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病证名。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随所滞之处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可致血瘀。
药材 | 枳壳、香橼、檀香、郁李仁、豆蔻壳、香附、佛手、厚朴、岩胡椒、醋糟、蕨根、两面针、鹤虱、樟木子、广枣、柳枝、地骷髅、西瓜、大腹皮、牌楼七 |
---|---|
方剂 | 枳术汤、沉香万应丸、良附丸、痛经散、疏肝散、膈下逐瘀汤、暖肝煎、苏合香丸、通瘀煎、青娥丸 |
中成药 | 槟榔四消片、香药胃安胶囊、玉液金丸、紫蔻丸、胃苏颗粒、寒水石二十一味散、沉香化气胶囊、老蔻丸、沉香化气片、胆乐胶囊 |
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气滞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热郁、瘀血等的阻滞,影响到气的流通;或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失于疏泄、大肠失于传导等,皆可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郁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气滞一般属于邪实为患,但亦有因气虚推动无力而滞者。
气滞的病理表现有多个方面:气滞于某一经络或局部,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胀满、疼痛。气滞则血行不利,津液输布不畅,故气滞甚者可引起血瘀、津停,形成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脏腑气滞以肺、肝、脾胃为多见。肺气壅塞,见胸闷、咳喘;肝郁气滞,见情志不畅、胁肋或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见脘腹胀痛,休作有时,大便秘结等。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因气虚而滞者,一般在闷、胀、痛方面不如实证明显,并兼见相应的气虚征象。
气滞(证)论治
主症:胀闷疼痛。
副症:头胀痛,眩晕,面部时时发热,眉棱骨痛,精神抑郁,胃脘、腹部胀痛[方剂汇www.fane8.com],常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繁,或嘈杂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胀满中空无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肠鸣腹泻,泄后痛缓,随后又作,恼怒加甚;胸中气滞,攻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牵掣作痛,俯仰转侧不利;或心前区憋闷、绞痛,重则牵及肩臂内侧,气窒呼吸不畅;腰痛胀满,连及腹胁,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远;或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妇女经前或经行时腹部胀甚于痛,或兼胸乳等处胀闷不舒,经行涩滞不畅,或经行后期;或者经闭。
舌脉:舌色正常或稍暗,苔白或黄,脉沉弦、涩、或结代。
治疗法则:行气疏滞。
此患者虽行刮宫术及出现崩漏不久,又伴腰背酸困,周身乏力等症,但其尿频因生气而发,且尿少不尽,少腹胀痛,据此郭老判定本病并非虚证,而是肝郁气滞,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之气淋。《医学入门》言:“内因七情,心肾气郁,小肠膀胱不利,或忿怒......干于肝经,廷孔郁结。”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条达肝气而舒郁结;醋香附入肝经,疏肝理气止痛;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陈皮、麸炒枳壳理气和胃;炒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炒白术健脾燥湿;旋覆花、煅赭石、半夏、竹茹和胃降逆。诸药合用,疏肝郁而畅气机,调脾胃而降逆气。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所着《医林改错》,该方“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患者病程日久,且胸骨后疼痛明显,结合胃镜结果及舌脉等表现,考虑患者为气滞血瘀之象,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降气和胃。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知其曾大发脾气,暴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两胁,两胁肋疼痛,由于辨证准确,然后理法方药,选方正确,才取得较好的疗效。
CAG的发生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伤及脾胃,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脾胃互为表里,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亦即中气。中气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充养五脏六腑,脾胃亦得自养。若中气亏虚则纳运失常,生化乏源,气机不畅,久则胃之脉络自痹,气血运行受阻,胃腑不得荣养,渐致黏膜萎缩。
李培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形成了气滞便秘经验方,临床应用多年,获得了满意疗效。综观全方,组方精妙,谨守病机,以调气为主,调中有润,以润促通。反映了李培治疗气滞型便秘不一味强用其“通”,而在调畅气机和润肠通便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采用调、润、通三大法则,临床常收到佳效。气滞型便秘患者常伴有抑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情志改变。长期便秘可导致直肠脱垂、痔疮、肛裂及心绞痛发作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
王某,男,68岁,农民,1990年3月6日初诊。主述脘痛,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半年有余,加重亦逾二十日矣。曾住忻州地区医院,作胃镜检查,发现贲门下小弯侧有3cm×3cm巨大溃疡,表面被坏死苔,边周不整
及手背脚膝疼痛。大麦醋糟炒热,布裹熨之,三二换即愈。
《大全良方》曰∶妇人以血为主,唯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今富贵之家,过于安逸,以致气滞而胎不转。或为交合,使精血聚于胞中,皆致难产也。
陈米用面炒,莱菔子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煎,入麝香少许调匀冲服。孕妇忌之
肺主藏气,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窒塞。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气敛之也。肺气上逆
先用此药止痛,然后调理。干马齿苋一斤(又名瓜子菜),生马齿苋二斤,真五加皮半斤睡
朱丹溪曰∶经将行腹痛,属气之滞,用香附、青皮、桃仁、胡索、黄连,又用抑气散、四物加胡索、丹皮、条芩。又曰∶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四物加黄连、丹皮。
左(八月)寒湿气滞,肝脾不和,腹胀脘闷,四肢酸倦,气逆痰稠,眠食欠安,脉右弦滑,治宜泄木和中。米仁大腹绒炒枳壳焦麦芽连穗车前草广藿香新会皮莱菔子杏仁制香附法半夏赤苓姜汁炒竹茹
不一样。气郁血瘀和气滞血瘀是不同的症状,因为气滞和气郁是不一样的,气滞主要是气的不顺畅或者阻滞,多是因为饮食邪气或者情志郁结导致的。而气郁指的时肝气郁结,而导致气郁的主要原因是情志郁结,气滞血瘀一般会
所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气郁指的是心情烦闷、忧思过度所导致的肝气不舒或郁结,对于这类体质的人群来说,其体型多偏瘦,而且情绪经常低落,容易紧张焦虑,而且时常会感觉到胸闷、肋痛等,一般需要选用理气解郁、调
血瘀气滞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引起,对于这样的病证,其治法应以活血祛瘀,疏肝理气为主,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同时可以配合针灸调理,对内关
取穴太冲,血海,地机,膻中。刮痧顺序先刮胸部膻中,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最后刮足背部太冲。刮拭方法用泻法。方义太冲为肝经原穴,可疏肝行气;血海,地机为脾经腧穴,能调气心血;膻中宽胸解郁。
气滞血瘀型的月经不调可以试试这些食疗方法(1)陈皮柚子皮蜂蜜茶材料陈皮60克,柚子1个(去果肉留皮),白酒适量,蜂蜜500克做法取柚子皮切碎,与陈皮一同装入砂瓶中,加白酒适量,浸泡6小时,煮烂后用蜂蜜
气滞血瘀是一个中医病证的专用名词,指气机瘀滞而导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一系列的证候,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大多是由情志不舒或者外邪侵袭,引起的肝气久郁不解所导致的。气滞血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会出现胸胁胀闷、走窜疼
概念不同肝郁化火是因为情志不遂,导致肝脏梳泄功能降低,气机郁滞,日久化火了;而肝郁气滞是因为肝的梳泄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气机瘀滞所表现出情志抑郁。表现不同肝郁化火多数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的,所以会有头晕头
气滞血瘀调理的方法有很多种:1、饮食调理,要多吃一些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养颜润肤的食物。常食核桃仁能大大改善血瘀体质;2、精神调理,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
陈×氏,女,43岁。怒后受凉,腹痛,一日吐泻五六次,已三日。不敢进食,食即吐泻交作。渴而喜饮,但饮后即吐。舌干而黏腻,似苔非苔,脉虚数有涩象。断为气滞不舒,复感
易某,女,30岁。病者患咳嗽已月余,曾服中西药至今咳嗽不止。出示病历:中药已服过祛风、散寒、清热、润燥之剂;西药则注射、内服镇静止咳药剂亦已备尝。症见咳嗽吐痰,早晚为甚,气上逆则咳剧,兼头
武某,男,4岁10个月。2019年6月18日初诊。主诉:间断腹痛2月余,加重1周。2个月前,患儿不明原因出现腹痛,时轻时重,揉腹、饮热水均无缓解,WBS评分8分,每次30min左右,1周疼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