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直肠和远端结肠受累多见,也可向近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部分患者有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
中医认识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肠癖”“滞下”“肠风”“脏毒”等范畴。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肝、肾诸脏。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脾虚失健为主要发病基础,饮食不节是主要发病诱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证,活动期以标实为主,多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如《证治汇补》有言:“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缓解期主要为正虚邪恋,脾运失健,亦有兼肾虚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不同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各有侧重,脓血便为主者,病机侧重于湿热蕴肠,血络受伤;泄泻为主者,病机侧重于湿热蕴肠,大肠传导失司,或脾虚湿盛,运化失健;腹痛为主者,病机侧重于湿热蕴肠,气血不调,肠络阻滞,或脾虚肝旺,肝脾失调。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治疗多从调理脾胃、肝、肾、大小肠等着手,辨证施治[方剂汇www.fane8.com],并结合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笔者常用温涩清利法治疗本病。急性期以清热燥湿、行气调血为主;缓解期宜健脾益气、补益脾肾、滋养阴血、固肠止泻、抑肝扶脾、活血化瘀。在治疗本病的同时注意饮食很关键,要选择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的食物。
验案举隅
陆某,男,34岁。患下痢脓血便3年余,经某医院做钡剂灌肠X线摄片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用链霉素等西药及参苓白术丸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诊时症见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日达4~5次之多,腹痛,里急后重,便后则肛坠稍减,小便短而少,舌苔微黄而腻,舌质淡红,脉滑数。辨证为湿热蕴结肠腑,气血失和。拟清肠燥湿、调气和血为治。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苦参15克,秦皮15克,象贝母15克,乌贼骨(杵粉)15克,木香(后下)10克,枳实10克。每日2剂,每剂煎2煎,内服2次,保留灌肠1次。治疗月余,大便正常,诸症均除。后以本方为基础,合以六君加减为丸常服,调治3月,遂告康复。
按: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当归和血,能治脓血便,即《证治汇补》所云之“和血则便脓自愈”;苦参燥湿清热,善治湿热下痢;贝母疗疮散结,与乌贼骨合用治消化道溃疡有效。故常以本方内服加灌肠用治溃疡性结肠炎证属湿热蕴结肠腑者,取效甚佳。(张德超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柯琴云:“久利则虚,调其寒热,挟其正气,酸以收之,其利即止。”乌梅丸为仲景治疗厥阴病之主方。少腹为足厥阴肝经所循部位,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藏,邪至其经,从阴则化寒,从阳则化热。患儿久利,便下黏冻甚多,少腹作痛兼见口舌碎痛,为厥阴病的证候,阴阳错杂、寒热虚实互见。
本例为湿热积滞于结肠引起泄泻,泄泻日久肠黏膜损伤而便中带血,治应先清热解毒燥湿、凉肠止血,因此首诊、二诊用半夏黄连泻心汤加白花蛇舌草、马齿苋、槐花、赤芍、田七,以清热凉肠、凉血、止血为主,结合调理气机、平补脾胃,行攻补兼施之法。湿热邪毒消退后,以调补气血治本为主。
本案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丁老以序贯治疗为主要方案,急性期以大肠湿热蕴结为主,故临床常用清热、利湿、止血、止泻法治疗。方中地榆、槐花归肝、大肠经,二者相须为用,清泄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金银花、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清热燥湿止泻;防风胜湿以止泻止痛;薏苡仁归脾经,健脾渗湿,清热排脓;芍药缓急止痛;延胡索行气止痛;归、芍调血;木香等理气。诸药清热化湿止泻,减黏液,凉血排脓止血,行气祛后重止痛。
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慢性结肠炎多属脾肾两虚,寒湿下注,用单穴针刺外关穴,用补法捻转,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是某些中西药物不能代替的。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三焦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之功能,针刺外关穴,三焦经气畅通,气化得司,故下腹冷凉,肠鸣腹痛腹泻迅速缓解,大便成形,脾肾功能恢复,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临床表现,类属于古代文献所称“肠澼”“肠风”“滞下”“大瘕泄”“痢疾”等范畴,严格地说应该属于“休息痢”。《赤水玄珠·痢门》记载:“休息痢者,愈后数日又复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不肯断根者是也。”《症因脉治·痢疾论》云:“内伤休息痢之症,无外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症,但因脾胃亏损,逐渐成积痢,或发或止,经年不愈。”
本案患者年及甲子,形体消瘦,先天禀赋不足,又因平素嗜食醇酒厚味,以致湿热内生,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司而致泄泻。病情迁延日久,脾肾阳气损伤,无以温运,而内生湿热之邪滞留肠道,肠络失和。王师参仲景之意,薏苡附子败酱散可治肠痈,遂用该方加味治疗泄泻,理由有三:一因病位都在肠,二因病机皆为湿热郁遏,三是本方温清并用,配伍精妙。
桂枝(去皮)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补助心阳,生阳化气。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现常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肌缺血、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12g)。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现常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9g)。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
炒山药30g,炒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0g,菟丝子15g,补骨脂20g,焦山楂25g,肉桂9g。健脾温肾,消食止泻。主治慢性结肠炎。
半夏(洗)半升(12g),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4枚)。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
黄芩三两(9g),芍药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大枣十二枚。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现常用于治疗痢疾、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肛裂、痔疮、子
大黄二两(6g),黄连一两(3g),黄芩一两(3g),附子一两(炮,去皮,破,别煮取汁)(3g)。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现常用于寒积于下,热壅于上而致心
茯苓四两(12g),半夏(洗,一方用桂)四两(12g),乌头(炮)二两(6g),细辛一两(3g)。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现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结肠炎等病症者。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粘膜急性和慢性炎症,伴有浅表糜烂、溃疡和出血。病变95%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较严重病例的病变向上延伸至长段结肠或整个结肠,甚至达到未段回肠。溃结的临床表现主
牛某,女,50岁1992年6月26日初诊患每晨必泻之苦已有年余。曾用四神丸、参苓白术丸、黄连素以及汤剂等治疗,均无效,专程来京求老师医治。现每晨起泻泄必作,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液寐梦多。苔白厚
朱某,女,50岁1993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晨起即泻已年余,曾用四神丸、黄连素、参苓自术散等药治疗均无效。并伴有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郁热,木郁克
何某某,年逾6甸,患腹泻两年余。每展泄泻必作。近半年来常自汗出,夜间尤甚,常致被褥全湿,夜不能寐。纳食渐减,形体日削,面色干黑,心烦急燥。近月余来病势有增无减,服药百剂,毫无效验。诊其脉象弦细,按之有
克隆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位于回肠末段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但也常累及结肠以及胃肠道其他部位,但后者十分罕见。克隆病常呈慢性隐袭性发病,主要表现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进行性厌食、低热和体重减轻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大肠炎症。许多抗生素能改变肠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平衡状态,使某些致病性细菌生长繁殖。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能产生两种毒素损伤有保护功能的大肠表面。最常引
姚××,男,46岁。四川成都某厂干部。【病史】曾于1970年夏患阿米巴痢疾,经医院治疗,痊愈出院。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病又复发。中西医治疗月余,腹泻止。但其后因工作劳累,饮食不慎,又出现腹部隐痛,腹
刘某,男,43岁。患五更泄3年余,服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不效,1990年10月求治于师。其证每日清晨起床后必直奔厕所,泻势甚急,有刻不容缓之感,早起则早泻,晚起则晚泻,不起则不泻,泻后甚感
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选择柔软,清谈、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在急性发作期与暴发型病例时,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症状好转后可逐步过渡到流
腹泻腹泻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每日数次至10次以上,可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者便血。如直肠受累,可伴有里急后重。个别无腹泻而有便秘。腹痛腹痛轻者为隐痛,典型者为绞痛,常位于左下腹和脐下,有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些什么症状呢,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起病大多数是比较缓慢的,当然了,也少数的患者可以呈现一个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性的。一般来讲,多呈慢性的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少数患
鲜山植荞麦面饼鲜山楂煮熟后去核,并碾成泥状待用:养麦面用药汁和成面团,将山植泥揉人面团中,制成小饼或点心形状,以小火烙成饼或入烤箱内烤熟,凉后即可食用。紫苋菜粥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
1、忌刺激性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及辣椒、胡椒,葱、蒜、辣油、咖喱等。这些食物能加速血液运行,易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黏液血便的症候。2、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烤鸡、甲鱼、鰻鱼、甘薯、奶油花生、沙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的特点是什么呢,黏液脓便血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是粘膜炎性渗出、糜烂以及溃疡所致。大便次数和便血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轻者,患者一天排便2~3次3~4次,大便中可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起病大多数是比较缓慢的,当然了,也少数的患者可以呈现一个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性的。一般来讲,多呈慢性的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少数患者症状持续并且呈逐渐加重。溃疡性结
腹泻、腹痛以及大便中常伴有黏掖和脓血是费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林某某,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就诊。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两II办疼痛
任某,女,50岁。初诊日期:2009年7月29日。诉近2年来无诱因出现大便日行1~4次,质稀薄,赤白脓血相间,伴腹部针刺样疼痛。就诊时还诉有纳谷欠馨,食后脘胀;舌淡红、苔薄、根稍腻,脉细。
张某,男,5岁。2015年4月14日初诊。患儿腹泻伴便血半月余。2015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伴便血,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刻诊:腹泻,腹胀,便血,大便不成形,纳眠可,舌红有裂纹,苔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