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中医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宣痹通络为主。笔者现据临床实践推荐内服外敷方治之,效果不错。
内服方:取秦艽10g,炙甘草3g。将秦艽、炙甘草洗净,用水煎煮,取汁200ml,代茶饮,每日1剂。方中秦艽味辛、苦,性平,可清湿热、止痹痛。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艽具有抗炎、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炙甘草味甘、性温,能和中健脾、益心气、通血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等,具有抗炎、解毒、镇痛、解痉等作用。二者合用,有祛风湿、止痹痛、清湿热之功效。适用于肩周炎及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等。
外敷方:取细辛80g[方剂汇www.fane8.com],生姜300g,60度高粱白酒100g。将细辛研末,生姜洗净,杵成泥状,铁锅内炒热,加入白酒调匀,再微炒。将药铺于纱布上,热敷肩周疼痛部位,每晚1次,直至痊愈。方中细辛味辛、性温,能散寒祛风止痛。它虽然有小毒,但是外用十分安全。主治关节拘挛,风湿痹痛;姜能疆御百邪;酒通调血脉,消肿止痛。诸药皆辛温走窜,热敷而效专力宏,直达病所,其效卓著。配合内服方使用,可提高疗效。 (常宁)
相关话题:肩周炎
肩周炎,中医称为“肩痹证”或“肩凝证”。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发病多以风寒侵犯,又称冻结肩。痹者,气血痹阻不通也。《内经》有云:“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究其原因,《内经·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案寒偏胜为痛痹。
肩周炎飞针刺激部位局部阿是刺激区。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为营卫虚弱,筋骨衰颓,外因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伤及肩周筋脉,致使气血不通而痛;或因过力劳伤,血瘀气滞亦可导致不通则痛。肩痛日久,则筋脉失养,而见肩部肌肉萎陷,关节僵硬。
条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如其平调,内外得养,五脏皆安。针刺条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驱除风寒湿邪,促使滞涩之经脉通畅,濡养筋骨,通利关节。
电针对肩周炎有良好效果,特别对病程较短者疗效显著若患者年高体弱,病程日久,病变关节粘连,虽肩关节疼痛不明显,但活动受限,则疗效较差,需结合推拿疗法,以提高疗效。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千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并且临床症状以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故中医学中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等,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国内肩周炎的发病率高达8%。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是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发于50岁左右,因此得“五十肩”之名。很多患者问过同样的问题:“这五十肩,五十岁得,怎么我都60多岁了,还会得上啊?”其实,五十肩是指5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患病,有人40多岁就发病,70多岁的人也有患上肩周炎的。多因外伤或者受风受凉引起,起初只是疼痛,时间久了肌肉黏连了,就会造成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连穿衣、吃饭、刷牙、梳头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95%酒精500毫升。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肩周炎。
丹参50克,白花蛇10克~25克,62度白酒1250毫升。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肩周炎等。
川芎4.5g,威灵仙6.5g,鸡血藤9g,秦艽4.5g,白芍4.5g,当归9g,白术4.5g,黄芪9g,桑枝15g,伸筋草4.5g,防风4.5g,党参9g,熟地黄9g,松节9g益气养血,疏风通络之功效
当归、枸杞子、制何首乌、杜仲、山茱萸各15克,制草乌、䗪虫〔土鳖虫〕各9克,全蝎、自然铜、姜黄各6克,红花5克,蜈蚣2条,白酒2000毫升。气虚加黄芪30克,阴虚加生地黄30克。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主
见血飞100克,大黄50克,红花25克,白酒2000毫升。消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闪挫、跌打、撞击等原因导致的局部肿痛。包括四肢、躯干软组织损伤及闭合性骨折;网球肘,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
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克,木瓜20克,全蝎2克,透骨草、鸡血藤各30克,60度白酒1000毫升。祛风活血,通痹止痛。主治肩周炎,关节疼痛。
川乌、草乌、樟脑各90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冻结肩(即肩周炎)35例,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
细辛20克,白芷10克,制没药10克,三七20克,醋延胡索10克,木香10克,防风10克。理气温阳、祛湿化瘀、通络止痛。主治诸痹(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病、类风湿病、坐骨神经痛、滑膜炎、跟腱痛
因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除外骨质本身疾患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有“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漏肩风”之称。祖国医学属于“痹症”范畴。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漏肩风”、“冰冻肩”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围。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早期肩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夜晚、气候变冷、局部受寒时加
肩关节周围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严重者则影响工作。李氏针刺三穴治疗肩周炎确有良效。曾统计33例
一、刮痧部位1.头颈部天柱、大椎。2.胸部腋前线、腋中线。3.肩背部腋后线、肩井、天宗、肩髃。4.患侧上肢曲池、外关。二、刮痧方法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天柱刮拭至大椎穴;再向上刮痧腋前线、腋
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穴”,配局部阿是穴,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地祛,筋脉疏通,气血调
1.拔罐方法选取天秉区、侧颈区、后肺区、肾俞区、脾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2.操作原理以上穴区具有疏经通络、通利关节的作用。3.小贴士(1)拔罐疗法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2)起罐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大约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大约1-2
刮拭部位肩背部,上肢,下肢。刮拭步骤1.刮手阳明大肠经,由肩部巨骨穴沿上肢外侧前向下经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刮至合谷穴,以皮肤出痧为度。2.刮手太阳小肠经,由肩外俞沿上肢外侧向后下经秉风,天宗,
因人而异。虽然说,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花椒泡酒是可以缓解肩周炎的,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而且,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花椒泡酒毕竟是偏方,需要因人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
1.病人仰卧位。2.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3.阳陵泉,中平穴,阴陵泉,条口,承山等腧穴可采用煮药罐法,选用合适型号的玻璃火
有效。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动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都可使肩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通过拔罐,可以祛风散寒,除湿祛毒,活血化瘀,温通经络,舒筋止痛。从而达到缓解肩周炎症状的作用。
周某某,男,48岁,干部。右肩疼痛,活动受限1年余,起于肩部外伤,疼痛以夜间为重,夜间常痛醒,天气变化时尤甚。肩外展80。前屈70。,患肢内旋后伸肘,拇指及骶部。舌淡胖,脉细弦。曾经推拿、
金某,男,48岁,1993年1月6日因车祸右肩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两月后右肩关节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X线示:右肩关节及诸骨质未见异常。诊断为他伤性右肩关节炎
赵X,女,54岁,农民。2012-09-08初诊。患者以“左肩部疼痛1月余”来诊。诉左肩部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活动不利,局部怕冷,恶风。查:左肩关节无明显肿胀畸形,喙突下压痛,左肩关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