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在劳累、用力不当、咳嗽、下蹲或起立等情况下易诱发或加重,无明显外伤史,年龄因素相关的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腰椎失稳等,是导致老年人腰痛的主要原因。近两年笔者采用腹部穴位针刺结合腰部使用代温灸膏的方法(简称“针代”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研究资料
本组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65岁,平均58.6岁;病史6个月~12年,平均3.6年。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的《中医内科学》腰痛病诊断依据:①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等相关病史。②病程较长,缠绵难愈。③多表现为隐痛或酸痛。④常因体位不当等因素而加重。⑤体征: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局部压痛明显。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符合以上典型症状和体征,年龄 50~70岁,性别不限,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不能使用针刺及代温灸膏的患者,如孕妇、对代温灸膏过敏者。③急腹症患者。④腹部肿瘤患者。⑤针刺穴位或代温灸膏贴敷穴位及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⑥有外伤目前尚未痊愈者。⑦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⑧3个月内施行过手术。⑨其他有麻醉禁忌者。⑩依从性差的患者。
治疗方法
腰背代温灸膏穴位敷贴 取穴:肾俞(双)、大肠俞(双)、腰阳关。操作:患者取俯卧或坐伏位,先贴敷肾俞,次贴敷大肠俞, 再贴敷腰阳关。每处穴位每次贴敷一贴,每次2~4小时。贴敷后可行腹针治疗,腹针治疗结束后,患者即可离院,在代温灸膏贴敷2~4小时后,患者可自行缓缓撕下代温灸膏,叮嘱贴敷处忌沾水。
腹针治疗 ①主穴:中脘、水分、天枢 (双)、气海、关元。②配穴:气虚、气阴两虚明显加气穴;湿重或下肢痛加患侧大陵、归来。③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小腹,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34×60毫米毫针,垂直皮肤进针约0.5~1寸,不要求有针感,留针30分钟,局部红外线照射以保暖。治疗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间隔3~5天,再行下1疗程;治疗2个疗程总结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
治愈34例[方剂汇www.fane8.com],显效16 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讨论
老年人腰痛的症状有如下特点,腰部活动僵硬,腰部的酸痛晨起明显,适当活动可缓解或减轻,活动过多,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活动受限。叩击后腰部有明显舒适感;或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重。笔者认为,引起老年人腰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腰痛与肾气的阴阳消长有密切联系。肝生筋,肾主骨,肝肾皆衰则筋骨不能用,形体疲极也。老年人腰痛与肝肾的气血亏虚有重要关系,治疗时要标本并治,滋阴壮阳、补气补血以治本,舒筋活血、通络除湿以治标。通过养病防病治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腹针结合代温灸膏治疗,取穴腹部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谓气海为“男人生气之海”,故取关元、气海升阳补气,益肾填精。任督同出一源,取任督之关元、气海,可升阳补气,益气固精。《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临床上治以疏通督脉,通络止痛。古有“灸治百病”之说,代温灸膏以膏代灸,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外治筋骨、内调脏腑,防病保健。腹针升阳补气,腰背代温灸膏通络镇痛,本研究表明腹针加贴代温灸膏治疗老年腰痛疗效确切。(苏丽萍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话题:腰痛
《内经》曰:“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肾主骨。”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任、冲、督、带脉布于腰间,若年哀天癸竭,肝肾精气不足以濡养筋骨,劳苦酒色,七情内伤致肾精亏损于内,不荣则痛。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气血不足,中焦失运,加之长时间疼痛,情志多有不畅,易郁而化火,寒热虚实错杂,先予以和解少阳、清热安神、温阳健脾利水之法予以调理,待疼痛缓解后,再予以补肾调养气血之法。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党参、黄芪、干姜、细辛益气温阳,茯苓、鸡内金、焦楂曲健脾养胃,大黄、胆南星、半夏清热化痰,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二诊时再加鹿角、龟版、山茱萸等以补阴益阳,调和气血,终使中焦脾胃得养,气血得以畅通,而诸症得愈。
患者,女,50余岁。诉小便涩痛。刻下症:神清,精神软,眼圈色偏黑,胃纳可,劳累后腰酸痛且小便涩胀痛,小便灼热感,色黄,大便可。舌质淡舌根苔略黄腻。诊断:(湿热兼肾虚型)淋病(西医称为泌尿道感染)。病因病机:湿热兼肾虚。患者中老年妇女,小便涩胀痛,且有灼热感,色黄说明湿热下注,且在劳累后易发作,并有腰酸痛,显示伴有肾虚之象。治法:清热利湿兼补肾。处方:四妙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熟地20g,泽泻1
腰痛针灸疗法取足太阳和督脉腧穴为主;针用或补或泻,可针灸并用;穴取肾俞、腰阳关、委中。腰痛又称腰脊痛,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引起腰痛原因很多,本篇仅就寒湿腰痛、劳损腰痛、肾虚腰痛针灸治疗加以论述,其他腰痛可参照之。西医的腰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发生损伤或病变,任何原因导致姿势失衡和某些内脏疾病所引起的腰部疼痛,均属本证范畴。
腰痛(常伴腿痛)是危害人们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骨科门诊患者中有较大的比例。近年来医学界对腰痛的防治总结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药、针灸、按摩、练功等综合疗法,取得了一定疗效。
笔者治疗腰痛急性发作时,常用经方家胡希恕的经验方:桂枝加苓术附汤合大黄附子汤(桂枝、白芍、赤芍、茯苓、白术、附片、大黄、细辛、炙甘草)。其中白术用30克,其他药用常规剂量,大便正常的患者大黄用2~3克。附子用量10克足矣。若为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或者腰扭伤,三五剂多可见效,止痛效果很强。
荆芥2两半,草乌2两半,破故纸(补骨脂)(炒)2两半,羌活1两,白芷1两,乌豆1两,川牛膝1两,黑牵牛(炒)半两,茴香(炒)半两,紫金皮半两,川萆薢半两,川芎7钱半,木瓜3钱,独活1两半。诸般风瘫,偏
猪脚 1只;桑寄生 50g;牛大力 50g;水 10碗牛大力有舒筋治腰痛功效,与桑寄生配伍,效果更理想。猪脚有壮腰,补肾功能。滋阴补肾,适合孕妇食用,强筋活络,而且很有营养。也适合分娩后体弱气虚,四肢
何首乌(甜瓜瓣者,九蒸九晒)120克 人参(去芦)60克 生地黄60克(酒洗)熟她黄60克(酒洗)麦冬(去心)60克 天冬(去皮、心)60克 小茴香60克(炒黄色,秋冬用)白茯苓(去皮)60克(春、夏
牛膝 50克;川芎 50克;羌活 50克;地骨皮 50克;五加皮 50克;薏苡仁 50克;甘草 50克;海桐皮 100克;生地黄 500克;杜仲 50克;白酒 10千克温补肾阳,治湿热腰痛。
柴胡、白芍药、青皮、钩藤、香附、山栀子、乌药、独活。湿热腰痛,左关细数者。
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或劳
生姜半斤(取自然汁),牛胶3两,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体虚人背上恶寒,或夏日怕脱衣,及妇人产后被风吹入经络,故常冷痛,或手足冷痛至骨;又治腰痛,及一切冷痹痛,湿气。
吴茱萸3钱,生姜3钱,人参1钱,大枣2个,附子2钱。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屈而不伸,尺内脉来沉迟者。
(附论)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肾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服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不止。引
肾虚、瘀血、湿热、痰积、闪挫。腰痛之脉必弦而沉。弦者,为虚;沉者,为滞。若脉大者,肾虚涩者,是瘀血;缓者,是湿;滑与伏者,是痰。肾虚者,用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一加补骨脂、猪脊髓,丸服。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中。太阳正经出血。(刺委中及昆仑)春无见血。(肾水衰也。)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迟滞貌)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阳关)出血。夏无见
论曰:虚劳腰痛者,劳伤于肾也。肾主腰脚,若其气不足,风邪乘之,故令人腰痛引少腹,不可以仰息。诊其脉,尺沉者是也。治虚劳伤惫,腰脚疼痛,精神不爽,饮食减退,驻颜益气,鹿茸丸方:鹿茸(去毛,酥炙,二两)防
按腰痛一证,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外邪闭束者,有湿气闭滞者。因阳虚而致者,或由其用心过度,亏损心阳;或由饮食伤中,损及脾阳;或由房劳过度,亏损肾阳。阳衰阴盛,百病丛生,不独腰疾,但腰之痛属在下部,究竟
痘当未出腰先痛,毒火亢极阴难胜,泻毒不使传肾经,加味归宗宜速用。[注]凡痘当发热时而腰痛者,最为恶候,盖腰为肾之府也,毒火亢极,真阴不能胜邪,故频频作痛,须用加味归宗汤速泻其毒,不使传于肾经,庶可望生
21。腰疼下注两股痛,风冷停瘀滞在经,佛手散加独活桂,续断牛膝桑寄生,血多三阴伤气血,地黄桂附续杜寻。【注】产后腰疼下注两股皆痛者,乃产时风冷乘之,瘀血滞于肝经,宜用佛手散加独活,肉桂,续断,牛膝,防
神曲(一块如拳大),烧过红淬黄酒二大碗饮之。或葡萄干一两,酒煎服;或葱白捣炒,热擦之,再以生大黄末,姜汁调敷。尽量饮好酒。
症状有陈伤宿疾,长期腰部疼痛,反复发作,劳累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痛有定处,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活动时有前制不适感,腰部触之僵硬。施灸穴位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臑俞,次髎。
按摩缓解怀孕时腰痛轻微者,可以在做一些居家按摩操。孕妇取坐位,丈夫在孕妇疼痛的部位做轻微的按摩,每个部位按揉3-5分钟。注意保暖秋冬季节受寒也是引起怀孕时腰痛的原因,所以怀孕时不仅要注意保暖,也可以做
取穴以督脉和足太阳经为主。大椎第7颈椎下凹陷中。脊中第11胸椎下凹陷中。腰阳关第4腰椎下凹陷中。肾俞第2腰椎下旁开1.5寸。大肠俞第4腰椎下旁开1.5寸。腰眼穴第4腰椎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阿是穴腰
女性在做完人流手术后,身体都比较虚弱,如果不注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做好保暖措施,导致气血虚,肌肉劳损,风寒入侵,这些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腰痛。在进行人流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淤血流到盆腔中,并堵塞
风寒湿腰痛治当温经散寒,气滞血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则益肾壮腰,三种腰痛均适宜于艾灸治疗,尤其适合温针灸法。
取穴肾俞,志室,太溪,委中。刮痧顺序先刮背腰部的肾俞,志室,再刮腘窝部委中,最后刮足部太溪穴。刮拭方法补法。方义取委中调和足太阳经气治其标;取肾俞,志室,太溪补肾填精,治其本。
针灸对治疗腰痛有效果。腰痛多与寒湿侵袭导致气血凝滞,劳累外伤造成瘀血阴滞,或因房劳过度造成肾气虚衰有关,治疗以活血通经为主,通过针灸可起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之功,从而缓解腰痛。
腰痛艾灸有用。艾灸疗法宜散寒扶湿,疏通经络,调理肾气,而腰痛的发生多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筋脉失于滋养有关,根据证候虚实,施以补泻,或平补平泻,能有效缓解腰痛症状。
施某,男,50岁。患者腰疼痛已半年余,其痛悠悠,尚可忍耐。近则痛势加剧,腿足痿软无力,不能久立,更不耐远行;痛时喜手按摩,神倦气短,小溲清长,舌质淡,少苔,脉微弱无力。
张某某,男,86岁,住某院。1960年4月25日会诊。患者腰背酸痛,足冷,小便短而频,不畅利,大便难,口干口苦,饮水不解,舌淡少津无苔,脉象右洪大无力,左沉细无力。
周某,男,58岁。初诊日期:2018年9月26日。主诉:反复腰腿痛3月余。患者3个多月来腰腿疼痛,时轻时重,在外院行腰椎牵引、针灸治疗后无好转来诊。刻下:腰部疼痛重着感,时掣痛至左下肢,形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