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 | 白芍、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红芪、韭菜、黄耆、白术、麻黄根、南五味子、冬葵、圆叶锦葵、龙骨、红花岩黄芪、兰花参、土沙参、华中五味子、穞豆、猪心、芋叶 |
---|---|
方剂 | 芪归桂芍汤、补中益气汤、八物汤、黄芪膏、大菟丝子丸、加味温胆汤、大已寒丸、十全育真汤、归芍地黄丸、十全大补酒 |
中成药 | 益血晶颗粒、固本丸、参茸卫生丸、乙肝扶正胶囊、锁精丸(锁精丹)、心脑舒口服液、绞股蓝总苷滴丸、五味子胶囊、糖维胶囊、糖脉康颗粒 |
患者出院后,体弱表虚,薄受风寒,而致营卫失和。药用桂枝解肌发表;白芍和营敛阴,桂枝白芍同用,调和营卫,以固密腠理。《内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所以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而汗出者,亦用桂、芍调治;佐以生姜、大枣、甘草益气和中;龙骨、牡蛎、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镇重养血安神;而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合用,以固体虚自汗。
患者,男,38岁,体型肥胖,血脂超高,联合降压不达标,嗜食肥甘辛辣之品,2010年3月10日初诊。自诉动则汗出2年余,屡治不愈,汗出依旧。诊见:动则汗出、汗黏、发黄染衣,身重疲倦,口黏口苦,咽中痰多,纳呆,大便稀溏,小便色黄,面色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诊断:自汗,证属湿热郁蒸。治以益肺健脾、清热祛湿,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白蔻仁1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
导师周春祥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教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从医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周教授侍诊,受益匪浅。现择其治疗湿热下注自汗验案1则,与同道共参。1病历摘要某男,53岁。2013年7月18日初诊。患者自汗5年余,腰臀部出汗明显,动则尤甚,质黏而黄,自觉局部灼热,晨起口苦,伴有耳鸣,夜间干咳,大便质软,便中常夹不消化食物,腰时酸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瘀血阻脉,血液运行不畅,壅滞胸中,阳气郁闭,开合失司,迫津外泄,故而汗出;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闷气急;心脉瘀阻,心失所养,则夜寐多梦;瘀血日久损伤正气,则体倦乏力;舌脉皆为心脉瘀阻之佐证。
患者年轻女性,素有哮喘肺疾,先天禀赋不足,而见位居阳位之项背畏寒怕冷,表虚而易外感;每于劳作诱发,肺失治节,肺卫不固,营卫失和,腠理失密,开合失司,心液外泄,自汗而出;卫外不固,营阴不得内守,而见早醒心悸。首诊选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效果显着,但因劳伤心营,汗源匮乏,故二诊加酸枣、当归以养营阴,配合少许黄连,清心除烦。
通过问诊,依据产后静时汗出不止,动则更甚,待续多日不止,即可诊为产后自汗若睡眠时周身汗出,可湿衣被,醒后即止者,则诊为产后盗汗。若睡眠时周身汗出,可湿衣被,醒后即止者,则诊为产后盗汗。注意是否为炎热季节,询问有无发热、神昏症状,以与产后中暑所致大汗出相鉴别。
夫时汗出而不愈,是邪不以汗解,其邪必非可汗解矣。乃曰先其时发汗则愈,何也?按原文云∶此卫气不和也。桂枝汤是从荣通卫,卫为风邪所扰,不能内和于荣,发其汗者,是助荣之力以出而和于卫,荣卫之气相合,邪无地自
自汗症,有风伤卫自汗出者、有热邪传里自汗出者、有中暑自汗出者、有中寒冷汗自出者,治法俱见本门。然风火暑热症,自汗太多,犹恐亡阳,尚当照顾元气,矧在虚寒者乎?是以人参、、术,为敛汗之圣药。挟寒者,则以附
表虚自汗玉屏风,甚者桂枝加附从,裹实自汗用白虎,便秘调胃承气攻。[注]表虚濈濈自汗,玉屏风散主之,若恶寒冷,阳气虚也,桂枝汤加附子固之,阳明里实,蒸蒸自汗,用白虎汤清之,便秘者,以调胃承气汤攻之。(玉
自汗在太阳,谓之风邪,桂枝汤证也。在阳明,谓之热越,白虎汤证也。若大热蒸蒸,汗出过多,宜用调胃承气汤急下其热,以救其津也。若更兼发热,下利不休,内外两脱属凶。如头汗出,剂颈而还,则为热不得外越,是以上
桂枝汤治伤风、脉浮、自汗、恶风。桂枝(不见火)白芍药(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五片,大枣二个煎,不拘时服。发汗汗不止者,谓之漏风,宜加炮
五苓散,消暑丸,却暑散治伤暑自汗。(方并见伤暑类。)
伤寒无汗者七证。自汗者九证。太阳伤寒无汗。刚痉无汗。少阴病无汗。太阴病无汗。厥阴无他出而出者复伤风自汗。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中风。属桂枝汤。又云。太阳病。项背强KTKT。然仲景云。伤风自汗用桂
产后汗出涔涔,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后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属产后“三急”症之一。但不少妇女产后汗出较平时多,尤其于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明显,此因产后气血虚弱,腠理不密,玄府
自汗是阴虚。自汗是指超乎寻常的出汗,在不动的时候就会出汗,活动后出汗会更加严重的现象,而自汗一般是为阳虚的表现,因为阳虚的人是因为身体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当人体阳气不足的时候,固表肌表的能力会下降,进而
主要是看怕不怕冷。对于阳虚自汗的人群来说,除了自汗的症状之外,还一般会伴随着阳虚的症状,因此会有明显畏寒怕冷的症状。而对于气虚自汗的人群来说,除了自汗的症状之外,一般还会伴随着一些身体乏力、懒言少语等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身体倦怠、自汗觉冷等。阳虚自汗是中医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类型,对于阳虚自汗的患者来说,其常见的症状除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身体倦怠、精神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等阳虚症状之外,还常
对于阳虚的患者来说,其体内的阳气一般不足,从而会导致腠理不密,此时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而引起阴虚自汗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个人先天不足所引起的,而另一种是因为平时生活、饮食不当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主要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有所区别,如1、病因不同阳虚自汗常因父母体质阳虚,或在胎儿期受寒,也可能是长期穿衣较少、食用寒凉食物,或在阴寒环境中工作,导致阳气虚弱。此外,纵欲过度,元阳消
黄芪好。出汗可以分为自汗、盗汗、头汗等,其中自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出汗现象,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多因身体虚弱、气阴两亏,津液外宣导致。所以,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调理上讲究益气固
吴某,女,49岁,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浸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迭进益气固表药,乏效。诊得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
文某,女,73岁,2018年11月7日初诊:诉每日汗出已有半年之久,动则更甚。三个月前曾因“脑梗”住院,出院后身体每况愈下。时汗出恶风、时寒时热、四肢酸楚、失眠多梦等。医生曾按感冒给予输液
孙某,女,43岁。初诊日期:2016年4月19日。诉产后3个月,汗出多7天。患者自述受风后,汗出多,不能自止,时有恶风身冷,身着棉衣,重时寒气透骨,面色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