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用于痰饮喘咳、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等病症。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块根。半夏属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cm,在叶柄下部生有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三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伸出在佛焰苞外。桨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野生溪边、田边、林下或阴湿草丛中。
产地与分布
主产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销全国并出口。
鉴别要点 半夏与类似品水半夏的区别:前者类圆球形而略扁,表面白色至黄白色,中间凹窝周围密布麻点根痕,断面洁白细腻、富粉性。水半夏则多为圆锥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根痕(不明显),断面白色,粉性。只要抓住上述两者特征,则易分辨。
而伪品山珠南星则形似南星(较半夏大),而切片充半夏则片形呈腰形片状,均易识别。滴水珠则块茎类扁球形而较大,四周可见突起的小块茎,可资区分。
名典鉴别
①汉?《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平。生川谷。”
②《名医别录》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阴干。”
③陶弘景曰:“槐里属扶阳。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方剂汇www.fane8.com],不厌陈久。”
④吴普曰:“生微丘或山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
⑤唐?苏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者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
⑥宋?苏颂曰:“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头三叶,浅绿,颇似竹叶,而生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垂,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三日,汤洗暴干。蜀图经云: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绝类半夏,而叶不同。”
⑦明?《本草蒙筌》载:“半夏,山川泽谷,处处有之。苗起一茎,茎头三叶。根名半夏,八月采收。”
⑧李时珍曰:“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⑨清?《本草从新》、《本草求真》则较全面地总结其功用及制曲等方法,少及形状,故略。
快速鉴别
块茎类圆球形,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上端多圆平,中间有凹窝(茎的残痕),呈黄棕色,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富粉性,细腻洁白。味辛辣。品质以个大、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相关话题:半夏
患者七八之年,症见“咽痒、干咳、异物感,偶有少量白色黏痰”,且“平素急躁易怒、性情忧郁”,结合舌脉,辨证为肝郁痰阻兼以化火,故以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加减,并予清肝之龙胆草、栀子,患者口干胸闷,此为痰热蕴结于胸之象,予天花粉、瓜蒌皮清热生津、化痰宽胸。服7剂后患者诸症缓解,再服5剂而安。
处方中以四君子汤合泻心汤为主方,理气健脾,散结除痞,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用药思维丰富。专病专药思维:木蝴蝶,味微苦,性微寒,具有敛疮生肌,善治口腔黏膜溃疡疮疡久溃不敛。药对思维:厚朴、枳壳合用,厚朴气药也,温而能散,消胃中之实也;枳壳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二药合用下气散痞,宽中行气。
《丹溪心法》云:“头痛多主于痰。”脾失健运,痰浊中阻,痰为有形之浊邪,易随气流行,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半夏白术天麻汤源于《医学心悟》,具有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之效。本案以此方加味,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涂晋文教授是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床善用经方、验方,且不拘泥于常法,对于一些病症治疗已具独到经验。凃教授善治各种痰证,尤善灵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各种痰证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眩晕、偏头痛、癫痫、脑梗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隗老认为患者症状乃是中焦脾胃痞结而“胃不和则卧不安”所致。
急性胆囊炎,常因饮酒及饮食不当而诱发,发作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侧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胆囊息肉是慢性胆囊炎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赘生物。中医辨证属于胆胃郁热,气机郁滞。以辛开苦泄,疏肝利胆之法治之。
柴胡四两(12克),龙骨、黄芩(切)、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牡蛎(熬)、茯苓各一两半(4.5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大黄二两(6克),大枣(擘)六枚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镇惊安神。主治
北柴胡、人参、半夏、炙草(炙甘草)、当归身(酒炒)、川芎、干姜、桂、姜3片,大枣3枚。补虚扶正。胎前病疟,产后未愈。
半夏二两(60克)、茯苓一两(30克)、枳壳半两(15克)、风化朴硝三钱(9克)燥湿行气,软坚消痰。主治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或咳嗽痰多,胸脘满闷,或产后发喘,苔白腻,脉弦滑。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系膜上
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芪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
半夏(汤洗七次)四两(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克),甘草(炙)半两(15克)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
藿香 人参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术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后胃气虚弱,日渐羸弱。
黄连三两(9克),半夏(洗)半升(9克),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各一两(各9克),人参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4枚)。平调寒热,和胃降逆。主治上热下寒,症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
竹叶二把(6g),石膏一斤(50g),半夏(洗)半升(9g),麦门冬(麦冬)(去心)一升(20g),人参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粳米半升(10g)。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治热病之后,余热未
王某,男,45岁,某银行行长。感冒解后,又服清热药两剂,翌日,呃逆连声不断,难以入睡,寐后呃声方止,寤则复然。有时竟因呃而醒,如此连续9日。其间服过丁着柿蒂汤、旋覆代赭汤,针刺足三里、内关、会厌皆不效
治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半夏(汤洗七次,切,焙)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丁香(各四两) 陈皮(去瓤) 人参(去苗) 细辛(去苗。各二两)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面糊
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芪 泽泻 人参(以上各五分) 白术 炒曲(以上各一钱)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蘖面 橘皮(以上各一钱五分)上件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
气味辛、平,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陈修园曰∶半夏气平,禀天秋金之燥气,而入手太阴;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味,而入手足阳明。辛则能开诸结,平则能降诸逆也
(各种曲附)近日诸医皆用之,药肆亦多制备。相传,制法系仙人所传,故名仙半夏。能化痰如神,若不信,将半夏七、八粒,研入痰碗内,即化为清水。其法:用大半夏一斤,石灰一斤,滚水七八碗,入盆内搅凉,澄清去渣。
使畏皂夹恶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半夏,味辛平。生寒熟温,有毒。降也,阳也。其用有四∶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气;痰厥及头痛,非此莫能治。
(东垣)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足太阴痰厥头痛。(痰厥者,湿痰厥逆而生也。痰逆则上实,故令头痛目眩,眼前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太阴少阴二
辛温,体滑性燥,和胃健脾,兼行胆经,发表开郁,下气止呕,除湿痰利二便,能行水气以润肾,燥和胃气而通阴阳,治一切脾湿之症,血家渴家汗家慎用,肺燥者不可误服,须制用,亦有造曲者。
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炮制的方式不同,清半夏是用生半夏加上白矾进行炮制;而法半夏是用生半夏加上白矾,另外加上甘草和石灰进行炮制。2、毒性强弱不同,清半夏的毒性要稍微强一
半夏泻心丸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半夏泻心汤。本药由半夏、黄连、黄芩、人参、干姜、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适合于上热中痞下寒的病症。所谓的上热就是出现口苦咽干,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舌苔偏黄或者
法半夏是有毒的,法半夏是半夏的制后的中药。具有的特点是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不合理的应用都会使法半夏的毒性的增强,对于身体的害处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可以出现腹泻,特别是对于脾胃功能
过量使用的话会有影响。姜半夏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而半夏是一种带有毒性的中药材,虽然在经过炮制后毒性会大大降低,但肝脏是一种由分泌、代谢、解毒作用的器官,体内和外来的毒物都是通过肝脏分解氧化结合转化为无
半夏厚朴汤出自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水煎后服用,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作用。主治梅核气,具体表现如下: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满闷,咳白粘
姜半夏,性味比较温,而且有小毒,应该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和作用为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姜半夏擅长于止呕吐,清半夏擅长于化痰,法半夏擅长于健脾燥湿。在临床上一般用于痰湿犯胃或者胃寒呕吐、胃
法半夏可以燥湿化痰,可以用于脾虚引起的痰多清稀和湿痰、寒痰等病症,还可以缓解痰多咳嗽的症状。法半夏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可以缓解多种呕吐。法半夏有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法半夏还具有消肿止痛
半夏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辛温有毒其具有燥湿化痰、调和脾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为性味温燥,所以适合寒湿性质的疾病。目前半夏有多种炮制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影响半夏的功能疗效,目前常用
李某,女,57岁,干部。冠心病心绞痛五六年,心前区疼痛每日二三次,伴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脉弦细,苔白质淡,边有齿痕。此系胸痹之病,乃心阳虚,胃不和,遂致气
刘某某,女,81岁。2019年9月30日初诊。主诉:全身乏力20余日。患者既往有慢阻肺病史20余年。2019年2月6日再次于本院唿吸科住院治疗,查胸部CT示:双肺陈旧性肺结核,左肺毁损,纵
戴某,女,50岁。1987年4月3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似阻、泛吐、食少、口干苦、口舌生疮月余。有糖尿病及子宫肌瘤手术史。胃失和降,气痰阻滞,故胸膈不适;肺胃阴伤、肾气亏虚而致消渴;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