤史、服药史、中毒史和家族史等一般情况对头痛发病的影响。全面详尽的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头颅、五官的检查,有助于发现头痛的病变所在。适时恰当的选用神经影像学或腰穿脑脊液等辅助检查,能为颅内器质性病变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头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物理治疗两部分。治疗原则包括对症处理和原发病治疗两方面。原发性头痛急性发作和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继发性头痛可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以终止或减轻头痛症状,同时亦可针对头痛伴随症状如眩晕、呕吐等予以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病因明确的继发性头痛应尽早去除病因,如颅内感染应抗感染治疗,颅内高压者宜脱水降颅压,颅内肿瘤需手术切除等。
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止痛药、中枢性止痛药和麻醉性止痛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具有疗效确切,没有成瘾性优点,是头痛最常使用的止痛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以曲马多为代表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主要用于中、重度程度头痛和各种术后及癌性病变疼痛等。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麻醉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最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仅用于晚期癌症病人。除此,还有部分中药复方头痛止痛药,这类药物对于缓解和预防头痛有一定帮助。
头痛非药物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磁疗法、局部冷(热)敷、吸氧等。对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适当的治疗,以控制头痛频繁发作。
头痛的防治应减少可能引发头痛的一切病因,包括避免头、颈部的软组织损伤、感染、避免接触及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波动等,同时还应及时诊断及治疗继发头痛的原发性疾病。镇静药、抗癫痫药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于预防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发作有一定效果。
头痛患者应减少巧克力、乳酪、酒、咖啡、茶叶等易诱发疼痛食物。同时口味饮食应清淡,忌讳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头痛发作期应禁食火腿、干奶酪、保存过久的野味等食物。
肝风横逆犯胃,也会出现胃气上逆的呕。胃脘嘈杂不舒似饥,似乎用乌梅丸更合适些,但患者以肝风上迫、波及血分的头痛症状为主,故仍使用白头翁汤;口苦,胸胁苦满,耳痒、沉、堵,是少阳经循行部位的风、湿、热为患;既往双耳霉菌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目前症状右耳少许灰白色分泌物,说明病性有湿浊为患。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天麻钩藤饮有平肝息风、清热活血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本案以此方化裁,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苓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龙骨配牡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潜阳息风之效。
本案以头痛为第一主诉来诊,病位在两颞侧,诊为少阳头痛;痛势为抽痛,考虑是因寒性收引所致。结合其夏月衣着厚实,属寒证无疑。故以小柴胡汤为君方,又加味成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配合乌药疏散少阳寒凝。又因6月以来上海地区暑湿加重,湿性黏滞,最易阻遏气机,使阳气不能外达,体表失于温煦,故自觉身冷,衣着较厚。羌活胜湿,配合川芎可散湿止头痛。从处方顺序可见生牡蛎为佐药,针对患者夜寐梦多。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则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足以充营脑海而致头痛。归脾汤源自《济生方》,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主治心脾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顽固性或频繁发作的头痛往让人深受其苦,甚至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其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药茶疗法是指应用某些中药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以及汤、饮、乳、露、汁、浆、水等疗效饮料,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薛氏曰∶女人交接,伤丈夫头痛,当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为主。补遗局方来复丹,治妇人与男子交接相伤,因而四肢沉重,头痛昏晕,米饮吞下五十丸。
头圆象天,故居人身之上,为诸阳之会。头疼之疾,非止一端。如痛引脑巅,陷至泥丸宫者,是为真头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药物之可疗。今之体气虚弱者,或为风寒之气所侵,邪正相抟,伏而不散,发为偏正头疼,其脉
厥头痛将内外分,真头痛,引脑巅泥丸尽痛,手足冷至节者,死。厥者,逆也。邪气逆上阳经而作痛,甚则发厥,须分内外二因治之。外感寒热表家论;外感头痛,必有寒热,宜分轻重解表。风证,芎芷香苏散、消风散。风热,
有外感,气虚,血虚,风热,湿热,寒湿,痰厥,肾厥,真痛,偏痛。右属风虚,左属痰热。【引经】太阳:麻黄、藁本、羌活、蔓荆。阳明:白芷、葛根、升麻、石膏。少阳:柴胡、川芎。太阴:苍术、半夏。少阴:细辛。厥
白蕃薯切片。随痛处贴之。干即易。
患眼头痛图(图缺)问曰∶人之患眼,偏正头痛者何也?答曰∶风毒甚也。头风在右者属痰属热,用苍术、半夏,热用酒制黄芩;在左属风及血虚,风用荆芥、薄荷,血虚者用芎、归、芍药、酒制黄柏,此三症看而用之有验。治
血虚头痛者,血虚脉空,自鱼尾上攻头痛者是也。产后多有此证。鱼尾眉尖后近发际是。(鱼尾在眉梢后陷中,即丝竹空穴是也。)川芎当归汤川芎当归(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水煎温服。一方川芎(半两)为末,每服二钱
论曰:伤寒头痛者,邪气循阳脉上攻于头也。是以伤寒、伤风、温病、热病、风温病,皆有头痛证者,盖头痛皆阳证也。故太阳头痛,必发热恶寒。阳明头痛,不恶寒,反恶热。少阳头痛,脉弦细而发热。至于三阴脉,从足至胸
当孕妇头痛突然发作,甚至难以忍耐时,怎么办?可透过以下方法缓解1.使用止痛药「服用药物」是最常见的舒缓方式。考察到孕妇的状况,可适度口服含「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药(例如普拿疼
常见证型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风热头痛头痛而胀,发热恶风,时有汗出,口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身重肢倦,纳呆胸闷,大便或溏,苔白腻
1.按摩缓解头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但治疗时必须审证求因,按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2.患者不宜长时间紧张工作,尤其是脑力劳动。3.少吃或不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4.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取大陵、命门、神道、风府、百会、上星、神阙、中脘、列缺、合谷、阳白、风池、风门、申脉、足三里、丰隆、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
不可以头痛的病因有很多,神经痛、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西洋参是一味补气药材,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等。西洋参没有治疗头
(肝火旺盛:经前头痛目胀,甚或颠顶掣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经行量多色鲜,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2)气滞血瘀: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色紫有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黯边有
取大陵、命门、神道、风府、百会、上星、神阙、中脘、列缺、合谷、阳白、风池、风门、申脉、足三里、丰隆、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
有一定的功效。相传数千年前在楚地,人们因风吹雨打,时常头痛。在三月初三的时候,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将野鸡蛋和荠菜(地菜)煎煮,竟医好了乡民的头痛病。从此,“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便
夏某,女,25岁。2020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2d。患者2年前出现头部右侧搏动样疼痛,持续半小时左右自行缓解,查颅脑CT未见异常。2d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刻下
王某某,女,33岁。头痛已四年,遇冬则发,逢夏即解。时值深冬,症见头痛沉闷如物紧束,头面恶寒,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无华,体质丰腴,舌质淡紫有齿痕,苔薄润,脉沉细无力。曾作脑电图,脑血流图,均
刘某,女,45岁。2011年6月初诊。平时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西药治疗,血压可控制在130~140/80~90mmHg。一月前因生气出现血压升高不降,达170/120mmHg,曾在别家医院治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