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为肝右叶巨大肿块,27个月中进行介入治疗同时中药治疗23个月,经MRI复查肿块消失。开始2次介入治疗未配合中药治疗,故反应较大,自服用中药后,余6次介入治疗副反应大大减轻,这亦说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致。
赵师认为本案系患病日久,年事渐高,肾阳衰弱,温煦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血脉凝滞,瘀血内生所致。方用制附片、锁阳、益智仁、淫羊藿、巴戟天温肾助阳,重用熟地滋补肾阴,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瘀血不袪,气血难复,故以川芎、三棱、莪术、赤芍破积消瘀,使血脉通畅,气血得复。
本案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肝肾阴亏,治疗中应避免单纯利尿而加重阴液亏耗,以黄芪、白术益气健脾,顾其肝体;用泽兰、丹参、赤芍以活血化瘀,血行则水利;以车前子、猪苓渗湿利水,且两者均有利水不伤阴之效;白茅根、木香行气利水;麻黄上宣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助利尿之力。
《医效秘传·卷三·阴虚论》载:“肝主疏泄,肾司闭藏。肝为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患者停经后8年,素有慢性肝病史,肝肾不足,久病郁而化热化瘀,致肝亢肾虚,瘀热交阻而难寐,一夜才睡1h,甚则彻夜不眠,且头晕、心悸,睡眠质量较差。
慢性肾脏病特别是慢性肾炎,一直以来都是肾病科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乡镇卫生院为平台,潜心研究中医40余年,对于内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以重用活血、轻用补气为指导思想,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证心得简述如下。
血瘀学说与活血化瘀治法经历代医家长期探索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有大量积累,许多重要论述至今仍指导着临床诊疗。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致力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数十年,对血瘀证舌象、活血化瘀中药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血化瘀可以通过口服药物,临床上常用的口服药物有银杏叶片、三七活血片等。还可用跌打镇痛膏、活血止痛膏、雪山金罗汉等药物来治疗,内服配合外用可有效治疗局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淤血、肿胀、疼痛等。另外,对于某
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帮助散开淤血。有时候热毛巾不是随身就能准备着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比如红花油。对于经血不畅的女性来说,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红糖姜茶、阿胶等物品,能够有
活血化瘀的药物,经典的方子就是血府逐瘀,它对于各种瘀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主要偏重于妇科的血瘀。从单味药来说,丹参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它既可以活血又可以养血,是非常好的活血养血
活血化瘀是使身体的一些软组织受伤之后用某些方法促进自身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血化瘀效果。如果自身情况较轻,可将热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使其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血化瘀效果。也可以使用一些外敷或内用药
经血有血块,这是气血瘀滞的表现,这和着凉,气血亏虚有关。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也可以服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服用后,如果经血增加,应停用)。注意保暖。忌寒凉食物。
活血化瘀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是局部,针灸起效快,如果不是局部,建议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调节。
损伤早期治疗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块敷患处。冷敷后加压包扎,抬高肢体,这种方法有止血、镇痛、防肿的作用。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疗。伤后三天内避免重复致伤动作,三天后可进行功能性练习
改善微循环障碍,恢复血管壁弹性,清除血液垃圾毒素,植物降三高,预防老年痴呆,提神醒脑,抗疲劳,是抗衰老的理想选择,三七也是最原生态的血管清道夫之王。
刘某,男,49岁。2011年9月3日初诊。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2011年5月发现肝内占位,CT检查:肝S7病变,最大直径约9mm,考虑小肝癌可能,未行治疗,定期体检,发现肝内肿物增大,20
胡某,女,28岁。2017年12月21日初诊。主诉:小腹疼痛反复发作伴有经期延长2年。患者2013年、2015年均因计划外妊娠行清宫术。2013年术后反复出现小腹疼痛,带下色黄,量多,有异
刘某,女,38岁,月经量过多,血块多,乏力气短,剑突至脐下凉,时惊悸,纳差,易腹泻。2018年6月12日B超示子宫内膜厚1.2cm。舌暗红,苔腻,脉沉弦。诊断: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