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小针刀的模式很多,现就常见模式介绍如下。
1、i型小针刀
i型针刀针柄为扁平葫芦形,针身为圆柱形,针头为揆形,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齐平口,刀口线和针柄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其长短尺寸不同分为四种,分别为i型1号、i型2号、i型3号、i型4号。
i型1号针刀全长15cm,针柄长2cm,针身长12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为0.8mm。
i型2号针刀全长12cm,针柄长2cm,针身长9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icm,刀口线为0.8mm。
i型3号针刀全长10cm,针柄长2cm,针身长7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为0.8mm。
i型4号针刀全长7cm,针柄长2cm,针身长4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为0.8mm。
i型小针刀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松解术、小骨刺铲削术、瘢痕刮除术等。
2、ii型小针刀
ii型小针刀针柄为扁平葫芦形,针身为圆柱形,针头为揆形,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齐平口,刀口线和针柄在同一平面内。全长12.5cm,针柄长2.5cm,针身长9cm,针头长1cm,末端刀口线0.8mm。
ii型小针刀适用于较小骨折畸形愈合凿开拆骨术及较小关节融合剥开术。
3、iii型小针刀
iii型小针刀针柄为扁平葫芦形,针身为圆柱形,针头为樱形,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齐平口,刀口线和针柄在同一平面内。全长15cm,针柄长3cm,针身长11cm[方剂汇www.fane8.com],针头长1cm,末端刀口线0.8mm。
iii型小针刀适用于较大骨折畸形愈合凿开拆骨术及较大关节融合剥开术。
4、iv型小针刀
iv型小针刀针柄为扁平葫芦形,针身为圆柱形,针头为樱形,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刀口线和针柄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其长短尺寸不同分为三种,分别为iv型1号、iv型2号、iv型3号。
iv型1号针刀全长15cm,针柄长2cm,针身长12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0.8mm。
iv型2号针刀全长12cm,针柄长2cm,针身长9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0.8mm。
iv型3号针刀全长10cm,针柄长2cm,针身长7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0.8mm。
5、v型小针刀
v型小针刀针柄为扁平葫芦形,针身为圆柱形,针头为模形,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凹形,刀口线和针柄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其长短尺寸不同分为三种,分别为v型1号、v型2号、v型3号。
v型1号针刀全长15cm,针柄长2cm,针身长12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lcrn,刀口线0.8mm。
v型2号针刀全长12cm,针柄长2cm,针身长9cm,针身直径1mm,针头长1cm,刀口线0.8mm。
v型3号针刀全长10cm,针柄长2cm,针身长7cm,针身直径imm,针头长1cm,刀口线0.8mm。
v型小针刀适用于切开细小神经周蘸的挛缩筋膜。
相关话题:小针刀
棘问韧带损伤小针刀针刀定点棘间韧带压痛点。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腰痛范围,它的发生发展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原因造成,内因主要是肾气不足,不能温煦和滋养腰府,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经气不通,阻滞于腰部,或是因为跌仆损伤等原因,导致腰部筋伤,出现此病。
小针刀疗法对持针方法有严格的要求,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针刀操作的准确与否。
运刀方法是临床中运用小针刀操作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是小针刀实施治疗过程中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部分,施术中操作手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在长期的小针刀临床实践中,把基本针刀操作方式归纳为“八法”即纵行疏通剥离法、横行剥离法、通透剥离法、切开剥离法、铲磨削平法、瘢痕刮除法、骨痂凿开法、切割肌纤维法。
小针刀治疗是闭合性手术,多在肌腿深部、关节腔、脊柱周围等深层组织中操作,而且刺激证大,对机体局部内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因此,操作时的无菌要求也较为严格,必须符合常规西医手术无菌操作的要求,否则会造成治疗部位的感染。
朱汉章于1976年发明了将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医疗器械针刀,在临床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并逐步将针刀疗法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小针刀疗法借助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弄清疾病的根源,明确疾病位嚣,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准确地在病变部位施术,对某些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