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22岁,学生。2013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左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右歪10d。患者10天前因感受风寒,次日晨起出现左眼睑闭合不全,摄唇漏气,口角右歪,于当地医院药物贴敷,肌注维生素B1以及口服弥可保治疗,未见明显疗效,故来就诊。刻诊:左额纹消失,左眼睑闭目不全,鼻唇沟变平,口角右歪,摄唇漏气,耳后乳突处按压略有疼痛,舌淡苔薄,脉浮紧。
西医诊断:贝尔麻痹。
中医诊断:面瘫(风寒犯络,邪中经络,气血失调)。
治则:祛风除瘀,疏通经络。
取穴:(1)四肢:外关、合谷、太冲、阳陵泉、足三里;(2)面部:患侧翳风、太阳、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头维以及颧髎(双侧)。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径为0.25mm毫针针刺。攒竹向睛明方向刺(针刺入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min),太阳穴向地仓穴透刺,四白穴向目内眦方向斜刺,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向外斜刺,余穴常规针刺,面部其他穴位针刺得气后,不施手法,留针30min,远部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1次。口服肿痛安胶囊(组成:三七、僵蚕、制白附子、防风、天麻、羌活、白芷、制天南星),每次2粒,3次/d。针刺1次后,眼睑即能闭合,1周后额纹出现,鼓腮不漏气,口角不偏。2个疗程后面肌活动自如,诸症痊愈。
按语:面瘫系属于经筋病变,《灵枢·经筋》云:“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王师认为本病因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方剂汇www.fane8.com],风寒之邪乘虚入面部经络,致外邪瘀阻,经筋失调,出现口眼歪斜。
阳明经行于面部,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面部阳明经为主,配合太阳、少阳经穴,以疏导局部气血,太阳、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头维以及颧髎(双侧)均为局部取穴,以疏导局部气血。头维是足阳明经、足少阳经及阳维脉的交会穴,布有耳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额颞支故对额纹恢复至关重要,合谷、外关、足三里、阳陵泉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4经穴位,且皆上行面部,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取之以疏通经络,治头面诸疾。合谷为祛风的要穴,其又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玉龙歌》云:“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针灸聚英十二脉歌》“厥阴足脉肝所终......下络颊里环唇内......”该穴可治口疾,故取之。太冲、合谷合用以开四关,可达到上病下取的目的,以疏理气血、平衡阴阳。《针灸甲乙经》:“口僻不正,翳风主之”,翳风、外关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从现代医学考虑,翳风穴位于面神经出头面之道,刺之可改善局部面神经代谢,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筋会阳陵”,面瘫系属于经筋发病,刺之可疏通筋脉,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具有益气扶正之功,刺之可加强益气通经的作用。服用肿痛安胶囊可以起到祛风化痰,行瘀散结,消肿定痛的作用。
总之,局部腧穴与远端循经取穴相结合,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显着提高机体抵抗力,扶正祛邪,效如桴鼓。(蒋帅,韩艾.王季良针刺治疗面部疾病3则.江苏中医药,2014,46(7):47)
患者病位在肝,故取肝之募穴期门、肝经之原穴太冲、八会穴之气穴膻中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然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取中脘、粱门、气海、足三里、内关、天枢、三阴交以调中气、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胃肠;患者气郁不伸,喉中如有梅核,故取天突、合谷;患者神呆失眠,故取神门、申脉、照海;患者气乱上冲,故取手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组合以调节血压。
急性胃炎缓解止痛,针法是治疗取得疗效的关键。本案上腹疼痛,初用泻法,祛实邪,仍有疼痛未除,后改为平补平泻,疼痛即刻消失。由此可知,初期用泻法止痛不彻底。而平补平泻,虚实兼顾,邪去痛除,病自愈。
磨牙症(bruxism)是在非生理状态下由于咀嚼肌的收缩,上下牙齿不自觉的产生咬合,在睡眠状态或者白天清醒状态下都可以发生。据相关调查,在7~17岁的人群中夜间磨牙发生率是15%,而清醒状态下是12.4%。磨牙症是一种常见功能异常,长时间紧咬牙齿,会影响牙齿的健康,如导致牙齿磨耗、牙骨质增生、牙松动、牙尖折断、牙髓坏死、义齿碎裂、牙齿对冷热刺激高敏感、颞下颌关节疼痛、咬肌肥大等,甚至给家人和自己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
该患者属湿热蕴结之石淋腰痛,此类病在新疆是常见病,因新疆水质较重。针刺养老穴益肾止腰痛,针刺肾点止痛效果尤为明显,针入患者即有感觉,且止痛效果持久。再用通淋排石之药结合治疗,疗效理想。
更年期失眠临床较为常见,邵素菊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其病机着眼肝肾阴虚、虚热扰神;治法重视滋阴潜阳、宁心安神;针刺强调治神、得气、补泻;治疗与调护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经验,总归《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本案前额热灼感,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苔微黄,脉弦滑为阳明经火盛而致,用泻法针刺丰隆穴获愈。由此可知丰隆穴具有清胃泻腑,祛阳明风火之邪之功,因此,对阳明经风火引起的头痛,疗效确切。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炒)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去土)6克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肩痛,臂痛,腰痛,或周身
全蝎、蜈蚣各等分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主治痉厥,四肢抽搐,舌淡红,脉弦;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破伤风、癫痫、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也用于流脑
刺猬皮(炙)、魁蛤、蝮蛇头(炙),木虻4枚(去翅足,熬),虻虫(去翅足,熬)1枚,蛴螬1枚(并炙),陵鲤甲(去头足,炙),葛上亭长7枚(炙),斑蝥(去翅足,炙)7枚,蜈蚣(去头足,炙)3枚,附子3枚(
黄芪90g,白术30g,防风30g,制白附子15g,僵蚕15g,全蝎15g。益气化痰,祛风通络。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羌活、独活各一钱(各6克),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各五分(各3克),蔓荆子三分(2克)发汗祛风,除湿止痛。治风湿在表证。头痛身重,肩背疼痛不可回顾,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
白芍、川当归、熟地黄、川芎、桃仁各三钱(各9克),红花二钱(6克)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血虚兼血瘀证,症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黏,腹痛,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或弦细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腰腿
生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刘寄奴、生黄芪、淮山药、蒲公英各15克,血竭3克(冲服),煅瓦楞子20克(先煎),威灵仙、枳壳各10克,黄连3克,鸡内金6克活血化瘀、敛疡止痛。主治因瘀血阻于胃络所致的
桂枝、川芎各30g,防风、当归、白芍、香附、路路通各50g,薄荷梗20g。祛风活血。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眼痛如针刺者,即是神祟症中,如艾之灸如针之刺痛同,然此症皆因心脏潜伏热毒,风壅在于膈间,目眩头痛,眼系常急,欲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相似,急服泻心汤八散正其头,点以时药消散血气,洗以侧柏叶、防风
以象牙细屑敷之立出,疮即愈,有人手中指为竹刺,痛甚,敷之立效!
此眼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是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以后渐生障翳.遮满相牵.如此疾状.宜服泻心汤.后服补肝散.兼镰洗出血.火针太阳穴立效.诗曰∶忽然
耳针法的刺激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毫针法:即用毫针刺激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进针时,医生用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减轻针刺时的疼痛
是用金属制的针刺激人体上一定的体表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古代有“九针”现代常用的主要有毫针、三棱针、皮内针、梅花针等。
针刺手法轻重,是指毫针行针(运针)时所用的刺激量而言。针刺时手法的用量,应有轻、中、重不同的刺激量之分,才能产生不同的针刺效应。(一)针刺手法轻重的意义施行针刺手法的轻重,其目的在于通过手法的不同量,
条文:痛如针刺心火炽,睛珠如同刺疼,头疼目眩眼系急,针后八正草栀灯,桑车扁蓄滑生地,竹叶生军瞿麦通。方剂:加味八正散方甘草栀子灯心草桑白皮车前子扁蓄滑石生地黄苦竹叶大黄瞿麦木通各等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
(并附图。此系仲景原文)资生经云。凡治伤寒。惟阴证可灸。余皆当针。阴证者。中寒也。其余伤寒。皆热病之类。热病宜刺。刺者。以针泄其热也。前篇用烧针。是反助其热。因而致逆。针用火烧。针犹灸也。大抵灸者。补
1.艾灸治疗面瘫具有明显效果,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对艾灸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速到医院接受治疗。2.治疗期间,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寒吹风,可戴眼罩口罩防护。3.适宜休息,少食辛辣,戒烟酒。
手足阳经穴方主穴分二组。甲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乙组肩髃,肩贞,阳池,后溪,风市,手三里,环跳,委中,解溪。配穴口舌歪斜加刺下关,地仓,颊车;言謇或不语加刺廉泉,通里,
取穴1.合谷穴(健侧)位于手背,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2.翳风穴(患侧)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3.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4.下关穴在面部
面瘫能艾灸。本病多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诅,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治疗以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照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针刺,在得到了麻醉的效果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针刺麻醉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所取得的一
涉及面神经麻痹的处方用穴160多个,计260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4个穴位,依次是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下关穴、攒竹穴、迎香穴、翳风穴、风池穴、水沟穴、鱼腰穴、颧髎穴
1.自我按摩治疗按摩时可顺着脸部肌肉的走形方向由下往上推,例如用患侧的大拇指顺着面瘫一侧的腮部由下向上推倒颧骨处,反复约30次左右。注意力度要适中,以感到局部微热为度,并且推肌肉的反复始终保持由下往上
在正规中医诊所实施的针刺拔罐放血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但若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以下不良危害1、皮肤感染针刺拔罐放血其用到的器具都要经过消毒,如施罐条件不好,环境较差的,非但不能起到拔罐放血调理身体的作用,
卢XX,女,64岁,退休。2014-03-05初诊。患者以“双膝疼痛2年”来诊。检查:屈膝试验(+),压髌试验(-),下压研磨试验(+)。X线:骨质增生。ESR:27mm/h。
张某,男,41岁,于2007年8月12日初诊。患者因惊恐恼怒后感心悸不宁,胸闷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心电图: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96次/min,心律不齐。血压:150/90m
王某,男,40岁。初诊日期:2018年10月18日。主诉:后枕部疼痛半月余。患者诉半月前因工作疲劳后感受风寒,出现头痛症状,以右后枕部为主,疼痛剧烈时放射至右侧头顶部,未及前额。曾于外院就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