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药材 | 蛇莓、牛白藤、蛇含、狗肝菜、水龙、景天、剪夏萝、红花菜、地耳草、铁扫帚、山乌桕、杠板归、马齿苋、香茹、草石蚕、天胡荽、石蝴蝶、挖耳草、过江藤、紫花景天 |
---|---|
方剂 | 二味拔毒散、瓜蒌红花甘草汤、南山草酒、普榆膏、三花止痒酊、当归散、花酒、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板蓝根复方、加减除湿胃苓汤 |
中成药 | 百癣夏塔热胶囊、消肿痛醋膏、复方片仔癀软膏 |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1.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2.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3.中间皮肤正常。
1.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
2.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方剂汇www.fane8.com],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3.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
4.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复发的病史,而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病人不出现这种现象。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VZV、HSV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惟一可靠的方法。
1.并发细菌感染
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 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神经痛药物治疗 ①抗抑郁药 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 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 以吗啡为代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 包括NSAIDs、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4、疫苗
在北京和上海地区,市民7月初即可开始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该疫苗需接种2剂,接种间隔为2个月,接种后可以达到90%以上的保护效率。
带状疱疹特有之剧烈疼痛,有治疗失当者,疱疹结痂消退后,仍然顽固难消,患者痛苦不堪。考带状疱疹系由肝胆经实火湿热挟毒,循经外发所致,若系单纯热毒内蕴血分外越而发者,予五味消毒饮类方,热毒易散。
带状疱疹患者应如何饮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此案疾病即现代医学所称“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此病是春秋季常见、多发的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水疱簇集、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一般医籍认为病因多属肝胆湿热,主用龙胆泻肝汤施治。
本案为耳带状疱疹,其病机一般为瘀毒内蕴。荆芥连翘汤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化瘀,甚为对症。因患者病势顽固,且耳痛程度严重,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大连翘、川芎用量,另配炙乳没、五灵脂、全蝎粉、蜈蚣粉、水蛭粉,意图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区区7剂,三年顽疾,十去八九。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患者的典型表现为皮疹,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自觉疼痛,剧烈难忍,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理气止痛为主。临床采用柏叶散治之,效果显著。
此案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两重价值。孙一奎记录的“胁痛”医案是目前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带状疱疹医案,弥足珍贵,因而具有历史价值。黄古潭“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战略和甘缓润下的战术,及用药如用兵的思想,为我们呈现了古人论治带状疱疹辨证思路的高水准,堪称艺术。他创立的“瓜蒌红花甘草汤”对于治疗带状疱疹仍然有现实的临床指导意义。
常状疱疹在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俗称“缠腰龙”。一、病因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
【病因】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本病毒具有亲神经及皮肤的特征,目前已确定水痘病毒与带状疱疹病毒系同一病毒。【症状】发病前常先感局部疼部,或轻度发热、乏力,亦可无前躯症状,患部先出现红斑,继而成簇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群水疱,伴有刺痛的疱疹性皮肤病。老年人患本病常常症情严重,难以忍受,且愈后仍遗留较长时间的皮肤刺痛或不适,故又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据统计,约有80%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本病又名“蛇丹”。系由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一般先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首先皮肤有灼热症状,继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可混浊化
带状疱疹病毒平时潜伏在脊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内。发病时首先在有关神经节支配的范围内出现痛觉过敏、烧灼感或放射痛,这时候皮肤上的带状疱疹还未出现,常因此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待相隔数天后出现皮肤上典型的带状疱
带状疱疹俗名“蛇丹”,或称“蛇串疮”。现代医学认为是水痘病毒感染于神经所致,故其体表病灶,与内在之神经走向相一致。其主证则为水泡成串成簇,晶莹饱绽,根脚皮肤潮红,疼痛明显。病甚者,体表病灶痊愈后,后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是比较棘手的,一般我们会采取营养神经,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可能配合激光,磁疗,红蓝光等局部的照射。中医在这方面可能有更强的优势,可以配合中药汤剂的内服,外洗,熏
无明显效果。藿香正气水是一种祛暑药物,其药物组成的功效主要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治疗所用的药物一般是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是可以根治的,但是一些未及时治疗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在皮损消退后,遗留神经痛,难以根治。绝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就诊较为及时的患者,痊愈的很快。
前驱症状带状疱疹常急性起病,发病前1~3天可有低热、疲乏、全身不适,局部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及疼痛等前驱症状。少数患者无前驱症状,可先出疹,然后出现痒感或神经痛。大部分患者有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的诱因
肝经郁热疱疹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脾经湿热疱疹色淡红,疱壁松弛,起黄白水疱或渗水糜烂,伴口渴不欲饮,食欲缺乏,胸脘痞闷,大便时溏,舌红,苔
皮损局部阿是穴,颈椎胸椎夹脊穴(颈椎胸椎旁开5分钟许),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1寸的凹陷中),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高骨下凹陷中),行间(足背第1,2趾缝纹头端)。
方法1取穴按皮肤损害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内关,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等。制法入针后,用泻法提插捻转2-3min,留针20-30min,每日1次。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前期症状主要指的是在发皮疹之前,人体有轻度的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局部皮肤自觉有灼热、灼痛感,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一般这些症状可持续1-5天,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的前
邵某,男,67岁。患者于1年前曾患右胸肋及背部病毒疱疹,经用西药吗啉胍、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10天后疹退痂落,局部遗留色素沉着。但此后经常反复发作锥刺样疼痛,每于劳累或感冒后加
居某,女,32岁,农民。2003年9月23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患右侧胁肋腰背部带状疱疹,经治疗后皮疹消退,局部色素沉着,但其疼痛仍反复发作,如刺如灼,久治未愈。刻诊:1月来,右胁肋腰背部疼
张某,女,23岁。2003年4月13日初诊。患者右胁肋及背部疱疹伴剧烈疼痛5天,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用吗啉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中药龙胆泻肝丸等治疗,效果欠佳。刻诊:皮疹发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