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人,生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因其故居有一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倡“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故历来提到朱丹溪,皆以其为“滋阴派”代表。其实,朱丹溪也擅长杂病的治疗,并非拘于滋阴一端,丹溪的私淑者王纶有“杂病宗丹溪”之说。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居恶性肿瘤首位。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1]。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且不能耐受放疗、化疗,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朱丹溪的“气、血、痰、郁”学术思想,分析肺癌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为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借鉴。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虚衰可以贯穿肺癌发生的整个过程。丹溪亦十分重视元气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丹溪心法·破滞气》云:“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运转者,此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可见丹溪所谓的气多指元气。正气虚衰,气机不行,导致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此类有形实邪又反过来阻碍气机运行,加重气滞,形成恶性循环。闭郁之阳气与有形之阴邪互相搏结,蕴结不解,日久而成瘤,即所谓“阴阳交错,而变由生”[2]。正如《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痞癖源流》所云:“邪居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明确提出气血郁滞是诸郁成病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痰证,更与气郁有密切的关系。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其病机多是在脏腑气机逆乱,郁而不伸的基础上,气不布津而痰凝,气结血阻而成瘀。如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津液失布,凝而成痰;肝郁化火,郁火灼津,炼液成痰;肝气郁滞,横克脾土,脾失健运而痰浊内生,此皆因郁而生痰。另有饮食劳倦,先伤脾胃,脾不健运,斡旋失职,痰浊内生,若先因痰浊中阻,木不能疏土,而成土壅木郁之病机,此则为因痰而郁。由于肺为储痰之器,无论因郁生痰,或因痰而郁,所成之痰皆可贮于肺,壅阻肺气,碍其宣降,肺气郁滞,通调失职,痰浊又由肺而生[3]。明代医家王纶私淑丹溪之学,对丹溪“气、血、痰、郁”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挥,其在《明医杂着·医论》中指出:“气、血、痰三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误药杂乱而成郁。”
丹溪治气,尤其重视后天脾胃之气及气机失调的治疗。肺癌早期虽存体虚,但邪尚不深,伤正不着,治疗当扶正袪邪并重,一般建议患者一定把握手术机会,且术前术后均以调补气血为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脾胃受损,证见气短乏力、食欲减退、多汗等肺脾气虚之证,可参考丹溪治疗气虚惯用之四君、六君子汤;若脾胃气虚,饮食不进,呕吐泄泻,病后胃气虚怯者[方剂汇www.fane8.com],又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肺癌可见痰中带血或咯血,丹溪对此亦有独到见解。《丹溪心法·吐血》云:“先吐红,后见痰嗽,多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四物汤主之,加痰药、火药”;先咳嗽后出血,多是痰积热,降痰火为急;对于咯血、痰带血丝者,以姜汁、青黛、童便、竹沥入血药中,如四物汤加地黄膏、牛膝膏之类。
痰是肺癌形成及发展中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邪居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丹溪治痰,善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法,如《丹溪心法·痰·附录》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顺矣”,“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丹溪以二陈汤为治痰的基本方,认为其“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
在肺癌的形成和发展中,痰郁往往互为因果,“胶固杂糅”。肝郁气滞而致郁痰内生,或因痰而郁、气机不畅引起的咳、痰、喘等症状,可见于各期肺癌。胸胁脘腹胀满或胀痛、苔腻是其共有见症。寒痰证型可见便溏纳呆、痰稀白、苔白腻、脉濡滑或沉滑;有便秘、口渴不欲饮、痰黄、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可辨为热痰证型。寒痰证型常用柴朴二三汤(柴胡、半夏厚朴汤、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如柴胡、黄芩、清半夏、厚朴、茯苓、陈皮、苏子、炒莱菔子、白芥子,有疏肝解郁、降气化痰之功。热痰证型用柴胡陷胸汤(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有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之功[4]。对于痰涎壅盛,气逆于上,上盛下虚,肢体浮肿者,则用苏子降气汤。
郁,即滞而不通之意,丹溪认为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戴思恭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朱丹溪首倡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六郁学说,开郁证专题研究之先河,并创制了行气解郁之越鞠丸。
然而,肺癌的“郁”当以气郁为主。经云:“诸气郁皆属于肺。”叶天士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又肝之经脉上行,贯膈而注于肺;胸为肺之分野,胁为肝经所循,胸胁不可分,肝藏血条达于气,肺主气鼓动血行。可见,肝与肺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常以枢机不利、木叩金鸣、木火刑金、风摇钟鸣、木郁生痰犯肺、肝肾不足及肺而影响肺的宣降,而肺之功能失职可使肝失疏泄,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宜,气血失于调畅,木反侮金,从而痰瘀蕴毒结滞成积,停于肺而成肺癌。可见肝郁气滞致肺脏气机宣肃失常是肺癌的病机之一。
因此,从“郁”辨治肺癌时,当学习他赞赏许叔微“读仲景书而知其意,然未尝全用其方”的态度,灵活变通,“知其意”,还要学习他“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病既本于此,为工者岂可他求哉”。故肺癌之“郁”当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原则治疗,临床可辨证选择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加减。
朱丹溪以“气、血、痰、郁”为纲论治杂病,具有丰富的经验,“气、血、痰、郁”论治是其丰富的临床实践产物。古代无肺癌的病名,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入“杂病”范畴。朱丹溪论治杂病的思路,可以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同时,丹溪学派还有丰富的学术思想、理法方药值得我们努力挖掘。
[1]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等.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67.
[2]贾冰,姚秋菊,杨队,等.浅论气与肿瘤[J].中医药学报,2013,41(4):9.
[3]武维屏.肺癌从肝论治探析[J].中医杂志,2014,55(24):2091.
[4]关秋红,武维屏.从肝论治肺癌十法[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6):47.
(吴炳辰,许建新,王燕山.从朱丹溪“气、血、痰、郁”学术思想论治肺癌探析.江苏中医药,2017,49(6):8)
双黄升白颗粒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是徐振晔教授治疗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经验方药,组方以补肾生髓为主。骨髓属于中医“髓”的范畴,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血的虚实。《内经》指出“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类经》指出:“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故肾精充足,才能“气血皆从”;反之,肾精不足,骨髓枯竭,则气血生化乏源。因而,在骨髓抑制的治疗中,补血为治其标,更重要的是补肾生髓以治其本。
中医药在预防根治术后转移复发,对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章永红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近40载,对肺癌的中医药治疗有较深造诣,章师运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患者处于化疗期间,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滋补肝肾为主要治则,以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减,以黄精、女贞子等滋补肝肾;当归、白芍、桑椹子等养血活血;蛇舌草抗癌;炒谷芽、炒麦芽等健脾开胃。因药证相符,故收良效。
潘敏求临床治疗肺癌注重辨病、辨证与辨症相结合,肺癌病位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故在临床治疗中提倡肺脾肾三脏同治,结合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的五行相生关系,调整阴阳以达到正邪相持,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诊治,总结了舌象、脉象与预后之间的联系。
患者高龄且处于疾病中晚期,不宜行手术或放化疗,采用中药姑息治疗,选用六君子汤加减,益气健脾;加鱼腥草、桔梗、制胆星以化痰;天花粉、生地等养阴生津;考虑患者高龄,不宜过分攻癌,故选用蛇舌草、半枝莲等抗癌;予焦楂曲、炒谷麦芽等健脾开胃;予以仙鹤草、藕节炭等止血。因药证合拍,故收效满意。
本案先后出现“阳明欲解时”、“厥阴欲解时”、“少阴欲解时”的证情改变,按常法常规治疗却难以获效,笔者根据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因某时咳甚代表了某经病变,故选用某经的代表方发力治之,竟收全功,也是“毋逆天时,是谓至治”(《灵枢·百病始生》)及“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精神的体现。
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补肺益气,养阴生津。治热伤气阴,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汗多口渴,咽干舌燥,脉微;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者。现用于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
石蝉草250~500克,白酒1000毫升。祛淤散结,抗癌。主治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
大黄(蒸)十分(75g),甘草三两(90g),黄芩、桃仁、杏仁、水蛭、虻虫、蛴螬各二两(各60g),芍药四两(120g),干地黄十两(300g),干漆一两(30g),䗪虫〔土鳖虫〕半升(30g)。破血
薯蓣(山药)三十分(30克),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各十分(各10克),甘草二十八分(28克),人参、阿胶各七分(各7克),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麦冬)、防风、杏仁各六分(各6克),柴
白英〔白毛藤〕、垂盆草各30g。肺癌。
蒲公英 5克;绿茶 3克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抗菌。适用急性乳腺炎;外感发热;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腮腺炎;瘰疬;急性结膜炎;肺癌。
瓜蒌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枇杷叶10克,炒杏仁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薏苡仁20克,赤芍10克,百部10克,生甘草6克理气散结,清热解毒。主治肺癌、肺脓肿、肺
蜂房、蛇蜕、全蝎各9g,生艾叶18g,陈皮9g,生黄芪30g,山豆根9g,清半夏15g,茯苓9g,生甘草3g,生姜9g镇咳祛痰,软坚化瘀,补气活血。适用于肺癌中期气虚邪盛者,症见咳嗽,咯脓样痰,胸痛剧
肺癌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外源性浊气是致癌的主要因素。其超早期先兆为肺外先兆,因为甚至在肺部症状出现前1~3年,即已有所发露……第一节 病因病机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肺癌的发生仍然是内因为主要
一女子,十七、八岁,发尽脱,饮食起居如常,脉微弦而涩,轻重①皆同。此厚味②成热,湿痰在膈间,复因多食酸梅,以致湿热之痰,随上升之气至于头,熏蒸发根之血,渐成枯藁,遂一时脱落。治须补血升散。乃以防风通圣
1、感冒时禁行房事行房事避免电扇、冷气的直接吹袭,避免风寒乘虚入肾而为下体的感冒,风寒入肾的咳嗽,以虚劳治,当滋肾补气以袪风治咳嗽,不可当发炎而消炎,尤其在感冒时,更禁忌行房事。2、妇女生产时,将恶露
杨兄,年近五十。性嗜好酒,病疟半年,患胀病,自察必死,来求治。诊其脉,弦而涩,重则大,疟未愈。手足瘦而腹大,如蜘蛛状。予教以参术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为臣、黄连、陈皮、茯苓、厚朴为佐,生甘草些少作浓汤
一婢,色紫稍肥,性沉多忧,年近四十,经不行三月矣。小腹当中有一气块,初起如粟,渐如炊饼。予脉之,两手皆涩,重取却有。试令按其块痛甚。扪之高半寸。遂与千金消石丸①,至四五次,彼忽自言乳头黑且有汁,恐有娠
俗称肺癌,是老年人的好发病,为一种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且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至70~74岁达高峰。中医无此病名,但有类似病证描述,如“肺积”、“痰饮”、
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肿。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肺癌的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咳血、发热、气急。咳嗽常为阵发性刺激咳嗽,咳血常为持续性或反复性少量血痰,随着肿块的不断增大,阻塞或压迫大支气管
肺癌大多数发生于各级支气管粘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亦称支气管肺癌,临床上则通称为肺癌。一、流行病学与病因流行病学概况: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肺癌的死亡率以每十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在迅速地上升着。西方工业发达
徐某,女,63岁。初诊日期:2010年3月4日。主诉: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左肺肺癌右下肺转移,左胸腔及心包积液,未做手术和放化疗。咳嗽下半夜为甚,咳痰青白色相间,兼有便秘。舌
李某某,女,77岁,2018年12月26日初诊:诉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再发1周。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在西安某医院查PET-CT示:左肺上叶结节,核素高摄取,结合临床,
赵某,男,73岁。2016年7月27日初诊。主诉:咳嗽伴咯血3天。2016年7月9日医院确诊为“肺癌”。刻下: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咳嗽咳痰,痰少色白,痰中夹鲜血,咯血时作,血色鲜红,日量约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