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李某某,男,75岁,2006年11月15日初诊。直肠癌术后4年,肺转移术后6个月,肝肾囊肿,脂肪肝。刻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食欠佳,眠可,大便稍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无力。
辨治要点 老年男性,正气不足,正消邪长,故术后4年发生肺转移。拟健脾益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法,仿归脾汤意化裁。
处方 生黄芪30克,远志10克,太子参15克,生白术3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枣仁30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桑椹30克,生地15克,鳖甲10克,浙贝母10克,凌霄花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九香虫5克,草河车15克,百合30克,鼠妇10克,金荞麦15克,川朴10克,炙甘草10克。
方义 方中生黄芪、远志、太子参、白术、茯苓、龙眼肉、炒枣仁,取归脾汤之意,补益心脾;桑寄生、牛膝、桑椹、生地补肾,且生地与生白术配伍可以润便;鳖甲、浙贝母软坚散结;凌霄花、九香虫,活血散结;白花蛇舌草、草河车、金荞麦,清热散结;鸡内金、生麦芽、川朴,消导散结;百合、鼠妇,善消肺积;炙甘草调和诸药。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7年3月28日复诊 直肠癌术后5年,肺转移术后近1年,复查,X线无异常,前列腺增生改变,纳可,眠可,二便调。舌质略红,苔薄黄,脉沉细。病情稳定,气色转佳,调方如下:
炒柴胡10克,沙参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30克,百合30克,浙贝母10克,金荞麦15克,合欢皮30克,凌霄花15克,鳖甲15克,炮山甲10克,小茴香10克,橘核10克,乌药10克,焦楂榔各10克,荷叶10克,草河车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8年5月26日复诊 直肠癌术后6年多,复查:肺X片未见异常,陈旧性病变,脂肪肝,肝肾囊肿。纳可,眠可,大便调,稍干,舌红,苔黄,脉沉细小弦。病情稳定,未见复发转移迹象,继续巩固治疗。
处方 沙参15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炒柴胡10克,杭白芍15克,生地10克,百合30克,浙贝母10克,鼠妇10克,炮山甲10克,鳖甲15克,凌霄花15克,生薏仁15克,炒苍术10克,炒黄柏10克,生白术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藤梨根15克,半边莲30克,焦山楂10克,炒草决明10克,生甘草10克,荷叶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9年8月31日复诊 直肠癌术后7年半,肺转移术后3年半,胸片示:陈旧性病变同前,B超示:脂肪肝、肝多发囊肿、右肾多发囊肿,纳可、眠可、大便有时干,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弦。治疗近3年,效果理想,开下方,扶正祛邪、软坚散结,以资巩固:
生黄芪30克,远志10克,沙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枣仁30克,桑椹30克,山药20克,广木香10克,莲子肉10克,炮山甲10克,当归10克,肉苁蓉30克,三七5克,地龙5克,灵芝15克,桑螵蛸10克,炒杜仲10克,焦槟榔10克,生山楂10克,金荞麦15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按 该患者是老年男性,直肠癌术后4年出现肺转移。辨证为脾肾亏虚[方剂汇www.fane8.com],邪气乖张。拟定健脾益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调理近3年,病情稳定,体质渐佳,未见复发转移之象,是扶正祛邪治疗肿瘤的成功案例。
【案例二】
李某某,男,74岁,2006年7月26日初诊。横结肠癌术后,高中分化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7/16。前列腺癌,奥沙利铂合希罗达化疗。右肺陈旧性结节。刻诊: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刀口疼痛,口干、纳可、眠可,二便尚调,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辨治要点 老年男性,肝肾亏虚,热毒蕴结,渐成积聚。拟补肝肾、健脾胃,化热毒,消肿瘤为法,济生地黄丸化裁:
处方 生熟地各10克,山萸肉12克,山药20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何首乌15克,莲子肉1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凌霄花15克,赤芍10克,橘核10克,乌药10克,浙贝母10克,百合30克,金荞麦15克,红藤10克,藤梨根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莲须15克,鹿角霜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方义 方中生熟地、山萸肉、山药、桑寄生、牛膝、何首乌、莲子肉补肾;土茯苓、泽泻利湿;橘核、乌药调气;凌霄花、赤芍和血;浙贝母、百合、金荞麦清肺,防止肺转移;红藤、藤梨根、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代赭石、鸡内金、生麦芽,开胃化积;莲须、鹿角霜补肾缩小便;炙甘草调和诸药。
2006年11月13日复诊 刀口疼痛减轻,口干减轻,精神好转。夜尿多,大便1日2次,余无特殊不适。舌红,少苔,脉沉细。调方如下:
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生熟地各10克,山萸肉12克,土茯苓30克,山药20克,泽泻15克,凌霄花15克,炮山甲8克,鳖甲12克,金荞麦15克,白英15克,蛇莓15克,黄精15克,生黄芪30克,丹参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扁豆10克,草河车15克,生麦芽30克,鸡内金30克,藤梨根15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7年3月2日复诊 结肠癌术后1年4个月,继发前列腺癌,病情稳定。夜尿多,大便正常,眠不实,梦多,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调方如下。
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土茯苓30克,凌霄花15克,藤梨根15克,黄精15克,龙葵30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炒杜仲10克,炮山甲10克,龟板15克,白英15克,橘核10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草河车15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9年8月10日复诊 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纳可,眠可有时易醒,二便正常,乏力,舌质淡胖,苔薄黄,脉沉细。治疗3年,病情稳定,疏下方以资巩固。
沙参15克,太子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当归10克,炒枣仁30克,炒柏子仁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0克,生黄芪30克,何首乌15克,桑寄生15克,牛膝、莲须15克,凌霄花15克,金荞麦15克,百合30克,三七5克,灵芝15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按 该患者罹患结肠癌、前列腺癌,初诊是四诊合参,偏于肾阴亏虚,兼有热毒。经给予补肾填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疗效果理想,后以健脾补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而收功。
相关话题:肠癌
本例晚期结肠癌,已广泛转移,先经手术切除,又复行化疗,再以中药辨证施治。由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与单方草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故取得较好疗效。张老重视术后气血不足、肝脾不调,故用太子参、白术、当归、白芍,益气和血,健脾和胃;参三七、桃仁、红花兼清肠腑浊瘀;延胡及郁金,既可利气又能化瘀;鸡血藤、赤芍等活血行瘀之品均可随症加减使用,使症情早日改善。
近几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尽管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大肠癌患者2年生存率,但对患者5年生存率却影响甚微[1]。周仲瑛国医大师在治疗大肠癌时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于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侵袭及转移等方面收效较佳,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古医籍中并无“大肠癌”之病名,大肠癌的内容散见于“肠覃”、“脏毒”、“积聚”、“锁肛痔”、“肠风”等病症中。《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记载:“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患者形体偏胖,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病史,痰湿体质,脾喜燥恶湿,痰湿困阻脾脏,脾运失常,故辨证治疗当健运脾胃,辨体质治疗当燥湿化痰。脾主运化,主升清,运化升清功能失常,而见大便量多不尽感;痰湿体质,痰湿困阻中焦,中焦运化失常,而见纳食欠佳,苔厚腻,体倦身重;痰湿郁而化热,见舌红,汗出较多,舌苔黄,尿色深。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医虽未有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肠覃”、“脏毒”、“锁肛痔”、“滞下”、“下痢”、“下血”、“伏梁”、“积聚”、“癥瘕”等范畴。肝脏是大肠癌转移最常见的器官,尤其中晚期大肠癌最易发生肝转移,大肠癌肝转移是导致其生存期短和死亡的直接原因。
本案患者手术及化疗耗散正气,损伤脾肾,阳气虚弱,出现乏力、畏寒肢冷、大便稀溏的症状;气虚难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瘀与癌毒凝结脏腑,阻于脉络,则胃脘部及肝区疼痛;气虚血瘀,脾肾不足,则食纳不佳;气血化生乏源,心神失养,出现夜寐不安。
生黄芪30g,生白术12g,生薏苡仁30g,冰球子(山慈菇)24g,莪术12g,七叶一枝花(重楼)24g,女贞子12g,姜黄9g,天龙6g,仙灵脾(淫羊藿)12g等。扶正祛邪,解毒消肿。主治肺癌、胃癌
党参12克,白术12克,八月札15克,木香9克,红藤(大血藤)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菝契30克,野葡萄藤30克,苦参15克,生薏苡仁30克,丹参15克,土鳖虫9克,乌梅9克,瓜蒌仁30克,白毛藤3
生半夏15g,生天南星15g,鸡内金15g,全蝎6g,蜈蚣3条,天龙(壁虎)、地龙各15g,蛇莓30g,凌霄花15g,沉香6g等。消痰散结,通络止痛。主治胃癌、肠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
巴豆霜3g,猪大肠1具,白丁香花根、魔芋根各30g(鲜品各60g)。用于直肠癌晚期。
人参 3克;升麻 3克;黄芪 3克;花茶 3克补气升阳,托透邪毒。适用白血球减少;气虚低热所致顽固性口腔溃疡久不愈合;直肠癌;乙状结肠癌;低血压;眩晕;崩漏;尿毒症。
白花蛇舌草60g,垂盆草30g,土茯苓30g,菝葜60g。结肠癌、直肠癌。
自花蛇舌草60g,穿心莲60g,虎杖60g,金牛根60g,枝花头60g,包性子15g,水蛭15g,徐长卿30g,韩信草30g,蟾蜍16个,壁虎16个,蜈蚣16条治疗肠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舌
黄独60g,草河车60g,山豆根120g,败酱草120g,白鲜皮120g,夏枯草120g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肺癌。
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机,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大肠癌包
一、病理(一)大体形态分型(图2-87)1.肿块型结肠癌2.浸润型结肠癌3.溃疡型结肠癌图2-87结肠肿瘤大体型态分型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
肠癌包括大肠癌和小肠癌,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大便中带有粘液或血液。随病情发展,便时可伴腹痛,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肝肿大、黄疸、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
大肠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胃肠道肿瘤中,其发病率仅低于食道癌和胃癌。发病以老年男性居多,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逐年增加。男女发病率之比约3∶1,40~60岁是病死亡率的高峰。50%以上的大肠癌位
肠癌以大肠癌为主,一般为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据统计,我国肠癌死亡平均年龄为60.08岁,可见为老年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属于“肠蕈”、“肠中积聚”、“症瘕”、“锁肛痔”、“下痢”、“脏毒”等范围
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仅次于胃癌、肝癌、食管癌。成年人多见。与其它消化道癌肿比较,生长比较慢,转移也比较晚。大肠癌约一半发生在直肠,其次为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依次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部分。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大肠癌为第一、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的年发病率在30~50/10万。在发展中国家,大肠癌的年发病率在2~8/1万。在我国大肠癌大致为第四~六位的常见
大肠癌在中医属肠覃、脏毒、肠癖、虑瘕、结阴等范畴,包括自盲肠至直肠整个肠段的癌肿。其中以直肠癌最多,占整个大肠癌的半数以上。其次为乙状结肠癌,约占1/8左右。依次为升结肠癌、降结肠癌、横结肠癌以及肝曲
曾某,男,58岁。升结肠癌根治术后。1月前因上腹部剧痛,排便不畅伴纳呆,在外院行CT示:右下腹回-结型肠套叠并不完全梗阻,考虑结肠癌。即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回盲部
刘某,男,64岁。2016年11月2日初诊。2016年10月15日因“确诊结肠癌1周”就诊,10月25日在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第7天出现发热,体温37
张某,男,成年人。1972年3月22日初诊。患者于1971年12月发现腹部有包块,经钡剂检查,诊断为结肠肝曲部肿瘤。在某医院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肉眼观察符合结肠癌,周围有淋巴结转移,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