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正文

王霞芳:桂枝汤加味治疗热病案

2021-10-09308

陈某,男,7岁。2007年3月5日初诊。发热1月余。平素易感冒,1月前因“间质性肺炎”于外院住院13d。现高热虽降而低热起伏,体温在37.5~38.1°C之间,午后热升,入夜自退,微咳少痰,汗多,纳可,便调,寐安,舌红苔微黄,脉细滑。

诊断:热病。

证属营卫不和,汗出感邪。

治当调和营卫,宜桂枝汤加味。

处方:桂枝3g,炒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g,黄芩9g,青蒿10g,桔梗5g,太子参9g,南沙参10g,滑石(包煎)12g。7剂。

2007年3月12日二诊:服上方5剂后低热平,咳嗽偶作,盗汗,舌红苔薄白,脉细。药中病所,守方加减。初诊方去黄芩、青蒿、桔梗、滑石,加麻黄根10g、浮小麦15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7剂。

此后调理数月,患儿汗出减少,体质增强,生长发育良好。

按:平素卫气不固,易汗感邪,卫气与邪抗争则发热[方剂汇www.fane8.com],卫气浮于外,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病情反复,虚象已露。王师选用桂枝汤,乃《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药仅五味,却发中有补,散中有收,外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内有调和脏腑气血阴阳之用,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投于小儿热病后高热已降,低热起伏缠绵不退,寝汗,乃因营卫已耗而邪热未彻,加青蒿、黄芩之类,解肌退热。二诊患儿身热已退,盗汗明显,为邪去表解,腠理疏松,营卫不和,选麻黄根、煅龙牡之类收敛止汗,调和营卫。清代王子接于《绛雪园古方选注》云:“桂枝汤,和方之祖......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王师认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此方调和营卫,亦即调和气血、表里、阴阳。(陈伟斌,封玉琳.王霞芳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经验:附验案4则.江苏中医药,2015,47(7):21)

相关话题:王霞芳桂枝汤热病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