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药材 | 樗白皮、白背叶根、小鬼钗、盲肠草、野罂粟、野鸦椿、大百解薯、元宝草、金不换、黄芦木、鹿角草、地桃花、盐肤木、菝葜、南赤瓟、地血香、雪乌、番石榴、败酱、苦瓜 |
---|---|
方剂 | 葛根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三仁汤、五苓散、芍药甘草汤、冰硼散、参苓白术散、甘草泻心汤、真人养脏汤、枳术汤 |
中成药 | 痢特敏颗粒、克泻敏颗粒、千喜片、千里光片、复方救必应胶囊、枫蓼肠胃康颗粒、猴耳环消炎胶囊、枫蓼肠胃康合剂、清热散结胶囊、胆黄片 |
1.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见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猫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肠炎。 在病毒性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2.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见大肠杆菌、沙门菌、耶尔森菌(引起小肠结肠炎)、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肠炎。 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
3.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见组织胞浆菌、藻状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肠炎。 真菌性肠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4.寄生虫性肠
寄生虫性肠炎见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的肠炎。 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
5.饮食导致的肠炎
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刺激性化学物质、某些重金属中毒,以及某些变态反应等都能引起肠炎。
6.抗生素导致的肠炎
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
1.急性肠炎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2.慢性肠炎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常带脓血。
部分患者便鲜血,其病变限于直肠,称出血性直肠炎,血液或大便分开排出,或附着于正常或燥粪表面,常被误认为是痔出血。直肠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大便失禁。病变若扩展至直肠以上,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合或出现血性腹泻。
查体可见脐周或下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1.X 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全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方剂汇www.fane8.com],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根据引起肠道炎症的病因不同,并发症也不同。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中毒性肠扩张、息肉增生或癌变等。
1.病原治疗
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
2.对症治疗
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减少肠道蠕动和分泌性药物。可小量应用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以减轻肠道蠕动,可止痛及止泻。也可应用氯丙嗪,有镇静作用,并可抑制肠毒素引起的肠黏膜过度分泌,使大便次数及便量减少。
急性肠炎一般预后良好。慢性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
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勿进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内脏。肉类、禽类、蛋类等要煮熟后方可食用。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变质及被沙门菌属污染食品不准出售。认真注意食品制作卫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护,饮水管理和消毒。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其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独创浊毒内蕴之病机,从浊毒论治疗效显著,取得独特经验,现总结如下。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肠道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肠道的溃疡,常常伴有脓血便,故临床在辨证及治疗过程中往往侧重于湿热而对寒湿有所忽略。笔者在中医证素分布研究中发现,寒湿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也占有较大比重[2]。李毅等[3]以中医症状作为因子分析的对象,排列组合得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寒湿内盛证占40.39%,仅次于大肠湿热证。
柯琴云:“久利则虚,调其寒热,挟其正气,酸以收之,其利即止。”乌梅丸为仲景治疗厥阴病之主方。少腹为足厥阴肝经所循部位,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藏,邪至其经,从阴则化寒,从阳则化热。患儿久利,便下黏冻甚多,少腹作痛兼见口舌碎痛,为厥阴病的证候,阴阳错杂、寒热虚实互见。
本案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丁老以序贯治疗为主要方案,急性期以大肠湿热蕴结为主,故临床常用清热、利湿、止血、止泻法治疗。方中地榆、槐花归肝、大肠经,二者相须为用,清泄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金银花、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清热燥湿止泻;防风胜湿以止泻止痛;薏苡仁归脾经,健脾渗湿,清热排脓;芍药缓急止痛;延胡索行气止痛;归、芍调血;木香等理气。诸药清热化湿止泻,减黏液,凉血排脓止血,行气祛后重止痛。
叶师认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虚弱,其标在于湿热内蕴。细查本案,患者平素食西瓜后,泄泻易作,西瓜属水寒之湿,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邪内生,蕴久化热,困阻脾阳,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发为泄泻,加之脾虚日久及肾,病久血瘀,本病证属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兼有血瘀。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粘膜急性和慢性炎症,伴有浅表糜烂、溃疡和出血。病变95%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较严重病例的病变向上延伸至长段结肠或整个结肠,甚至达到未段回肠。溃结的临床表现主
急性坏死性肠炎的病变主要在小肠,临床上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血为主要症状,多见于4~14岁的儿童。先开始腹痛,可以突然起病或逐渐加重。腹痛多数为持续性,全腹痛。腹泻与腹痛同时出现,开始时为蛋花汤样,以
庚午冬,余受苏州朱姓之请,频行有竺氏者来延治盲肠炎,有急不待缓之势。而朱姓之中风又不能略迟,不得已允以当夜归来。夜返申时,在站为其迎往。病患年三十许,服务于沪宁铁路。道其家人曾患盲肠炎剖腹而死。其父羲
盲肠炎此为西医病名,或名虫样突起炎,说者谓即中医所称之肠痈,然绝对非是,不可混为一谈,余以此症极多,中医最易溟治,顺气、消食,破滞,甚至大用热药,杀人易如反掌,故采此西医病名,以定标准。【原因】本病因
刘某,男,43岁。患五更泄3年余,服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不效,1990年10月求治于师。其证每日清晨起床后必直奔厕所,泻势甚急,有刻不容缓之感,早起则早泻,晚起则晚泻,不起则不泻,泻后甚感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围,认为本病的发生,系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过食生冷肥腻,以致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致病。食
刘××,女,26岁。北京某机关干部。【病史】从幼儿起,常年腹泻,已迁延二十余载,北京××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按太阴虚寒证泄泻论治,三诊病愈。【一诊】1978
肠伤寒系细菌由口入肠,经肠的淋巴组织传入周身血液,毒素发为高热,又在肠壁发生肿疡、溃烂,后结痂愈合,热亦随退,经过约四星期之久,此系化验及解剖经长期的证明,乃不能推翻的事实。科学到今日,尚无扑灭肠热菌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鲜山植荞麦面饼鲜山楂煮熟后去核,并碾成泥状待用:养麦面用药汁和成面团,将山植泥揉人面团中,制成小饼或点心形状,以小火烙成饼或入烤箱内烤熟,凉后即可食用。紫苋菜粥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
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选择柔软,清谈、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在急性发作期与暴发型病例时,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症状好转后可逐步过渡到流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起病大多数是比较缓慢的,当然了,也少数的患者可以呈现一个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性的。一般来讲,多呈慢性的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少数患者症状持续并且呈逐渐加重。溃疡性结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些什么症状呢,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起病大多数是比较缓慢的,当然了,也少数的患者可以呈现一个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性的。一般来讲,多呈慢性的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少数患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的特点是什么呢,黏液脓便血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是粘膜炎性渗出、糜烂以及溃疡所致。大便次数和便血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轻者,患者一天排便2~3次3~4次,大便中可
1、忌刺激性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及辣椒、胡椒,葱、蒜、辣油、咖喱等。这些食物能加速血液运行,易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黏液血便的症候。2、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烤鸡、甲鱼、鰻鱼、甘薯、奶油花生、沙爆
腹泻腹泻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每日数次至10次以上,可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者便血。如直肠受累,可伴有里急后重。个别无腹泻而有便秘。腹痛腹痛轻者为隐痛,典型者为绞痛,常位于左下腹和脐下,有腹痛-
林某某,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就诊。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两II办疼痛
王某,男,45岁。2008年4月1日初诊。腹泻3日,5~8次/日,曾输液(药物不详)治疗不见好转。刻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稀溏,无脓血,每天5~8次,伴恶心胃脘痞满,纳呆,入睡困难
朱某,女,21岁。2019年10月19日初诊。主诉:脓血便间作4年余,加重伴多关节疼痛10d。患者4年前因脓血便于当地医院查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具体报告未见)。先后予美沙拉秦肠溶片(莎尔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