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中医临床二十余年,近几年青少年治疗近视的颇多,通过给多名近视患者治疗,以及跟踪记录,创造出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中医对近视临床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我国古代眼科药物发展较早,如先秦古书《山海经》中收载药百余种,其中治疗眼病的有七种;《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眼科药物七十多种(明目药四十余种,治疗眼病药三十余种),书中所载的黄连、秦皮等,至今仍是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治疗眼病的主治药物有:①青盲:决明子、芡实等。②目赤肿痛:黄连、决明子等。③目翳:瞿麦、秦皮等。④伤眦:黄连等。⑤多涕泪:菊花、决明子、苦参、白芷等。⑥眼赤白膜:决明子、秦皮等。⑦风邪目盲:防风等。⑧目欲脱:菊花等。⑨面目浮肿:郁李仁、泽泻等。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对眼病治疗,除内服药外,还介绍了洗眼法、滴眼法等局部用药,内服药主要为含维生素丰富的营养药,外用药主要有黄连、秦皮、食盐等。
典型案例
肖某,男,8岁,视力左眼0.3、右眼0.8。2016年7月18日初诊,诉双眼视力下降3年,伴视物疲劳,易头汗出,纳可,大便稀,情绪烦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近视,弱视(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
内服药: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炒白术10g,桂枝10g,茯苓15g,枸杞10g,菊花10g,密蒙花10g,茺蔚子10g,远志6g,蝉蜕6g,炙甘草6g。15剂。每日2次。
针刺:主穴取太冲、足临泣等;配穴取听宫、睛明、耳禾髎、瞳子髎、迎香、承泣等穴位。15次1疗程。
耳穴:取穴眼、目1、目2、肝、肾等[方剂汇www.fane8.com],双耳交替使用,以王不留行粒贴于选穴处,每天按压5次,每次1分钟,2天1换。
眼部湿敷:用口服中药汤剂浸透一次性纱布,外敷眼部,1天1次,1次30分钟。
生物电理疗:用生物电理疗仪两个电极分别放于左右太阳穴,1天1次,1次30分钟。
8月4日二诊:视力左眼1.0、右眼1.2,但仍头汗出。上口服方减去桂枝、枸杞,加竹叶10g,石膏10g,黄芪10g。15剂,余同前。
8月20日三诊:视力左眼2.0、右眼2.0,偶头晕。上方去竹叶、石膏,加枸杞。15剂,余同前。
随访半年无反弹。
医嘱:①注意用眼卫生,少接触电子产品。②做颈部、眼部锻炼。③注意饮食,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冰冷、酸咸之品。④注意营养搭配合理,经常吃猪肝和鱼肝油。
按:本例局部的针刺方法,疏通了眼部的经络。湿敷疏通了眼部的气血循环,清热消肿。两太阳穴的理疗,缓解了睫状肌的紧张。颈部的锻炼缓解了颈部肌肉的紧张,从而有利于改善头部的供血。眼部的锻炼缓解了睫状肌的紧张,加强了眼部气血的循环,从而提高了眼睛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个方面,涌泉穴贴敷解决了患者的睡眠不足的问题,休息得好,就缓解了眼部的疲劳。口服中药,具有补肝肾,养肝血,清肝明目等作用,从多个方面调节了五脏六腑的气血,使气血上注于目。以上两点消除了影响视力下降的几个重要病因,并增强了身体体质,使眼睛气血循环正常,供血充足无疲劳。(聂如松)
相关话题:近视
梅花针疗法是用特制的浅剌针具叩击皮肤,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器官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梅花针疗法是针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我国最早的医经《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毛剌”、“扬刺”和“米剌”,即为梅花针疗法的雏形。
气功又名呼吸吐纳、引导按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健身、祛病过程中创造的一项自我心身锻炼方法。它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集中和运用,以及配合有节律的肢体动作等,达到意气形相合、精气神兼练,具有安宁心神、协调脏腑、增强正气、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益智延年。它属于我国古老养生学范畴,从其防病治病的角度讲,有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
指压疗法是把手指贴在穴位上,通过增加一定的压力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疗法。指压疗法来源于传统中医的自我按摩方法、指针疗法,但较之更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随时操作,因此受到更广泛的欢迎,逐渐被国内外医学界所接受。
近视飞针刺激部位眼周局部刺激区,额旁(1、2、3)线,项侧线,足少阳线。近视是指眼睛看不清远物,却能看清近物的症状,有轻重程度区分,小于-3d为轻度,-3--6d为中度,-6d以上为重度。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休闲之时,自已进行以下按摩,或给家人按摩一下,即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自我按摩的机制是,通过按摩手法,改善血液循环和脏腑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本疗法方便实用,无需特定的治疗场所,对消除视疲劳、防治近视都很有效。
近视眼是指远视力不好,近视力正常的一种眼科病症。近视的发生,除部分因遗传因素外,大部分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由于阅读、写字的不良姿势和习惯等原因有关,或距离目标太近,或坐位姿势不好,或光线过强过弱,或过度使用目力,导致眼球的前后轴拉长而屈光不正,平行光线集合点落在视网膜前面。
菊花、千里光、甘草各等分。能近视不能远视。
生地黄(焙干)4两,天冬(去心)4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甘菊花(去枝)2两。和颜色,利血气,调百节,黑发坚齿,逐风散气,愈百疾。大除风热。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及大疠风成癞。
附子1钱,北五味1钱,熟地黄1两,葳蕤1两,山茱萸5钱。近视。
熟地黄5钱,山茱萸3钱,葳蕤(玉竹)5钱,巴戟天1两,肉桂1钱,麦冬3钱,北五味子3分,枸杞子3钱。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
水发鲍鱼、水发干贝各15克,水发海参、鲜蚌肉、鲜蚬肉、熟海螺肉各25克,整鲍鱼贝壳1个,味精2克,盐3克,黄酒10毫升,青笋50克,鸡汤适量。补虚泻实,益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见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决明子10克,白菊花、钩藤各8克,大米80克,冰糖末5克。活血、熄风定惊、平肝阳。适用于耳聋、耳鸣眼花、假性近视、口眼歪斜等症。
菊花4两,甘草5钱,生地黄4两,白蒺藜(去刺,炒)2两。能近视,不能远视者。
磁石(烧通赤用,醋淬七次)肉苁蓉(酒浸,切,焙)菟丝子(酒浸一宿,慢火焙干)甘菊花 石决明各30克主肾精气虚,眼目昏暗,远视不明,时见黑花,渐成内障。现用于假性近视,或屈光不正。
近视是指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的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古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病因病机]本病
地芝丸亦能治脉风成疠。生地黄(焙)天门冬(去心。各四两)枳壳(炒)甘菊花(去蒂。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清送下。
定志丸远志(去苗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丸,以朱砂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米饮下,食后。
问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血虚气不足也。经云∶远视不明,是无火也。治初起者宜服地芝丸、千里光散、菊花散,随人气血虚实加减,诸补药皆可用。地芝丸甘菊花枳壳(各一两)生地黄(四两)天门冬(四两,
东垣云∶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血虚气盛者,皆火有余元气不足。火者,元气、谷气、真气之贼也。元气之来也徐而和,细细如线。邪气之来也紧而强,如巨川之水,不可遏也。海藏云∶目能
【概述】近视眼发病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有人统计约占50%以上。近视眼又分为假近视,真近视。中医认为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治疗上应补益肝肾为主。【手穴治法】(一)艾灸法选穴:劳宫。操作:患者采取
东垣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乃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也。气虚者,元气虚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海藏云∶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宜补心,《局方》定志丸主之。《
能远视,不能近视,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盖血虚气盛者,火有余,元气不足也。火为元气之贼,元气来也,徐而和,细细如丝;邪气来也,紧而强,如巨川之水不可遏也。海藏云: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
涉及近视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31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睛明穴、承泣穴、风池穴、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合谷穴、光明穴、瞳子髎穴、丝竹空穴。
可以。艾叶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功效。用艾叶热敷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部疲劳,促进眼部血液的循环,缓解黑眼圈,对近视是没有禁忌的。建议热敷的时候可以冷热水交替使用,可以促进眼部的血管收缩和扩张,
取命门、筋缩、上星、印堂、颈四椎旁、神阙、中脘、中渚、合谷、太冲、曲泉、章门、期门、瞳子髎、头临泣、风池、光明、丘墟、照海、肝俞、肾俞、巨髎、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按摩眼睑左右两手掌心相互摩擦,使掌心逐渐发热,然后两眼闭合,双手一齐放在左右眼睑上,轻轻按摩,力量不宜太大,以眼球舒适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长期按摩眼睑,可以预防眼病发生,并能提高视力,减轻眼部疲劳。
1.揉眼轮匝肌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沿眼轮匝肌做环形揉动2分钟。2.按压眼眶用拇指指端沿眼眶由内向外进行按压2分钟。3.拿捏眉弓用拇指,食指指腹拿捏两侧眉弓由内向外5-10次。4.点揉眼周
通过按摩手法对眼周肌肉进行温柔的刺激,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神经的营养,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效消除眼疲劳,从而预防和治疗近视。
1.定穴取穴肝俞、肾俞、合谷、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风池、光明。取穴方法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池风池在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合谷位
1、高度近视是可以自然分娩的。只能说高度近视的产妇比不近视的产妇会增加不利于自然分娩的一点不利条件,但不是绝对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绝没有近视眼的产妇就不能自然分娩了一说。2、患有高度近视的孕妇能否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