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迟,病证名。系指小儿齿生迟缓的病证。属小儿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齿不生。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而为髓之所养。小儿先天肾气不足,髓不能充骨生齿而致。《医贯》:“齿迟及囟门开者,皆先天母气之肾衰,须肾气丸为主。”治宜调补气血,固本复元。用肾气丸加补骨脂、胡桃之类。参见齿不生、五迟条。
方剂 | 补肾地黄丸、地黄丸、调元散、芎归散 |
---|
冯鲁瞻曰∶男子八月而生齿,八岁而;女子七月而生齿,七岁而。有齿迟者,乃禀受肾气不足而髓不强。齿为骨余,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上充于齿而迟也。若能调气血,固本复元,则齿自生而骨力坚凝矣。(《锦囊》
齿者,骨之所终,而髓之所养也,小儿禀受肾气不足,不能上营而髓虚,不能充于骨,又安能及齿,故齿久不生也,地黄丸主之。一小儿三岁,言步未能,齿发尤少,体瘦艰立,发热作渴,服肥儿丸不应。余曰此肾虚疳证也,盖
小儿齿生迟,乃禀受肾气不足故也。夫齿乃骨之余,肾气主之,肾不足则骨髓不充,所以齿生迟也。六味地黄丸山茱萸(肉)山药熟地茯苓(各一两)泽泻牡丹皮(各五钱)为末,蜜丸,盐汤下。擦牙散鹿茸(五钱,炙)生地当
《经》曰∶丈夫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盖以阴阳交与。阴气不胜其阳则成男,阴精蕴蓄于内,阳中有阴,老阴之数,极于十,少阴之数次于八,男为少阳之气,其数当七,而反八者,因阴蓄于中,故以少阴合之。少阴者,肾经
经云∶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小儿禀受肾气不足,肾主骨髓,虚则髓脉不充,肾气不能上营,故齿迟也,用地黄丸主之。治验一小儿三岁,言步未能,齿发尤少,骨瘦艰立,发热作渴,服肥儿丸,不应。余曰∶此肾虚疳症也,
聂氏云:禀受肾气不足者,即髓不强。盖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充于齿,所以齿不生也,宜用芎黄散。大芎(半两)干地黄(半两)山薯蓣当归芍药甘草(炙,各一分)上件熬,捣罗为末,熟汤调服,或时捻末擦齿跟
——论小儿齿迟者,肾不足也。芎藭散川芎 干山药 当归 白芍(炒) 甘草(炙。各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食后服。将此干药末擦牙龈即生。
病机聂氏云:禀受肾气不足者,则齿生而迟。齿乃骨之余,骨乃肾之候,肾不足故骨不长,而齿生迟也。药方芎黄散治齿迟。川芎(半两)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山药炙甘草(各二钱)上未,白汤调,以末掺齿根。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