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 | 野拔子、茯苓、泽泻、黄毛榕、金果榄、薏苡仁、大叶白纸扇、花椒、猪苓、吴茱萸、白菖、大麦、干姜、木香、荷叶、白术、粟米、桑黄、人参芦、砂仁 |
---|---|
方剂 | 黄连汤、九味异功煎、异功散、二十四味养脾丸、平胃散、泻黄散、木香散、吴茱萸汤、换肠丸、胃苓汤 |
中成药 | 潞党参口服液、羚黄宝儿丸、香连胶囊、肥儿片、藿香正气颗粒、止泻利颗粒(冲剂)、小儿至宝丸、温中止泻丸、枫蓼肠胃康合剂、枫蓼肠胃康口服液 |
张某某,男,33岁。诉大便溏薄2年,加重1周。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溏薄,饮酒后尤甚。平素大便不规律,服用止泻药及肠道菌群调节制剂均效果不明显(具体用药不详),此后泄泻反复发作。兼见饭后咽中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吞咽唾液时感觉明显。小便正常,胃纳一般,夜寐安。刻下症见大便溏薄,2~3次/日,矢气频,肢寒怕冷,乏力明显。兼见咽部有梗塞感,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诊断:①(脾阳虚衰型)
本案患者自利清谷,口不渴,脉沉紧,尺脉弱,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内停。面色红赤,亦为阴盛阳衰,格阳于外之假热,故用通脉四逆汤加葱白,以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成胀......湿盛则濡泻。”《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这些论述高度概括了泄泻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脾,病因在湿。本例患者泄泻日久,病位由脾及肾,由气虚及阳虚,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胃气受损,摄纳无权,故诸症发作。
《景岳全书·腹泻》谓:“(腹泻)脾强者,滞去即愈,此强者之宜清宜利,可逐可攻也。脾弱者,因虚所以易泻,因泻所以愈虚,盖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去,气去则阳衰,阳衰则寒从中生,固不必外受风寒而谓之寒也。”隗老认为此患者泄泻达半年之久,脘腹胀满系寒热之邪错杂其中,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而觉脘腹胀满;年老久泻,脾胃亏虚,运化无力,而致食欲欠佳、腹泻、肠鸣、完谷不化。
泄泻病位在肠,主责在脾[1]235。郭老分析患者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志不畅则加重,伴胸闷胁胀,咽有异物感,推断其泄泻乃肝气不舒,克伐脾土,使得脾虚失运,泌别清浊功能失司所致。《张津青医案·泄泻》言:“上则嗳噫,下则便泄,厥气不和,克制脾土。”脾虚津液不布,清阳不升致眼、鼻干燥,头晕。
慢性泄泻的病因主要由于湿邪的太过及脾气之虚或脾阳不足,使脾气不升而致清气下陷,故泄泻从临床表现来看虽有多种证型,但从病邪而论无不以湿邪为患,从病位而言总与脾有关。泄泻虽不离脾,但亦与肝肾有关;治病求本,本于脾胃,健脾化湿为主;同时久及肝肾,变证多样,治顾肝肾。总结了治泻九法。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余国俊吴XX,女,7个月余,1990年2月8日下午诊。患儿出生后2个月之内大便比较正常。后因喂养不当,而致泄泻。初为水样便,夹不消化之食物。服藿香正气散2剂未效,改服
治胃虚泄泻,老人脏泄尤效。乌头(炮三分) 厚朴(姜炙)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分)上服一钱,水三合,生姜二片,煎至二合。热服,并二服止。家尝贮此药,治脾泄极验。
(出《博济方》)生姜(四两) 黄连(一两)上锉碎如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干脆深赤色,去姜取黄连为细末,服一钱。空腹,腊茶清下,不过二服瘥。
神术散燥湿理脾,为泄泻之良药。兼治呕吐。苍术(陈土炒,钱半)陈皮(一钱)浓朴(姜汁炒)炙甘草藿香(各八分)砂仁(四分)姜(一片)水煎服。湿泻。肠鸣,腹不痛,身体重,泻如酱色,是湿气。宜燥渗∶用神术散加
鲍子五保,时疫,耳聋,体有热,口干,大便五日不行,人事不清。竹叶、黄芩、柴胡、半夏曲、甘草、枳壳、天花粉、知母煎服,而热渴更甚,大便行而泻,手挛缩不能伸,且发呃,或又咳嗽。改以柴胡、石膏、竹茹、人参、
《灵枢》云: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热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
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癸卯①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②故也。一日,予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思其治法,按《内经•标本论》:大小便不利,无问标本,先
泄泻是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泻下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高。本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
1.感受外邪本病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本病,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2.内伤乳食因喂养不当,饥饱五毒,或突然改变事物性质,或恣食油腻,生冷,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
运脾化湿为通用治法。湿邪侵袭则当分清是寒湿还是暑热,寒湿当温中散寒,湿热则当清热化湿。若属伤食则当消食导致,脾胃虚弱则当健脾和胃,脾肾阳虚则当温肾暖脾,肝气乘脾者当疏肝理气。
1.小儿泄泻以夏秋季多发,以一岁半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在饮食上应以少食为主,以清淡,细软和易消化食物为宜。2.可在煮粥时加些薏米,山药,以健脾护胃,利水止泻。3.要注意保持清洁,注意观察肛门周围皮肤
1.神阙神阙位于肚脐中央,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缓匀速回旋按揉穴位。2.中脘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揉穴位。3.劳宫劳宫位于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
1、急性泄泻严重者当注意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若有当给予输也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饮食注意高糖,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3、忌食生冷,油腻及食后产气多的食物及粗纤维,以免刺激肠胃蠕动。
1.注意调养,在喂养方面应定时,定质,定量。在增加辅食时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2.注意营养搭配,不宜过食肥甘厚味之品。3.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新鲜,清洁;定时定量,不
周某,男,37岁,2021年9月14日初诊。主诉:反复泄泻伴大便不成型2+年。现病史:患者平素泄泻,加之长期饮食不节,2021年8月痛风发作频繁,遂至外院口服中药“桂枝苍术白术知母生地等”
刘某某,男,24岁。1991年7月就诊。患者1年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自,脉细。此
李某,女,80岁。以“丑时排小便时大便失禁半年”为主诉于2018年10月31日初诊。患者诉近半年来,每于凌晨1~3点出现排小便时大便失禁,大便偏稀。现症见:凌晨1~3点出现排小便时大便失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