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6岁。因发热2天于2019年3月16日就诊。患儿2天前游泳后外出玩耍,受凉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口服退热药,热退复升,精神差,昏沉思睡。就诊时发热、不咳、前额痛、鼻塞、睡后有少许汗出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查体:T:39℃,精神较差,咽稍红,扁桃体Ⅱ°肿大。
方药: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6g,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4g,柴胡15g,黄芩8g,粉葛15g,升麻15g,当归9g,白芷9g。3剂,日1剂,分2次冲服。
嘱:服药后喝热粥或热水,盖被睡觉,使遍身微汗出即可。若体温反复,可服3次。
随访:家长诉患儿服第1次药后半小时,即汗出热退;第2日下午3时体温渐上升至38.4℃[方剂汇www.fane8.com],身有微汗出,精神好,未服退热药;第3日晨起测体温正常,已入园,下午体温亦未反复。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患儿本自感寒,虽越2日,风寒仍在,加之发热、鼻塞、汗出等,故辨为太阳病,处以桂枝汤。患儿尚有前额痛,前额是阳明经巡行部位,葛根为阳明经头痛要药,故加入以引经疏表;加柴胡、黄芩者,因小儿少阳之体,枢机条达,气机畅通,郁热易清;去岁今春甲流尚未远去,乙流汹涌又至,疫毒肆虐,加升麻、当归,取《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治疗“阴阳毒”之意。全方药味不多,却兼及疏散风寒、调和营卫、清除疫毒,故疗效快捷、理想。使用桂枝汤须强调服法:连服、啜粥、温覆。(林燕 河北省中医院 张昊地 王颖雪 河北中医学院)
以温里药治疗发热疾病,可上溯仲景,如《伤寒论》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汗出而热不退,又出现四肢疼痛,下利肢冷,属虚阳上浮,急需回阳救逆。《景岳全书·火证》又言:“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若以阳虚发热,则治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
桂枝汤并非仲景自创,早于《伤寒论》的典籍《汤液经法》即有记载,名为小阳旦汤。阳旦者,谓清晨旭日初升,阳光渐长。笔者认为桂枝汤特别适宜小儿。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不断增长,但十分脆弱,易为邪气所伤,故需特别扶助。桂枝汤组方阳中有阴,刚中带柔,助阳之功温和而不乏力,尤适宜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笔者临证用桂枝汤治疗小儿多种病证,疗效很好。
患者出院后,体弱表虚,薄受风寒,而致营卫失和。药用桂枝解肌发表;白芍和营敛阴,桂枝白芍同用,调和营卫,以固密腠理。《内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所以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而汗出者,亦用桂、芍调治;佐以生姜、大枣、甘草益气和中;龙骨、牡蛎、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镇重养血安神;而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合用,以固体虚自汗。
本案患者为邪居太阳、少阳两经,肺气不利,故咳嗽经久不愈,虽经多方治疗,但药不中病,故不效。一般来说,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但本案患者病程较长,医者有“久病入里”的错觉。脉症同参,病人他脏无恙,唯有咽痒、自汗等邪袭肺卫等表证。
本例胸痹伴见咳喘,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复方图治。白酒虽能通阳,但酒性上升,有助于气逆,故改用桂枝通阳降逆;厚朴、半夏、枳实、陈皮、杏仁行气降逆,化痰散结,桃仁、杏仁、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厚姜半甘人参桂枝汤包含有半张枳实薤白桂枝汤,故对由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胸胁憋闷胀痛亦有治疗作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栝楼根(天花粉)二两(6g),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发散风寒,解肌舒筋。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现常用于治疗头
人参、当归身、正川芎、白芍药、炙黄芪、漂苍术、川黄柏、炙甘草。痘后血少,手足拘挛,不能转运。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枚)甘草(炙)二两(6g)。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
知母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石膏一斤(48g),粳米二合(18g),桂枝(去皮)三两(9g)。解肌调荣,清热通络。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
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半斤(24g),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峻下热结。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
大黄(去皮,酒浸)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芒硝半升(15g)。缓下热结。主阳明病胃肠燥热。蒸蒸发热,口渴便秘,腹满拒按,舌苔正黄,脉滑数;亦用于肠胃热盛而见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中消
柴胡15g,黄芩12g,金银花20g,连翘15g,石膏30g,知母9g,苍术12g,茵陈15g,竹茹6g,甘草6g。清热解毒,化湿解表,和解退热。主治外感发热并有湿邪者;感冒日久发热不退,无明显感染病
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芍药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朴(炙,去皮)二两(6g)、杏仁(去皮尖)五十枚。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治素有喘病,又感风寒
治胸痹,心中痞气留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此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四枚)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瓜蒌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朴,取二升,去滓,入诸药,再煮
张××,女,24岁。四川郫县红光乡,农民。【病史】1960年10月某日于田间劳动后,自觉身热头痛,周身不适,入夜尤甚。次日,××医院按感冒论治,后改服中药,反复汗出,而热势不减。十余日后,忽感下肢痿弱
桂枝汤(《伤寒论》)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水煎,适寒温,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取微似汗。桂枝加葛根汤(同上,大阳病
闫某,40岁。前年病阳痿,讳疾忌医,自买男宝、龟龄集,久服无效,不得已来诊,余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获愈。今春旧病复萌,或不能举,或举而不久,复来求诊。余未予细察,便复蹈故辙,拟前方付之。服之八剂,毫不见
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医曰.此赤芍药耳.安可用也.予曰.此正当用.再啜而微汗解.论曰.仲景桂枝加减
治柔。身体强,KTKT然,脉反沉迟,自汗。栝蒌根(二两)桂心白芍药(各三两)甘草(炙,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汗不透,食顷,啜热粥发之,
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
桂枝(去皮,─钱五分)芍药(─钱五分)甘草(炙,─钱)生姜(─钱五分)大枣(去核,四枚)上五味咀,以水四大钟,微火煮取二钟半,去滓,温服。服已、须臾,啜稀粥数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
有些人觉得艾灸是全能的,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艾灸,有些人发烧也会来进行艾灸,高热昏迷的时候进行艾灸是比较危险的,高热昏迷时需要进行降温、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身体脱水、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小贴士进行艾
低糖水果。西梅是李子果中的一种,归属于被子植物门科绿色植物,味甘性平,入脾、胃、小肠经,在其中带有很多的蛋白、甲基纤维素、有机物、胡罗卜素、糖分及其钙、铁、磷等成份化学物质。西梅口味甜酸,在其中的水份
人参果的热量并不高。每100克人参果的热量大约为80大卡,除此以外人参果的味道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并且水分含量充足,是非常好的水果。
毛某,男,42岁,诉小腹坠胀10年,会阴部紧缩感明显,久坐较甚,伴尿频,30~60分钟小便一次,尿急,尿无力,尿等待,夜尿3~4次,射精无力,易疲乏,多汗,纳眠可,大便成形,先干后稀,每日
刘某,男,18岁。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浙浙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
王某,女,16岁,2006年1月4日初诊。就诊5天前因受风寒而发感冒,且发热高达39℃,恶风、咽肿、身痛,继而出现胸闷、心慌、气短,于医院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不齐,ST段改变。心肌酶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