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 通气散坚丸、通经止痛汤、前列腺汤、小活络丹、连翘饮子、五汁安中饮、散结逍遥汤、普救万全膏、郁旋茶、芫花莪术丸 |
---|---|
中成药 | 消乳散结胶囊、翁沥通胶囊、丹蒌片、脑脉泰胶囊、肿痛安胶囊、明藿降脂颗粒、通脉降脂颗粒、首明山胶囊、定风止痛胶囊、活血通脉胶囊 |
笔者认为偏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中医络病范畴,所谓“久痛入络”“久病入络”,其发生与特殊病理因素即痰瘀有关,是因禀赋不足,或脏腑阴阳失调,复加情志因素、劳逸无度,致络脉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输布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阻滞络脉成为“夙根”。
本例患者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痰瘀内生、阻滞心脉、胸阳失展、气机不畅,故胸闷刺痛如窒。又察其面色紫暗,山根晦暗、有断横纹,舌歪色紫有瘀斑、苔白腻,脉滑,罗陆一辨为心脾气虚,痰瘀内阻之证,属《金匮要略》之栝楼薤白半夏汤证。
患者患病10余年,久病伤及心络,痰瘀互结,痹阻心络而致胸痹心痛时作。痰阻心脉,不通则痛,故而胸痛;心脉痹阻,无以营养心神,故而心悸;痰浊困脾,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故纳呆、胃脘胀痛;舌暗、舌下青紫为痰瘀阻络之象。眩晕、耳鸣乃肝阳上亢所致。颜正华教授治疗本案时以通心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方以瓜蒌薤白白酒汤为基本方加减,选用化浊、通络、平肝之品。
心悸即心中剧烈跳动,惊慌不安,并伴有脉搏参差不齐。分为惊悸和怔忡两大类,类似于西医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快慢综合征等。沈绍功认为止悸治法有治标治本之别。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颅内炎性肉芽肿,是一种由细菌、结核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慢性炎症形成的结节状病灶,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边界清楚[3],该病临床少见,治疗棘手。本案患者经手术治疗,病灶未能全部切除,多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乏效,故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王某,男,46岁。2020年10月2日初诊。主诉:头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3d。患者5年前因精神紧张出现头痛,查颅脑CT示:腔隙性脑梗死。间断口服中药治疗,仍反复发作。3d前因情绪激动头痛再
孙某,女,23岁。2016年8月18日初诊。患者因“未避孕1年未孕”就诊。患者形体偏胖(高158cm,重76kg),婚后未避孕1年未孕,近5月来经行延后。患者求子心切,多方考虑选择中药治疗
张某,女,57岁,2014年12月就诊。右侧肢体无力1月余,加重伴右手肿胀、右肩部疼痛17天。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下肢行走拖曳,无头晕、头痛、视物眼花、恶心、呕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