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脉为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来盛去衰的脉搏。常见于邪热亢盛之证。
脉学名词。脉象之一。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 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中医说法: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
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西医说法:当心输出量增加[方剂汇www.fane8.com],外周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常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洪脉与实脉相类似,脉象都是强盛有力。脉象的差别在于:
1、洪脉轻取时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沉取时反而略微衰弱。
2、实脉虽然不如洪脉狂急,但在浮取或沉取时,都极为有力,不论来去都十分强盛。
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
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浮洪:表热
沉洪:里热
洪滑:痰热
洪数:热盛
洪大而长:暑温兼湿。
体象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主病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大,水枯便难。右尺洪大,龙火燔灼。【按】洪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多属热邪亢盛若“虚劳”、失血和泄泻等病见此脉,说明病势仍在发展。
【方歌】肿疡洪脉阳热盛,宣热攻毒必有功,溃后洪脉毒留内,治之不退自然凶。【注】肿疡未溃,脉洪者热盛也,宣热攻毒之法可施;若溃后脉洪者,邪盛也服药而脉洪不退者,为正虚邪盛,其凶不免。
七洪者.阳也.指下寻之极大.举之有余.曰洪.主头疼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热粪结口干遍身疼痛.洪者.阳火也.何为阳火.纯阳而无阴也.指下寻之极大.阳邪传入里也.举之有余.客邪犹在表也.此为伤寒表邪未已.
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体为阳藏.司心.时属夏.运主火也.为阳盛阴虚之病.若逢炎夏.诊有胃气.乃应时之脉也.若泄痢失血.久嗽.及痞满反胃.见之增剧难瘥.或沉兼洪弦涩.主痰红火炽之症.若形瘦脉
体象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洪脉,即大脉也。如洪水之洪,喻其盛满之象也。主病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者,心烦舌破。洪在左关,肝脉太过。左尺得洪,水枯便难。右寸洪者,胸满气逆。洪在右关
洪则既大且数,累累珠联,如循琅。来则极盛,去则稍衰(素问)。凡浮芤实大,皆属洪类。不似实脉之举按逼逼,滑脉之软滑流利,大脉之大而且长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按洪之为义,如尧时洪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