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跟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张晓雪主任学习的过程中,见张老师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疗效颇佳。现举例说明之。
【医案】
赵某,男,36岁,主诉眠差一年,早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每遇情志因素则精神紧张,头胀,胸闷,心情压抑,焦虑,纳差,便秘或大便不爽。查其舌暗红,苔黄厚,脉弦数。
辨证:少阳不和,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调畅枢机。
方药: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6克,党参6克,生大黄9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磁石30克,炒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栀子9克,远志12克。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睡眠略有改善,仍胸闷,便秘情况好转,每日1~2次,成形。查舌暗红,苔黄根厚,脉弦。上方大黄改为3克,继服一周,睡眠时间增长,诸症改善[方剂汇www.fane8.com],后一月仍在此方基础上稍作加减,继而痊愈。
【按】:《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此患者心情紧张,压抑,焦虑,都是“烦”的体现,头胀,胸闷,纳差,又可归于由于情志因素而产生的主观的身体感觉,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多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可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
少阳枢机不利,郁久则发热,故见大便秘结,舌暗红,苔黄厚,脉弦数的症状,故遣方用药时加栀子清三焦之火,加夜交藤、合欢皮、远志等药安神定志,众药合用,共奏疏解少阳、安神定志之功。
二诊患者大便情况明显改善,故将大黄的用量从9克减少到3克,此时的大黄不再是用来发挥泻下通便的作用,而是用来泄里热、和胃气,应用小剂量。三诊患者自诉病情明显好转,继服二诊方,后痊愈。
本案疗效颇佳,追其本源,在于古方今用之神奇。笔者以为,中医古籍之继承,仍当重视,明理之后,临证之时,明察秋毫辨证之机,抽丝剥茧,疗效固不可差。
现代人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此患者BMI27.34,属超重体型,且舌苔厚腻,可见是由宿食痰滞,酿而生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炽火上逆,扰动心神导致不得眠。《张氏医通·不得卧》言:“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子贤之《六因条辨》,是治疗痰火扰心的效方。
多种古籍都有提及温胆汤,如《千金方》《三因方》《杂病源流犀烛》《证治准绳》等都有温胆汤,虽都是温胆汤之名,但是具体用药各有异同。刘志龙教授常用温胆汤乃出自《三因方》,温胆汤加黄芩、黄连即为芩连温胆汤,即《医宗金鉴·中风门》中的清热化痰汤。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关于失眠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营卫不和,阴阳不交为失眠的主要机理。《内经》认为睡眠由神来主宰,如《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神安则魂藏能寐;神不安则魂不安藏,则会出现不寐,故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人之寤寐是由心神来控制,中医学认为睡眠是神志活动的一部分。
患者失眠日久,汗出怕风,脉沉缓少力,此为营卫不调,故选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入睡困难,故用龙骨、牡蛎以潜镇安神;后背拘谨不舒,故以葛根以通背部经络;倦怠,手足厥冷,故以附子温通十二经之阳气。法随证立,方从法出,药物化裁得当,故效如桴鼓。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病人“一天昏昏沉沉没有精神”属于一身尽重,“说话语无伦次,急躁易怒,”属于胸满烦惊,失眠属于不可转侧着,怕冷,舌淡苔白腻说明有寒湿之气,合用四逆汤。后来又说有“口渴,爱出汗,小便不利”情况加天花粉有止渴,除烦热,通利小便作用。脱发和湿气太重有关,只要内在症状消除了,脱发自然就治愈了。
患者素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史,加之情绪不畅,肝气郁结,肝郁阳亢,夜不安寐,夜眠4~5h;肝病日久,必致脾虚,故见大便偏烂;舌脉乃肝郁阳亢之见症。故初诊以丹栀逍遥散加淡豆豉、合欢皮、茯神、八月札疏肝理脾,解郁安神;绵茵陈、虎杖、铃茵陈、丹参、五味子、绞股蓝利湿退黄,活血解毒。
栀子(擘)十四个(9克),香豉(淡豆豉)(绵裹)四合(4克)。清热除烦,宣发郁热。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现
当归50g,枸杞子100g,龙眼肉200g,甘菊花15g。补心肾,益气血。主治用于中老年人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腰膝酸软。
川黄连5钱,肉桂心5分交通心肾。主治心肾不交,心悸怔忡,失眠,口舌生疮,脉细数。
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10克,何首乌15克,熟地黄10克,女贞子15克,川断(川续断)15克,陈皮10克,旱莲草15克,浮小麦15克。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主治肝病后,腰酸腿软,头
柴胡四两(12克),龙骨、黄芩(切)、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牡蛎(熬)、茯苓各一两半(4.5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大黄二两(6克),大枣(擘)六枚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镇惊安神。主治
黄连四两(12克)、黄芩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克)。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症,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脉细数。邪火内
地黄 60克;续断 60克;黄芪 50克;牛膝 50克;山药 30克;龙眼肉 30克;当归 30克;制何首乌 40克;党参 40克;茯苓 40克;杜仲 40克;大枣 40克;红花 10克;甘草 10克
人参(去芦)、丹参(微炒)、玄参(微炒)、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炒)、桔梗各五钱(15g),五味子、当归身(酒洗)、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柏子仁(炒)、酸枣仁各一两(30g),生地黄(酒洗
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语,一身尽重,不能转柴胡(四两)黄芩人参甘草生姜茯苓铅丹龙骨牡蛎(各一两半)大黄(二两)黄只煮一二沸阳之表证,则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铅丹大黄继。胸满(下
失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有许多原因会形成失眠,不同的原因会有不同的失眠状况,也必需不同的对治方法。当身体处于肺热状态时,嘴唇发红,必定失眠。这种失眠,只要喝喝姜茶,让身体顺利的排除寒气,肺热状态消失了
失眠是困扰许多现代人的问题,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工作压力、感情压力、长期不正常生活习惯、疾病…等等。不同的原因会有不同的状况,也必须用不同的对治方法。多数失眠的人都曾尝试过各种方法无效之后,才开始服用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
失眠症西医称为神经衰弱,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失眠,以及由失眠引起的头晕、乏力、健忘等。中医归入“不寐”、“惊悸”范围,认为此症多由心情郁怒、精神紧张或大病之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用饮食疗法既
柴胡四两大黄二两人参一两五钱半夏二合(洗)生姜一两五钱(切)大枣六枚龙骨钱茯苓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法〕,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法〕,温足经方治手经病者,参、苓、龙、牡、铅丹,入
【病因】本病或因思虑劳倦,脾气受损,生血不足,心血亏耗,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房劳伤肾,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或因情志抑郁,心神不安;或因饮食不节,脾胃不和,均可导致失眠。【症状】本病以不易入睡为主证。但发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其表现有:夜晚难于入眠,白天精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失眠可分为偶然性失眠与习惯性失眠。偶然失眠不能算作疾病,它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长期、反复的失眠
涉及神经衰弱、失眠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76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7个穴位,依次是内关穴、足三里穴、神门穴、三阴交穴、风池穴、百会穴、心俞穴。
视情况而定。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半夏和夏枯草主要是用于治疗痰热遏阻中焦之失眠,而对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失眠来说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如果失眠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
从中医角度来讲,五味子有宁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单独用它泡水代茶饮对轻度的失眠患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重度失眠患者效果不好,建议五味子和其他药配在一起使用效果好些,比如和酸枣仁、远志、首乌
小米清半夏粥治疗失眠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因为清半夏中的色氨酸含量丰富,能够有效的抑制神经的兴奋,缓解失眠。同时患有失眠,一般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紧张所引起,所以患者要保持心情的放松,同时要有
灵芝对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芝治顽固失眠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配伍使用。灵芝中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维生素B2及C等有效物质,有安神、健脑的作用,而且灵芝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于头晕、
虽然五味子和刺五加都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对失眠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两种药材的主要作用都不是治疗失眠,并且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每个人体对药物的所需也会有所区别,所以五味子和刺五加病并没有哪个治失眠更好
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够起到治疗作用。五味子具有宁心的效果,其中的有效成分,对于神经中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对于失眠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是出现了失眠情况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五味子来进行缓解,有利于
视情况而定。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心神不定、心慌心悸所引起的失眠来说,适量地吃一些天麻的话是有一定辅助作用的,同时自身也要调整好心理和心态,放松心情和压力,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服用天
吕某,男,6岁。2020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抽搐2次。患儿平素胆小,5d前因受到惊吓出现眼发直,翌日晨起出现头痛,隔日中午睡眠状态下抽搐,表现为意识不清,两手握拳,右侧身体抽搐,左眼
何某某,女,32岁。1936年仲冬,因久患失眠,诸药不效。形容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纭,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舌绛,脉弦细,两颧微赤。
李某,男,74岁。2020年8月24日初诊。主诉:肺腺癌术后2月余,近半月来睡眠差。患者于2020年6月20日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病理示:浸润性肺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刻诊:夜寐差,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